本發明涉及服裝加工技術領域,一種服裝熨燙設備。
背景技術:
在衣物清洗完畢以后需要快速使衣物晾干時通常會使用烘干機進行操作,在烘干以后會對衣物進行熨燙,從而保證衣物的平整,傳統的對衣物的烘干和熨燙需要分開操作,步驟繁瑣,增加了人們的工作量以及勞動強度,且環保功能差,不適合現有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服裝熨燙設備,其能夠解決上述現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的一種服裝熨燙設備,包括左右兩側內部分別設有第一空動腔和第二空動腔的殼體,所述殼體底部固定安裝有腳柱,所述腳柱底部可滾動的安裝有滾輪,所述第一空動腔和所述第二空動腔之間設有分割板,所述第一空動腔內底部設有向左右兩側拓展設置的導引槽,所述分割板底部設有底部與所述導引槽通連設置的第一開腔,所述第一開腔左側相對的所述第一空動腔左側內部設有第一沉腔,所述第一開腔右側相對的所述第二空動腔右側內部設有第二沉腔,所述第一開腔內左右拓展設有第一螺旋桿,所述第一螺旋桿上設有配合連接的熨燙臺,所述熨燙臺左側上方設有調試組件,所述熨燙臺右側上方設有旋鈕組件,所述第一空動腔頂部設有第一滑運槽,所述第一滑運槽內設有左右拓展設置的第二螺旋桿,所述第二螺旋桿上轉動配合連接有滑運架,所述滑運架右側頂部外側上固定設有凸頂塊,所述分割板內設有向上設置滑運腔,所述滑運腔內設有滑運塊,所述滑運塊底部設有彈條,所述滑運塊左側頂部設有第一斜邊面,所述滑運塊內設有第二開腔,所述第二開腔內頂部設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二開腔內設頂部與所述第一電機轉動配合連接第一斜邊輪以及第二斜邊輪,所述第二空動腔內頂部設有第二滑運槽,所述第二滑運槽內設有左右拓展設置的第三螺旋桿,所述第三螺旋桿上配合連接有熨燙頭,所述第二滑運槽頂部通連設有容槽,所述容槽上方的所述殼體頂部端面內設有熨燙機。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導引槽右側拓展部頂部與所述第二空動腔以及第二沉腔底部通連設置,所述第一沉腔底部與所述第一開腔左側頂部通連設置。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螺旋桿左側端與所述第一開腔左側內部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螺旋桿右側端與第二電機連接,所述第二電機安裝于所述第一開腔右側端部內且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螺旋桿左側端與第三電機連接,所述第二螺旋桿右側端與所述第一滑運槽右側內部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三螺旋桿左側貫串所述分割板右側端部并穿入所述第二開腔內且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三螺旋桿左側末端與所述第二斜邊輪固定連接,所述第三螺旋桿右側端與所述第二滑運槽右側內部轉動配合連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熨燙臺左右兩側頂部邊角處分別設有向上拓展設置的第一支臺部以及第二支臺部,所述第一支臺部和所述第二支臺部的高度均與所述第一開腔、第一沉腔以及第二沉腔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支臺部、第二支臺部、第一沉腔和第二沉腔的寬度相等,所述第一開腔的寬度分別是第一支臺部、第二支臺部、第一沉腔和第二沉腔寬度的兩倍。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熨燙機底部與所述熨燙頭頂部端面之間連接有電線。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滑運腔左側頂部與所述第一滑運槽右側頂部之間設有用以與所述凸頂塊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三開腔,所述凸頂塊右側底部設有用以與所述第一斜邊面平滑推壓配合連接的第二斜邊面。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滑運架底部穿入所述第一空動腔內,所述滑運架底部端面內設有升落滑運腔,所述升落滑運腔平滑配合連接有升落桿,所述升落桿頂部兩側邊角處固定設有限位塊,所述升落桿底部貫串所述滑運架底部端面且平滑配合連接,所述升落桿底部端面內設有烘干電機,所述烘干電機底部與烘干頭連接,所述升落桿頂部端面內設有螺旋孔,所述螺旋孔內配合連接有升落螺旋桿,所述升落螺旋桿頂部與升落電機連接,所述升落電機固定安裝于所述升落滑運腔內頂部且固定連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調試組件包括所述熨燙臺左側頂部端面內的鎖牢槽,與所述第一支臺部右側端面內轉動配合連接的套殼以及與所述套殼內平滑配合連接的鎖牢軸,所述鎖牢槽內設有向左右拓展設置的鎖牢螺旋桿,所述鎖牢螺旋桿左側端與鎖牢電機連接,所述鎖牢螺旋桿右側端與所述鎖牢槽右側內部轉動配合連接,所述鎖牢螺旋桿上配合連接有向上拓展設置的支柱,所述支柱向上拓展部頂出所述熨燙臺的頂部端面外且與所述鎖牢軸外側轉動配合連接,所述支柱右側的所述鎖牢軸尾部固定設有第一夾合器;所述旋鈕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支臺部左側端面內的衣物架扭轉電機,所述衣物架扭轉電機左側配合連接有第二夾合器,所述第二夾合器與所述第一夾合器相對設置且之間夾合有用以存放衣物的衣物架。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殼體左側外側上固定設有空氣凈化裝置,所述空氣凈化裝置右側設有貫串所述殼體左側端部并與所述第一空動腔左側通連設在第一吸管。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第一空動腔內底部設向左右兩側拓展設置的導引槽,分割板底部設底部與導引槽通連設置的第一開腔,第一開腔左側相對的第一空動腔左側內部設第一沉腔,第一開腔右側相對的第二空動腔右側內部設第二沉腔,第一開腔內左右拓展設第一螺旋桿,第一螺旋桿上設配合連接的熨燙臺,從而實現熨燙臺的左右移動,完成烘干工作與熨燙工作的自動切換工作,減少工人勞動量,提高工作效率。
2.通過熨燙臺左側上方設調試組件,熨燙臺右側上方設旋鈕組件,調試組件包括熨燙臺左側頂部端面內的鎖牢槽,與第一支臺部右側端面內轉動配合連接的套殼以及與套殼內平滑配合連接的鎖牢軸,鎖牢槽內設向左右拓展設置的鎖牢螺旋桿,鎖牢螺旋桿左側端與鎖牢電機連接,鎖牢螺旋桿右側端與鎖牢槽右側內部轉動配合連接,鎖牢螺旋桿上配合連接向上拓展設置的支柱,支柱向上拓展部頂出熨燙臺的頂部端面外且與鎖牢軸外側轉動配合連接,支柱右側的鎖牢軸尾部固定設第一夾合器;旋鈕組件包括固定在第二支臺部左側端面內的衣物架扭轉電機,衣物架扭轉電機左側配合連接第二夾合器,第二夾合器與第一夾合器相對設置且之間夾合衣物架,從而實現自動鎖牢以及衣物架轉動工作,提高烘干效率。
3.通過滑運架右側頂部外側上固定設凸頂塊,分割板內設向上設置滑運腔,滑運腔內設滑運塊,滑運塊底部設彈條,滑運塊左側頂部設第一斜邊面,滑運塊內設第二開腔,第二開腔內頂部設第一電機,第二開腔內設頂部與第一電機轉動配合連接第一斜邊輪以及第二斜邊輪,從而實現烘干工作與熨燙工作之間的有效隔離,只能在完成烘干工作后,才能實現第一斜邊輪以及第二斜邊輪的配合連接,從而進行熨燙工作,提高安全性。
4.通過第二空動腔內頂部設第二滑運槽,第二滑運槽內設左右拓展設置的第三螺旋桿,第三螺旋桿上配合連接熨燙頭,第二滑運槽頂部通連設容槽,容槽上方的殼體頂部端面內設熨燙機,從而實現自動完成熨燙工作。
5.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實現自動鎖牢工作,自動完成烘干工作以及自動完成熨燙工作,且能自動回收廢氣,環保功能強。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服裝熨燙設備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第一斜邊面與第二斜邊面完全配合連接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熨燙臺移動到導引槽內的最右側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一種服裝熨燙設備中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4所示,本發明的一種服裝熨燙設備,包括左右兩側內部分別設有第一空動腔11和第二空動腔12的殼體1,所述殼體1底部固定安裝有腳柱10,所述腳柱10底部可滾動的安裝有滾輪101,所述第一空動腔11和所述第二空動腔12之間設有分割板2,所述第一空動腔11內底部設有向左右兩側拓展設置的導引槽13,所述分割板2底部設有底部與所述導引槽13通連設置的第一開腔21,所述第一開腔21左側相對的所述第一空動腔11左側內部設有第一沉腔112,所述第一開腔21右側相對的所述第二空動腔12右側內部設有第二沉腔123,所述第一開腔21內左右拓展設有第一螺旋桿131,所述第一螺旋桿131上設有配合連接的熨燙臺7,所述熨燙臺7左側上方設有調試組件9,所述熨燙臺7右側上方設有旋鈕組件8,所述第一空動腔11頂部設有第一滑運槽111,所述第一滑運槽111內設有左右拓展設置的第二螺旋桿1111,所述第二螺旋桿1111上轉動配合連接有滑運架6,所述滑運架6右側頂部外側上固定設有凸頂塊61,所述分割板2內設有向上設置滑運腔22,所述滑運腔22內設有滑運塊221,所述滑運塊221底部設有彈條222,所述滑運塊221左側頂部設有第一斜邊面226,所述滑運塊221內設有第二開腔223,所述第二開腔223內頂部設有第一電機224,所述第二開腔223內設頂部與所述第一電機224轉動配合連接第一斜邊輪225以及第二斜邊輪53,所述第二空動腔12內頂部設有第二滑運槽121,所述第二滑運槽121內設有左右拓展設置的第三螺旋桿1211,所述第三螺旋桿1211上配合連接有熨燙頭52,所述第二滑運槽121頂部通連設有容槽122,所述容槽122上方的所述殼體1頂部端面內設有熨燙機5。
其中,所述導引槽13右側拓展部頂部與所述第二空動腔12以及第二沉腔123底部通連設置,所述第一沉腔112底部與所述第一開腔21左側頂部通連設置。
其中,所述第一螺旋桿131左側端與所述第一開腔21左側內部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螺旋桿131右側端與第二電機132連接,所述第二電機132安裝于所述第一開腔21右側端部內且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螺旋桿1111左側端與第三電機1112連接,所述第二螺旋桿1111右側端與所述第一滑運槽111右側內部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三螺旋桿1211左側貫串所述分割板2右側端部并穿入所述第二開腔223內且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三螺旋桿1211左側末端與所述第二斜邊輪53固定連接,所述第三螺旋桿1211右側端與所述第二滑運槽121右側內部轉動配合連接,從而實現自動控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工作量以及工作強度。
其中,所述熨燙臺7左右兩側頂部邊角處分別設有向上拓展設置的第一支臺部72以及第二支臺部71,所述第一支臺部72和所述第二支臺部71的高度均與所述第一開腔21、第一沉腔112以及第二沉腔123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支臺部72、第二支臺部71、第一沉腔112和第二沉腔123的寬度相等,所述第一開腔21的寬度分別是第一支臺部72、第二支臺部71、第一沉腔112和第二沉腔123寬度的兩倍。
其中,所述熨燙機5底部與所述熨燙頭52頂部端面之間連接有電線51。
其中,所述滑運腔22左側頂部與所述第一滑運槽111右側頂部之間設有用以與所述凸頂塊61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三開腔14,所述凸頂塊61右側底部設有用以與所述第一斜邊面226平滑推壓配合連接的第二斜邊面611。
其中,所述滑運架6底部穿入所述第一空動腔11內,所述滑運架6底部端面內設有升落滑運腔62,所述升落滑運腔62平滑配合連接有升落桿63,所述升落桿63頂部兩側邊角處固定設有限位塊631,所述升落桿63底部貫串所述滑運架6底部端面且平滑配合連接,所述升落桿63底部端面內設有烘干電機64,所述烘干電機64底部與烘干頭641連接,所述升落桿63頂部端面內設有螺旋孔632,所述螺旋孔632內配合連接有升落螺旋桿633,所述升落螺旋桿633頂部與升落電機65連接,所述升落電機65固定安裝于所述升落滑運腔62內頂部且固定連接,從而實現自動升落烘干,可實現對不同直徑大小的衣物架進行烘干工作。
其中,所述調試組件9包括所述熨燙臺7左側頂部端面內的鎖牢槽93,與所述第一支臺部72右側端面內轉動配合連接的套殼91以及與所述套殼91內平滑配合連接的鎖牢軸92,所述鎖牢槽93內設有向左右拓展設置的鎖牢螺旋桿931,所述鎖牢螺旋桿931左側端與鎖牢電機932連接,所述鎖牢螺旋桿931右側端與所述鎖牢槽93右側內部轉動配合連接,所述鎖牢螺旋桿931上配合連接有向上拓展設置的支柱933,所述支柱933向上拓展部頂出所述熨燙臺7的頂部端面外且與所述鎖牢軸92外側轉動配合連接,所述支柱933右側的所述鎖牢軸92尾部固定設有第一夾合器94;所述旋鈕組件8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支臺部71左側端面內的衣物架扭轉電機81,所述衣物架扭轉電機81左側配合連接有第二夾合器82,所述第二夾合器82與所述第一夾合器94相對設置且之間夾合有用以存放衣物的衣物架3,從而實現自動鎖牢以及衣物架轉動工作,提高烘干效率。
其中,所述殼體1左側外側上固定設有空氣凈化裝置4,所述空氣凈化裝置4右側設有貫串所述殼體1左側端部并與所述第一空動腔11左側通連設在第一吸管41,從而實現廢氣回收,防止污染環境。
需要對衣物架上的衣物進行烘干時,首先通過第二電機132帶動第一螺旋桿131轉動,由第一螺旋桿131帶動熨燙臺7移動到導引槽13的最左側位置,此時,第一支臺部72完全滑入第一沉腔112內,同時,第二支臺部71滑入第一開腔21內部左側位置,使第二支臺部71最大程度遠離第二沉腔123,然后通過鎖牢電機932帶動鎖牢螺旋桿931轉動,由鎖牢螺旋桿931帶動支柱933以及支柱933上的鎖牢軸92朝左側平滑,直至支柱933左側端面與套殼91右側端面相抵接,此時,控制鎖牢電機932停止轉動,接著通過將衣物架3右側端與第二夾合器82配合連接,然后移動左側衣物架3使衣物架3左側端與第一夾合器94右側端處于相對位置,此時,通過鎖牢電機932控制鎖牢螺旋桿931反轉,使控制鎖牢螺旋桿931帶動支柱933以及支柱933上的鎖牢軸92朝右側移動,直至第一夾合器94與衣物架3左側端配合連接,此時,控制鎖牢電機932停止轉動,接著通過衣物架扭轉電機81帶動第一夾合器94和第二夾合器82之間的衣物架3持續低速轉動,然后通過烘干電機64控制烘干頭641轉動,接著通過升落電機65控制升落螺旋桿633轉動,由升落螺旋桿633帶動升落桿63沿升落滑運腔62底部方向向下平滑,直至烘干頭641與衣物架3外表面相抵接,此時控制升落電機65停止轉動,然后通過第三電機1112控制第二螺旋桿1111正、反轉動,由第二螺旋桿1111帶動滑運架6左、右移動,此時,控制空氣凈化裝置4開啟,從而實現自動烘干的同時自動吸塵工作;
當烘干完成需要衣物架上的衣物進行熨燙時,首先通過升落電機65控制升落螺旋桿633反轉,直至升落桿63頂部端面與升落滑運腔62內頂部相抵接時,此時,控制升落電機65停止轉動,同時,控制烘干電機64停止轉動,然后通過第三電機1112控制第二螺旋桿1111反轉,使第二螺旋桿1111帶動滑運架6沿第一滑運槽111右側方向移動,直至凸頂塊61穿過第三開腔14,使凸頂塊61上的第二斜邊面611右上方與滑運塊221上的第一斜邊面226左下方相抵接,第二斜邊面611與第一斜邊面226平滑抵壓配合,使滑運塊221克服彈條222的推壓力沿滑運腔22底部方向向下平滑,此時繼續控制第三電機1112帶動第二螺旋桿1111反轉,直至如圖2所示滑運架6右側端面與第一滑運槽111右側內部相抵接,此時,凸頂塊61最大程度穿入滑運腔22內,同時,第一斜邊輪225與第二斜邊輪53配合連接,然后通過第二電機132控制第一螺旋桿131反轉,使第一螺旋桿131帶動熨燙臺7沿導引槽13右側方向平滑,直至如圖3所示熨燙臺7移動到導引槽13的最右側位置時,此時,第二支臺部71完全滑入第二沉腔123內,同時,第一支臺部72滑入第一開腔21內部右側位置,使第一支臺部72最大程度遠離第一沉腔112,最后通過第一電機224帶動第一斜邊輪225正、反轉動,由第一斜邊輪225帶動第二斜邊輪53以及第二斜邊輪53上的第三螺旋桿1211正、反轉動,由第三螺旋桿1211帶動熨燙頭52左右移動,從而實現熨燙工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第一空動腔內底部設向左右兩側拓展設置的導引槽,分割板底部設底部與導引槽通連設置的第一開腔,第一開腔左側相對的第一空動腔左側內部設第一沉腔,第一開腔右側相對的第二空動腔右側內部設第二沉腔,第一開腔內左右拓展設第一螺旋桿,第一螺旋桿上設配合連接的熨燙臺,從而實現熨燙臺的左右移動,完成烘干工作與熨燙工作的自動切換工作,減少工人勞動量,提高工作效率。
2.通過熨燙臺左側上方設調試組件,熨燙臺右側上方設旋鈕組件,調試組件包括熨燙臺左側頂部端面內的鎖牢槽,與第一支臺部右側端面內轉動配合連接的套殼以及與套殼內平滑配合連接的鎖牢軸,鎖牢槽內設向左右拓展設置的鎖牢螺旋桿,鎖牢螺旋桿左側端與鎖牢電機連接,鎖牢螺旋桿右側端與鎖牢槽右側內部轉動配合連接,鎖牢螺旋桿上配合連接向上拓展設置的支柱,支柱向上拓展部頂出熨燙臺的頂部端面外且與鎖牢軸外側轉動配合連接,支柱右側的鎖牢軸尾部固定設第一夾合器;旋鈕組件包括固定在第二支臺部左側端面內的衣物架扭轉電機,衣物架扭轉電機左側配合連接第二夾合器,第二夾合器與第一夾合器相對設置且之間夾合衣物架,從而實現自動鎖牢以及衣物架轉動工作,提高烘干效率。
3.通過滑運架右側頂部外側上固定設凸頂塊,分割板內設向上設置滑運腔,滑運腔內設滑運塊,滑運塊底部設彈條,滑運塊左側頂部設第一斜邊面,滑運塊內設第二開腔,第二開腔內頂部設第一電機,第二開腔內設頂部與第一電機轉動配合連接第一斜邊輪以及第二斜邊輪,從而實現烘干工作與熨燙工作之間的有效隔離,只能在完成烘干工作后,才能實現第一斜邊輪以及第二斜邊輪的配合連接,從而進行熨燙工作,提高安全性。
4.通過第二空動腔內頂部設第二滑運槽,第二滑運槽內設左右拓展設置的第三螺旋桿,第三螺旋桿上配合連接熨燙頭,第二滑運槽頂部通連設容槽,容槽上方的殼體頂部端面內設熨燙機,從而實現自動完成熨燙工作。
5.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實現自動鎖牢工作,自動完成烘干工作以及自動完成熨燙工作,且能自動回收廢氣,環保功能強。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