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真絲織物的防泛黃整理方法。
背景技術:
真絲織物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發生光氧化從而使織物泛黃、脆化,嚴重影響織物的美觀度以及舒適度。真絲織物泛黃主要是因為蠶絲蛋白質中的色氨酸、酪氨酸等吸收紫外線后,發生脫氫氧化反應從而產生黃色物質。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紫外線吸收劑即被較多的應用于真絲織物的防泛黃處理,紫外線吸收劑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hmbs)可有效地的吸收紫外線。并有實驗指出hmbs應用于真絲織物中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泛黃效果,但是hmbs的耐洗性差,并不適宜作為真絲織物的持久性防泛黃整理。目前使用比較廣泛的防泛黃整理方法有:紫外線吸收劑整理、抗氧化劑整理以及樹脂整理。前兩種方法雖然防泛黃效果顯著但是耐洗性差,織物在多次水洗后防泛黃性能會顯著下降。樹脂整理雖然耐水洗性能較好但是其防泛黃性能不佳,在長時間的陽光照射下織物的防泛黃效果會減弱。
中國專利201410443885.2公開了一種蠶絲織物的防泛黃整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配制蠶絲織物的防泛黃整理劑;將蠶絲織物浸漬在上述防泛黃整理劑中,然后常溫二浸二扎,軋余率為100%;取出蠶絲織物,40-60℃烘10-20min,然后120-150℃焙烘5-10min。其中防泛黃整理劑包含2-羥基-4-甲氧二苯酮-5-磺酸、硫脲甲醛樹脂和醋酸銨。該整理方法應用于真絲織物的防泛黃性能的持久性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研究一種高效、耐水洗的真絲織物防泛黃整理方法十分有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真絲織物的防泛黃整理方法,該整理方法使用新型的防泛黃整理劑,對真絲織物整理過后,真絲織物可具有持久的抗泛黃性能,經過多次水洗仍不易泛黃。并且該整理方法操作簡單,不影響織物的柔軟度,可有效的提高織物的商業價值。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真絲織物的防泛黃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苯并三唑改性聚硅氧烷與乳化劑混合后,加入勻質器中充分乳化,再與絲蛋白溶液、殼聚糖、分散劑以及水混合均勻,配置成為防泛黃整理劑;
(2)、將防泛黃整理劑稀釋后,將真絲織物在50℃條件下烘焙5min預熱,之后浸漬于防泛黃整理劑的稀釋液中,二浸二軋,軋液率為80%,在50-70℃條件下烘干,在80℃條件下烘焙8-15min;
其中,所述苯并三唑改性聚硅氧烷的結構式如下式所示:
優選的,所述苯并三唑改性聚硅氧烷結構式中m:n=5:2。
優選的,所述防泛黃整理劑包含以下組分,以重量份數計:
苯并三唑改性聚硅氧烷70-90份、蠶絲蛋白溶液2-4份、殼聚糖20-40份、分散劑1-2份、乳化劑2-5份、水20-30份。
優選的,所述蠶絲蛋白溶液為含蠶絲蛋白濃度為30%的溶液,由廢棄的蠶絲制備而成。
優選的,所述分散劑為液體石蠟、司盤-60或吐溫-80中的一種。
優選的,所述乳化劑為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十二烷基羧酸鈉或月桂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種或多種混合物。
優選的,所述步驟2中防泛黃整理劑的稀釋比例為1:40-60。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采用新型的防泛黃整理劑,該整理劑以苯并三唑改性聚硅氧烷為主要成分,該成分可以很好的附著在蠶絲纖維表面,并具有較強的抗泛黃性能。苯并三唑改性聚硅氧烷與其他組分相互作用,使得該整理劑在織物表面的附著力強,織物經多次水洗后仍可以保持較高的抗泛黃性能。同時織物在經該整理方法整理后,仍可以保持優良的手感,織物的柔軟度不會有影響,可以保持較高的商業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的理解本發明,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實施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不會對本發明構成任何的限定。
實施例1
(1)、將70份苯并三唑改性聚硅氧烷與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混合后,加入勻質器中充分乳化,再與2份絲蛋白溶液、30份殼聚糖、1份液體石蠟以及20份水混合均勻,配置成為防泛黃整理劑;
(2)、將防泛黃整理劑稀釋50倍后,將真絲織物在50℃條件下烘焙5min預熱,之后浸漬于防泛黃整理劑的稀釋液中,二浸二軋,軋液率為80%,在60℃條件下烘干,在80℃條件下烘焙15min;
經防泛黃整理后的真絲織物用碳弧燈照射20h后,使用白度計檢測后白度保留率為97.2%;整理過后的織物經洗滌10次后,用碳弧燈照射20h后,使用白度計檢測后白度保留率為94.3%。
實施例2
(1)、將75份苯并三唑改性聚硅氧烷與3份十二烷基羧酸鈉混合后,加入勻質器中充分乳化,再與4份絲蛋白溶液、35份殼聚糖、1份液體石蠟以及20份水混合均勻,配置成為防泛黃整理劑;
(1)、將防泛黃整理劑稀釋50倍后,將真絲織物在50℃條件下烘焙5min預熱,之后浸漬于防泛黃整理劑的稀釋液中,二浸二軋,軋液率為80%,在60℃條件下烘干,在80℃條件下烘焙15min;
經防泛黃整理后的真絲織物用碳弧燈照射20h后,使用白度計檢測后白度保留率為98.3%;整理過后的織物經洗滌10次后,用碳弧燈照射20h后,使用白度計檢測后白度保留率為95.2%。
實施例3
(1)、將80份苯并三唑改性聚硅氧烷與3份十二烷基羧酸鈉混合后,加入勻質器中充分乳化,再與2份絲蛋白溶液、25份殼聚糖、1份司盤-60以及20份水混合均勻,配置成為防泛黃整理劑;
(2)、將防泛黃整理劑稀釋50倍后,將真絲織物在50℃條件下烘焙5min預熱,之后浸漬于防泛黃整理劑的稀釋液中,二浸二軋,軋液率為80%,在60℃條件下烘干,在80℃條件下烘焙15min;
經防泛黃整理后的真絲織物用碳弧燈照射20h后,使用白度計檢測后白度保留率為98.8%;整理過后的織物經洗滌10次后,用碳弧燈照射20h后,使用白度計檢測后白度保留率為93.4%。
實施例4
(1)、將85份苯并三唑改性聚硅氧烷與4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混合后,加入勻質器中充分乳化,再與4份絲蛋白溶液、20份殼聚糖、2份吐溫-80以及20份水混合均勻,配置成為防泛黃整理劑;
(2)、將防泛黃整理劑稀釋50倍后,將真絲織物在50℃條件下烘焙5min預熱,之后浸漬于防泛黃整理劑的稀釋液中,二浸二軋,軋液率為80%,在60℃條件下烘干,在80℃條件下烘焙15min;
經防泛黃整理后的真絲織物用碳弧燈照射20h后,使用白度計檢測后白度保留率為97.8%;整理過后的織物經洗滌10次后,用碳弧燈照射20h后,使用白度計檢測后白度保留率為92.8%。
實施例5
(1)、將90份苯并三唑改性聚硅氧烷與5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混合后,加入勻質器中充分乳化,再與3份絲蛋白溶液、40份殼聚糖、2份吐溫-80以及20份水混合均勻,配置成為防泛黃整理劑;
(2)、將防泛黃整理劑稀釋50倍后,將真絲織物在50℃條件下烘焙5min預熱,之后浸漬于防泛黃整理劑的稀釋液中,二浸二軋,軋液率為80%,在60℃條件下烘干,在80℃條件下烘焙15min;
經防泛黃整理后的真絲織物用碳弧燈照射20h后,使用白度計檢測后白度保留率為99.1%;整理過后的織物經洗滌10次后,用碳弧燈照射20h后,使用白度計檢測后白度保留率為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