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縫紉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縫紉機的壓腳結構。
背景技術:
縫紉機是用一根或多根縫紉線,在縫料上形成一種或多種線跡,使一層或多層縫料交織或縫合起來的機器。壓腳是縫紉機中的重要部件,它能夠起到壓緊和定位待縫紉布料的功能,以方便精準和高效的縫紉布料??p紉機在工作過程中,每完成一段線跡,就需要抬起壓腳,通過人力膝蓋或手動驅動機械去完成這個動作,需要施予較大的力矩,而且縫紉機在工作過程中壓腳的頻率比較高,這會帶來大量的工作量,因此人們設計出各種類型的自動抬壓腳機構,通過氣動或電動來帶動壓腳的抬升。但是目前市場上有的抬升壓腳結構普遍采用背馱外掛式,其結構復雜,體形大、占空間、拆卸不便且不美觀。
我國專利(公開號:cn203668644u,公開日:2014.06.25)公布了一種縫紉機的自動抬壓腳裝置,包括機殼、壓腳組件、設置在機殼內的電磁鐵,以及用于連接壓腳組件和電磁鐵的連桿組件,連桿組件包括拉桿、用于與壓腳組件相連接的抬壓腳前杠軒和用于與電磁鐵相連接的抬壓腳后杠桿,抬壓腳前杠桿和抬壓腳后杠桿分別設置在拉桿的兩端并分別通過前軸位螺釘和后軸位螺釘鉸接在機殼內,抬壓腳后杠桿的后端設置有一滾輪,電磁鐵上設置有能上下移動的頂桿,頂軒設置在滾輪的下方。
上述專利中通過電磁鐵的鐵芯驅動壓腳時,該結構中抬壓腳前杠桿在提升壓腳軸時兩者之間會產生較大的摩擦力,而且整個傳動結構也會產生較大的慣性碰撞,導致該抬壓腳裝置噪聲大且容易振動磨損;另外,其相關的連桿結構較為復雜,會產生動作延遲,各個部件的連接點設計不夠精準,不能保證壓腳抬升動作的穩定可靠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縫紉機的壓腳結構,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高縫紉機壓腳結構的穩定可靠性并提高其使用壽命。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縫紉機的壓腳結構,包括擺動件、用于帶動所述擺動件擺動的拉桿、豎向設置的壓腳桿和連接在所述壓腳桿下端的壓腳組件,所述壓腳桿上固設有提升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座上具有向壓腳桿外伸出的導向板,所述擺動件上具有抵靠在所述導向板下側的滾輪;所述拉桿的端部連接有擺動臂,所述壓腳結構還包括能夠帶動所述擺動臂擺動的驅動件。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技術方案中驅動件可以設置在縫紉機的機殼內,壓腳桿滑動設置在縫紉機的機頭處,驅動件帶動擺動臂擺動,擺動臂帶動拉桿直線往復移動,拉桿再帶動擺動件擺動,從而帶動擺動件上的滾輪向上擺動;滾輪向上擺動時,頂住導向板并帶動其向上移動,進而帶動提升座、壓腳桿以及壓腳組件向上移動;復位時,驅動件的輸出軸后移或驅動力撤銷,提升座、壓腳桿以及壓腳組件在自身重力作用或彈性復位件作用下向下移動,實現壓腳組件的下壓。本技術方案中驅動件先驅動擺動臂擺動,再通過拉桿帶動擺動件擺動,進而帶動導向板的動作,在這種遠距離傳動過程中,驅動力作用在擺動臂上使其運動動作重復傳遞給擺動件,保證了動作的協調性和一致性,從而能夠有效保證驅動力的精準可靠傳遞,使得抬壓腳動作更加可靠;同時,擺動件擺動時,通過擺動件上的滾輪與提升座上的導向板相接觸,兩者之間形成滾動連接,相互運動時產生的是滾動摩擦,降低了壓腳提升時的磨損和噪音,提高了使用壽命,且運行更加順暢,進一步提高了壓腳提升動作的穩定可靠性。
在上述的縫紉機的壓腳結構中,所述擺動件上具有連接軸,所述連接軸的內端連接在所述擺動件上,連接軸的外端卡接有卡簧;所述滾輪套設在所述連接軸上且位于所述擺動件與所述卡簧之間,所述導向板的一側朝向所述擺動件的側面,另一側朝向所述卡簧。這樣便于滾輪的安裝,同時由于滾輪和導向板均卡在擺動件與卡簧之間,導向板與滾輪的接觸不會出現偏差,滾輪在頂升導向板時更加穩定可靠。
在上述的縫紉機的壓腳結構中,所述導向板朝向所述卡簧的一側分別具有內凹平面和凸出平面;所述卡簧的一部分正對所述內凹平面,另一部分正對所述凸出平面且與所述凸出平面相貼靠;所述導向板的下側具有抵靠平面一。擺動件在擺動時,卡簧與導向板會有相對運動,通過上述結構減少卡簧與導向板之間的接觸面積,從而減少磨損,提高使用壽命。
在上述的縫紉機的壓腳結構中,所述導向板朝向所述擺動件的一側具有臺階限位面一;所述擺動件朝向所述導向板的一側具有與所述臺階限位面一相對的臺階限位面二;當所述擺動件復位時,所述臺階限位面一與臺階限位面二相抵靠。壓腳桿下降、擺動件復位后,臺階限位面一與臺階限位面二相抵靠,保證擺動件位置的精準可靠性,從而提高整個壓腳結構的穩定可靠。
在上述的縫紉機的壓腳結構中,所述擺動臂呈長條狀,所述擺動臂的中部鉸接在縫紉機的機殼上,所述驅動件為電磁鐵,所述擺動臂的一端具有弧形的接觸部且所述電磁鐵的鐵芯外端與所述接觸部相抵靠,所述擺動臂的另一端與所述拉桿的一端端部相鉸接。該電磁鐵可直接固定在機殼上,也可通過座體固定在機殼上;并可安裝在機殼內部,實現壓腳結構驅動內置。使用時,電磁鐵通電,磁鐵的鐵芯向外頂出,并作用在擺動臂的一端上,擺動臂轉動一定的角度,擺動臂的另一端使拉桿向電磁鐵方向移動,從而帶動擺動件擺動,擺動件上的滾輪再通過導向板帶動提升座、壓腳桿以及壓腳組件向上移動,實現自動抬壓腳動作。整個傳動結構連貫可靠,動作精準可控。電磁鐵是易損件,本技術方案中電磁鐵鐵芯與擺動臂是接觸式非限位連接,兩者只是抵靠接觸,這樣便于電磁鐵的安裝和更換;電磁鐵的鐵芯是直線運動,擺動臂的端部是圓周運動,擺動臂的端部具有弧形的接觸部,這樣既能夠保證電磁鐵鐵芯與擺動臂之間穩定接觸,也能夠減少兩者相對運動時的磨損,提高使用壽命。
作為替代方案,驅動件還可以是氣缸或者液壓缸。
在上述的縫紉機的壓腳結構中,所述拉桿橫向設置,所述擺動件呈板狀,所述擺動件鉸接在縫紉機的機殼上,所述拉桿的另一端端部與所述擺動件相鉸接;所述擺動件與縫紉機機殼的連接處、所述拉桿與擺動件的連接處以及所述連接軸與擺動件的連接處呈三角形分布。整個傳動結構的布局使得驅動件的驅動力傳遞更加簡潔高效,也方便整個壓腳結構的安裝,同時保證驅動力傳遞的穩定可靠性。
在上述的縫紉機的壓腳結構中,所述壓腳結構還包括豎向設置的導向桿,所述導向桿上由上端端面向下開設有u型的導向槽,所述導向板的外端滑動插設在所述導向槽內。提升座上的導向板在上下移動時,始終位于導向槽內,通過導向槽的限位和導向,能夠提高壓腳動作的穩定性、可靠性和精準性。
在上述的縫紉機的壓腳結構中,所述滾輪的下側還設有提升塊,所述提升塊上固連有能夠帶動所述提升塊擺動的扳手軸,所述扳手軸的端部固連有手提扳手;所述提升塊的一側具有抵靠平面二,另一側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上具有抵靠平面三;所述抵靠平面二與所述抵靠平面三圓滑過渡。本技術方案中的壓腳結構除了能夠用電控自動驅動以外,還可以通過手動來抬壓腳,使用時,扳動手提扳手,通過扳手軸使提升塊轉動,提升塊上的凸出部形成凸輪結構,凸出部擺動就能夠帶動滾輪以及滾輪上方的導向板向上移動,從而帶動提升座、壓腳桿以及壓腳組件向上移動,實現抬壓腳動作。滾輪與提升塊和導向板之間均為滾動摩擦,通過滾輪在提升塊與導向板之間起到力矩的傳遞,傳遞過程穩定可靠,磨損小。
在上述的縫紉機的壓腳結構中,所述壓腳組件包括壓腳輪和連接件,所述壓腳輪設置在所述連接件的下端,所述連接件通過螺栓連接在所述壓腳桿的下端。本技術方案中的壓腳為輪式壓腳,其通過連接件和螺栓連接在壓腳桿上,方便組裝和更換。
在上述的縫紉機的壓腳結構中,所述壓腳桿靠近下端的外周面上滑動套設有桿套;壓腳桿靠近上端的外周面上套設有調節彈簧,所述壓腳桿的上端設有調節螺釘,所述提升座套設在所述壓腳桿的中部,所述調節彈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提升座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調節螺釘上。進一步的,壓腳桿的上端還螺接有鎖緊螺母;通過調節螺釘調節壓腳的力度后,再通過鎖緊螺母進行緊固,保持穩定可靠;桿套固定在機頭上,壓腳桿滑動插設在桿套內,通過桿套的限位和導向作用,進一步的提高壓腳組件上下往復移動的穩定性和精準可靠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中壓腳結構的整體聯動機構簡潔有序,能夠實現壓腳驅動結構的內置,同時擺動件上的滾輪與導向板之間是滾動摩擦,兩者之間相對運動順暢,抬壓腳動作更加穩定可靠,且降低了磨損和噪音,提高了其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壓腳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壓腳結構中驅動件驅動壓腳組件抬升前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壓腳結構中驅動件驅動壓腳組件抬升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壓腳桿;2、壓腳組件;21、壓腳輪;22、連接件;3、提升座;31、導向板;31a、內凹平面;31b、凸出平面;31c、臺階限位面二;31d、抵靠平面一;4、擺動臂;41、接觸部;5、驅動件;6、擺動件;61、滾輪;62、卡簧;63、連接軸;64、臺階限位面一;7、導向桿;71、導向槽;8、提升塊;81、抵靠平面二;82、凸出部;83、抵靠平面三;9、扳手軸;10、手提扳手;11、調節彈簧;12、桿套;13、調節螺釘;14、拉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至圖4所示,包括豎向設置的壓腳桿1和連接在壓腳桿1下端的壓腳組件2,壓腳桿1上固設有提升座3,提升座3上具有向壓腳桿1外伸出的導向板31,壓腳結構還包括擺動臂4、能夠帶動擺動臂4擺動的驅動件5、與擺動臂4的端部相連接的拉桿14以及與拉桿14相連接的擺動件6;擺動臂4擺動能夠通過拉桿14帶動擺動件6擺動,擺動件6上具有抵靠在導向板31下側的滾輪61;壓腳結構還包括豎向設置的導向桿7,導向桿7上由上端端面向下開設有u型的導向槽71,導向板31的外端滑動插設在導向槽71內;壓腳桿1滑動設置在縫紉機的機頭處。工作時,驅動件5帶動擺動臂4擺動,擺動臂4帶動拉桿14直線往復移動,拉桿14再帶動擺動件6擺動,從而帶動擺動件6上的滾輪61向上或向下擺動;滾輪61向上擺動時,頂住導向板31并帶動其向上移動,進而帶動提升座3、壓腳桿1以及壓腳組件2向上移動;滾輪61向下擺動時,向上的支撐力消除,提升座3、壓腳桿1以及壓腳組件2向下移動。
進一步的,如圖2所示,擺動件6上具有連接軸63,連接軸63的內端連接在擺動件6上,連接軸63的外端卡接有卡簧62;滾輪61套設在連接軸63上且位于擺動件6與卡簧62之間,導向板31的一側朝向擺動件6的側面,另一側朝向卡簧62;導向板31朝向卡簧62的一側分別具有內凹平面31a和凸出平面31b;卡簧的一部分正對內凹平面31a,另一部分正對凸出平面31b且與凸出平面31b相貼靠;導向板31的下側具有抵靠平面一31d。
如圖3所示,導向板31朝向擺動件6的一側具有臺階限位面一64;擺動件6朝向導向板31的一側具有與臺階限位面一64相對的臺階限位面二31c;當擺動件6復位時,臺階限位面一64與臺階限位面二31c相抵靠。
如圖1和圖2所示,擺動臂4呈長條狀,擺動臂4的中部鉸接在縫紉機的機殼上,驅動件5為電磁鐵,擺動臂4的一端具有弧形的接觸部41且電磁鐵的鐵芯外端與接觸部41相抵靠,擺動臂4的另一端與拉桿14的一端端部相鉸接;拉桿14橫向設置,擺動件6呈板狀,擺動件6鉸接在縫紉機的機殼上,拉桿14的另一端端部與擺動件6相鉸接;擺動件6與縫紉機機殼的連接處、拉桿14與擺動件6的連接處以及連接軸63與擺動件6的連接處呈三角形分布。
本實施例中的壓腳結構除了能夠用電控自動驅動以外,還可以通過手動抬壓腳,如圖3和圖4所示,滾輪61的下側還設有提升塊8,提升塊8上固連有能夠帶動提升塊8擺動的扳手軸9,扳手軸9的端部固連有手提扳手10;提升塊8的一側具有抵靠平面二81,另一側具有凸出部82,凸出部82上具有抵靠平面三83;抵靠平面二81與抵靠平面三83圓滑過渡。使用時,扳動手提扳手10,通過扳手軸9使提升塊8轉動,提升塊8上的凸出部82形成凸輪結構,凸出部82擺動就能夠帶動滾輪61以及滾輪61上方的導向板31向上移動,從而帶動提升座3、壓腳桿1以及壓腳組件2向上移動,實現抬壓腳動作。滾輪61與提升塊8和導向板31之間均為滾動摩擦,通過滾輪61在提升塊8與導向板31之間起到力矩的傳遞,傳遞過程穩定可靠,噪聲和磨損小。
如圖3和圖4所示,壓腳組件2包括壓腳輪21和連接件22,壓腳輪21設置在連接件22的下端,連接件22通過螺栓連接在壓腳桿1的下端;壓腳桿1靠近下端的外周面上滑動套設有桿套12;壓腳桿1靠近上端的外周面上套設有調節彈簧11,壓腳桿1的上端設有調節螺釘13,提升座3套設在壓腳桿1的中部,調節彈簧11的一端抵靠在提升座3上,另一端抵靠在調節螺釘13上;壓腳桿1的上端還螺接有鎖緊螺母;通過調節螺釘13調節壓腳的力度后,再通過鎖緊螺母進行緊固,桿套12固定在機頭上,壓腳桿1滑動插設在桿套12內,通過桿套12的限位和導向作用,提高壓腳組件2上下往復移動的穩定性和精準可靠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1、壓腳桿;2、壓腳組件;21、壓腳輪;22、連接件;3、提升座;31、導向板;31a、內凹平面;31b、凸出平面;31c、臺階限位面二;31d、抵靠平面一;4、擺動臂;41、接觸部;5、驅動件;6、擺動件;61、滾輪;62、卡簧;63、連接軸;64、臺階限位面一;7、導向桿;71、導向槽;8、提升塊;81、抵靠平面二;82、凸出部;83、抵靠平面三;9、扳手軸;10、手提扳手;11、調節彈簧;12、桿套;13、調節螺釘;14、拉桿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發明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發明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