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針織機機架。
背景技術:
針織機機體安裝在機架上,防止機體在地面上摩擦受損,并且針織機搬運過程中,也方便整體搬運,現(xiàn)有的針織機機架多通過將若干板體焊接在一起,該機架加工速度慢、成本高,并且加工精度不高,甚至不能與機體匹配,導致返工,其次,該機架結(jié)構(gòu)復雜、重量大,不便于安裝使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鑒于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種結(jié)構(gòu)簡單,加工精度高、成本低,且便于安裝使用的針織機機架。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針織機機架,包括架體,所述架體包括底板以及一體地形成在底板兩端的連接板,所述底板上開設有減膠孔,每一連接板與底板的連接處兩側(cè)形成有圓弧面,并由圓弧面過渡連接,兩連接板之間平行地固定安裝有兩條支撐板,每一支撐板上設有防滑層。
進一步的,兩條所述支撐板上分別開設有弧形卡持槽,弧形卡持槽開設在支撐板的中部。
進一步的,每一所述連接板上開設有通孔。
進一步的,兩條支撐板垂直于兩連接板,且與兩連接板的連接部位呈弧形狀過渡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防滑層為橡膠層。
進一步的,所述減膠孔開設在底板中部,
進一步的,所述減膠孔為橢圓形孔。
進一步的,所述通孔開設在連接板的中部。
進一步的,兩連接板垂直于底板。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針織機機架加工速度塊、成本低,并且加工精度較高,可與機體匹配,其次,針織機機架的結(jié)構(gòu)簡單,重量輕,承載強度大,便于安裝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針織機機架的結(jié)構(gòu)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針織機機架的剖面結(jié)構(gòu)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jié)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jié)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至圖2,一種針織機機架,用以安裝針織機機體(圖未示),針織機機架包括架體10,架體10大致呈U型結(jié)構(gòu),架體10通過C35碳素結(jié)構(gòu)鋼材料鑄造加工成型,具體地,架體10包括底板11以及一體地形成在底板11兩端的連接板12,具體地,兩連接板12垂直于底板11,每一連接板12與底板11的連接處兩側(cè)形成有圓弧面,并由圓弧面過渡連接,以防止出現(xiàn)裂紋后斷裂。
底板11上開設有減膠孔111,用于減輕針織機機架的重量,以方便搬運。減膠孔111開設在底板11中部,以提高針織機機架的穩(wěn)定性以及美觀性。本實施例中,減膠孔111為橢圓形孔。
兩連接板12形成在底板11兩端部,且與底板11通過圓弧面過渡連接,兩連接板12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底板11,以提高針織機機架的剛度以及強度,防止針織機機架斷裂。
每一連接板12上開設有通孔121,進一步減輕針織機機架的重量,且通過連接板12上的通孔121,方便搬運針織機機架,提高針織機機架的輕便性。本實施例中,通孔121開設在連接板12的中部。通孔121為圓孔。
兩連接板12之間平行地設置有兩條支撐板13,以提高針織機機架的承載強度。具體地,兩條支撐板13垂直于兩連接板12且與兩連接板12的連接部位呈弧形狀過渡連接,以防止支撐板13與連接板12之間產(chǎn)生裂紋。每一支撐板13上設有防滑層(圖未示),本實施例中,防滑層為橡膠層,以防支撐板13刮傷針織機機體。
兩條支撐板13上分別開設有用以卡持針織機機體的弧形卡持槽131,防止搬運針織機時,針織機機體在針織機機架內(nèi)來回晃動。本實施例中,弧形卡持槽131開設在支撐板13的中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針織機機架加工速度塊、成本低,并且加工精度較高,可與機體匹配,其次,針織機機架的結(jié)構(gòu)簡單,重量輕,承載強度大,便于安裝使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jié)構(gòu)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