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晾衣機,尤其涉及一種多方位電動晾衣機。
背景技術:
目前大多數晾衣架結構傳統,功能單一,難以將衣服均勻式晾干,并且存在難以調節晾衣角度的缺點,因此亟需研發一種便于調節晾衣角度的多方位電動晾衣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方位電動晾衣機。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晾衣機,包括有圓盤、掛鉤、小電燈、第一轉軸、第一皮帶輪、電機、滾輪、防護罩、平皮帶、第二轉軸、底板、第一軸承座和第二皮帶輪,底板的底部設有滾輪,底板的頂部左側設有電機,電機的頂部連接有第一轉軸,底板的頂部左側設有防護罩,防護罩罩住電機,第一轉軸的下部設有第一皮帶輪,底板的頂部右側設有第一軸承座,第一軸承座上安裝有第二轉軸,第二轉軸的下部設有第二皮帶輪,第一皮帶輪和第二皮帶輪之間繞有平皮帶,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上部均設有圓盤,圓盤的底部均勻式連接有掛鉤,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頂端均設有小電燈。
還包括有調節裝置,底板的頂部設有調節裝置,調節裝置包括有滑軌、第一彈簧、滑塊、左升降桿、第一電動繞線輪、固定桿、第一拉繩、右升降桿、固定擋塊和支架,底板的頂部設有滑軌,滑軌左右兩端的底板上對稱式設有固定擋塊,滑軌上滑動式連接有滑塊,滑塊的外側連接有第一彈簧,第一彈簧的外端與固定擋塊的內側相連接,左側的滑塊頂部通過銷軸連接有左升降桿,右側的滑塊頂部通過銷軸連接有右升降桿,滑軌的頂部中部連接有固定桿,固定桿的左右兩側對稱式設有第一電動繞線輪,第一電動繞線輪上均繞有第一拉繩,第一拉繩的末端與滑塊的內側相連接,左升降桿和右升降桿的頂端通過銷軸連接有支架,支架的頂部與電機、防護罩和第一軸承座相連接。
還包括有固定裝置,底板的前后兩側對稱式設有固定裝置,固定裝置的右壁連接有第二彈簧,第二彈簧的頂端與底板的頂部相連接,固定裝置上包括有第二彈簧、第二軸承座、固定架、第二拉繩、把手、第三轉軸和第二繞線輪,底板的前側設有第二軸承座,第二軸承座上安裝有第三轉軸,第三轉軸的中部設有第二繞線輪,第二繞線輪上繞有第二拉繩,底板的前側下部轉動式連接有固定架,第二拉繩的末端與固定架相連接,第三轉軸的右端螺紋式連接有把手。
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材質為不銹鋼。
有益效果
1.達到了多方位電動晾衣,縮短曬衣服的時間,避免人們在無光的條件下摔倒,該裝置使用壽命延長,避免造成機械故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第一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第二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調節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固定裝置的第一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固定裝置的第二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固定裝置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圓盤,2-掛鉤,3-小電燈,4-第一轉軸,5-第一皮帶輪,6-電機,7-滾輪,8-防護罩,9-平皮帶,10-第二轉軸,11-底板,12-第一軸承座,13-第二皮帶輪,14-調節裝置,141-滑軌,142-第一彈簧,143-滑塊,144-左升降桿,145-第一電動繞線輪,146-固定桿,147-第一拉繩,148- 右升降桿,149-固定擋塊,1410-支架,15-固定裝置,151-第二彈簧,152- 第二軸承座,153-固定架,154-第二拉繩,155-把手,156-第三轉軸,157- 第二繞線輪。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6所示,一種晾衣機,包括有圓盤1、掛鉤2、小電燈3、第一轉軸4、第一皮帶輪5、電機6、滾輪7、防護罩8、平皮帶9、第二轉軸10、底板11、第一軸承座12和第二皮帶輪13,底板11的底部設有滾輪7,底板 11的頂部左側設有電機6,電機6的頂部連接有第一轉軸4,底板11的頂部左側設有防護罩8,防護罩8罩住電機6,第一轉軸4的下部設有第一皮帶輪5,底板11的頂部右側設有第一軸承座12,第一軸承座12上安裝有第二轉軸10,第二轉軸10的下部設有第二皮帶輪13,第一皮帶輪5和第二皮帶輪13之間繞有平皮帶9,第一轉軸4和第二轉軸10的上部均設有圓盤1,圓盤1的底部均勻式連接有掛鉤2,第一轉軸4和第二轉軸10的頂端均設有小電燈3。
還包括有調節裝置14,底板11的頂部設有調節裝置14,調節裝置14 包括有滑軌141、第一彈簧142、滑塊143、左升降桿144、第一電動繞線輪 145、固定桿146、第一拉繩147、右升降桿148、固定擋塊149和支架1410,底板11的頂部設有滑軌141,滑軌141左右兩端的底板11上對稱式設有固定擋塊149,滑軌141上滑動式連接有滑塊143,滑塊143的外側連接有第一彈簧142,第一彈簧142的外端與固定擋塊149的內側相連接,左側的滑塊143頂部通過銷軸連接有左升降桿144,右側的滑塊143頂部通過銷軸連接有右升降桿148,滑軌141的頂部中部連接有固定桿146,固定桿146的左右兩側對稱式設有第一電動繞線輪145,第一電動繞線輪145上均繞有第一拉繩147,第一拉繩147的末端與滑塊143的內側相連接,左升降桿144 和右升降桿148的頂端通過銷軸連接有支架1410,支架1410的頂部與電機 6、防護罩8和第一軸承座12相連接。
還包括有固定裝置15,底板11的前后兩側對稱式設有固定裝置15,固定裝置15的右壁連接有第二彈簧151,第二彈簧151的頂端與底板11的頂部相連接,固定裝置15上包括有第二彈簧151、第二軸承座152、固定架153、第二拉繩154、把手155、第三轉軸156和第二繞線輪157,底板11的前側設有第二軸承座152,第二軸承座152上安裝有第三轉軸156,第三轉軸156 的中部設有第二繞線輪157,第二繞線輪157上繞有第二拉繩154,底板11 的前側下部轉動式連接有固定架153,第二拉繩154的末端與固定架153相連接,第三轉軸156的右端螺紋式連接有把手155。
第一轉軸4和第二轉軸10的材質為不銹鋼。
當人們需要晾曬衣服時,首先人們將穿好衣服的衣架掛在掛鉤2上,然后人們啟動電機6開始工作,電機6轉動帶動第一轉軸4轉動,進而帶動第一皮帶輪5轉動,從而第一皮帶輪5通過平皮帶9帶動第二皮帶輪13轉動,第二皮帶輪13帶動第二轉軸10轉動,第一轉軸4轉動和第二轉軸10轉動,從而帶動圓盤1隨之一起轉動,進而使掛鉤2上的衣服一起轉動,如此即可縮短曬衣服的時間,并且能夠使衣服均勻式接受陽光照射,提高衣服的晾干效率。當光線昏暗或者夜晚時,人們需要晾曬衣服或收衣服時,人們打開小電燈3,如此即可避免人們在暗的環境條件下摔倒。由于人們曬的衣服上有大量水,濕氣重,防護罩8能夠對電機6起到保護作用,避免電機6因濕氣重而損壞。
還包括有調節裝置14,底板11的頂部設有調節裝置14,調節裝置14 包括有滑軌141、第一彈簧142、滑塊143、左升降桿144、第一電動繞線輪 145、固定桿146、第一拉繩147、右升降桿148、固定擋塊149和支架1410,底板11的頂部設有滑軌141,滑軌141左右兩端的底板11上對稱式設有固定擋塊149,滑軌141上滑動式連接有滑塊143,滑塊143的外側連接有第一彈簧142,第一彈簧142的外端與固定擋塊149的內側相連接,左側的滑塊143頂部通過銷軸連接有左升降桿144,右側的滑塊143頂部通過銷軸連接有右升降桿148,滑軌141的頂部中部連接有固定桿146,固定桿146的左右兩側對稱式設有第一電動繞線輪145,第一電動繞線輪145上均繞有第一拉繩147,第一拉繩147的末端與滑塊143的內側相連接,左升降桿144 和右升降桿148的頂端通過銷軸連接有支架1410,支架1410的頂部與電機 6、防護罩8和第一軸承座12相連接,所以當太陽高度角在變化的時候,人們啟動第一電動繞線輪145,第一電動繞線輪145順時針轉動,左側第一電動繞線輪145收縮第一拉繩147,滑塊143向右移動,拉伸左側的第一彈簧 142,從而使左升降桿144上升,右側第一電動繞線輪145放松第一拉繩147,滑塊143向右移動,右側的第一彈簧142回收,從而使右升降桿148下降,進而使支架1410左端低右端高。當人們第一電動繞線輪145逆時針轉動,左側第一電動繞線輪145放松第一拉繩147,滑塊143向左移動,左側的第一彈簧142回收,從而使左升降桿144下降,右側第一電動繞線輪145收縮第一拉繩147,滑塊143向左移動,拉伸右側的第一彈簧142,從而使右升降桿148上升,進而使支架1410左端高右端低。由此人們可根據太陽的方位不同調節晾衣角度,達到多方位的晾曬衣服,進一步提高晾衣效率。
還包括有固定裝置15,底板11的前后兩側對稱式設有固定裝置15,固定裝置15的右壁連接有第二彈簧151,第二彈簧151的頂端與底板11的頂部相連接,固定裝置15上包括有第二彈簧151、第二軸承座152、固定架153、第二拉繩154、把手155、第三轉軸156和第二繞線輪157,底板11的前側設有第二軸承座152,第二軸承座152上安裝有第三轉軸156,第三轉軸156 的中部設有第二繞線輪157,第二繞線輪157上繞有第二拉繩154,底板11 的前側下部轉動式連接有固定架153,第二拉繩154的末端與固定架153相連接,第三轉軸156的右端螺紋式連接有把手155,所以當人們需要固定整個晾曬裝置時,人們逆時針搖動把手155,把手155轉動進而帶動第三轉軸 156逆時針,從而帶動第二繞線輪157逆時針轉動,第二繞線輪157收回第二拉繩154,從而使固定架153下降。當固定架153與地面成垂直狀態時,人們停止搖動把手155,固定架153將該裝置固定,如此即可增強裝置的穩定性,避免該裝置由于風力作用而翻倒。
第一轉軸4和第二轉軸10的材質為不銹鋼,如此即可避免第一轉軸4和第二轉軸10因沾水而生銹,延長其使用壽命。
上述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解釋本發明的用途,而并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化或替代,也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