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二次回流混漿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混合設備,具體的說是一種混漿混合器。
背景技術:
油田固井作業需要有大流量、高密度、混配均勻連續、質量穩定的水泥漿,混合器是安裝在水泥車上把清水和干水泥混合成水泥漿的設備,不同類型的水泥車可使用不同結構的混合系統。現有多蝸殼混合器在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噴射流體在蝸殼旋轉流動中噴射力減弱,不容易與水泥快速混合;回流泥漿直接進入噴射管線和噴射泵來的清水同時進入蝸殼,又加重蝸殼負擔,使混合產生灰塊;混合不均勻的泥漿又得不到攪拌,致使連續混出的泥漿不均勻,速度慢,比重達不到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二次回流混漿混合器,以解決現有多蝸殼混合器存在的不易快速混合,連續混出的泥漿不均勻、速度慢、比重達不到要求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包括混漿池、混合器;它還包括入灰集水器、調灰閥、調水板、導流器、噴射管、阻尼器,在混漿池上設置有回流混合器,回流混合器頂部設有入灰集水器,入灰集水器上設有調灰閥,入灰集水器下部設有調水板,調水板下面設有導流器;回流混合器中部設有噴射管,回流混合器下部設有阻尼器。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噴射旋轉流動原理,具有很強的混合能力,能達到理想的混合水泥漿和理想的密度控制。整個混合過程能連續穩定地進行,標準混漿速度為0~1.9立方米每分鐘。密度0~2.2克每立方厘米。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包括混漿池10、混合器、入灰集水器1、調灰閥2、調水板3、導流器4、噴射管5、阻尼器7,在混漿池10上設置有回流混合器6,回流混合器6頂部設有入灰集水器1,入灰集水器1是清水和水泥灰的入口,中心是水泥灰的通道,周邊蓄積一定壓力的清水,入灰集水器1上設有調灰閥2,調灰閥2由6″蝶閥完成,控制混漿速度和泥漿密度所需要灰量。入灰集水器1下部設有調水板3,調水板3下面設有導流器4;回流混合器6中部設有噴射管5,回流混合器6下部設有阻尼器7?;亓骰旌掀?是一個圓形筒體,一次混合和二次回流混合在此匯集,產生向下的切向旋轉運動。阻尼器7的作用是將向下的切向旋轉運動的泥漿立刻阻止并逆向反沖,以增加泥漿的均勻性?;鞚{池10有一排出口,將成品泥漿排出分流供泵。
入灰集水器1底部邊緣有16~20個泄水孔與所述調水板3上的16~20個過水孔相對應,調水板由操作臺控制沿軸心旋轉,使泄水孔和過水孔的面積增大或縮小,使入灰集水器蓄積壓力的清水按所需量噴出。導流器4沿軸向設有與入灰集水器1底部的16~20個泄水孔相對應的45~65度的16~20個斜槽12,使調水板3過來的水形成一個清水屏障,水泥灰在這個屏障中變成水泥漿。
噴射管5為2組,切向對稱設置在回流混合器6的側面,是將一次混合的水泥漿按一定的角度切向旋轉噴出進行二次回流混合。
混漿池10中設有攪拌器9。攪拌器9是將混合好的泥漿進行最后的攪拌,使泥漿更加均勻。攪拌器有一個主軸四個葉片,傾斜的安裝在混合器側面,由液馬達驅動。
回流混合器6底部設有緩沖穩流圈8,氣體在緩沖穩流圈8上部設有廢氣出口11。緩沖穩流圈8的作用是分離泥漿內的氣體,穩定泥漿波動。經過混合的泥漿帶著來自下灰車的氣體,進入緩沖穩流圈8,使泥漿穩定氣體排出。
二次回流混漿混合器系統的工作原理如下噴射泵將清水輸進入灰集水器1的清水入口,進入入灰集水器1的清水在調水板3的調整下經過導流器4使一定量的清水以不同角度射向中心,形成一個清水屏障。此時滿載水泥灰的下灰車將干水泥連續不斷的送向調灰閥2上部的入灰口;水泥灰在調灰閥2的控制下按所需的量進入入灰集水器1,進入入灰集水器1的水泥在穿越那個清水屏障的過程中與清水產生了混合,形成了泥漿液。此時,由下灰車帶來的氣體和泥漿液在這次混合中分離,氣體在緩沖穩流圈8上部經廢氣出口11排出,大大減少水泥漿內氣體的含量。泥漿液在阻尼器7作用下進入混漿池10,由攪拌器9進一步攪拌均勻,這就是一次混合。
由回流泵將此漿液抽出進行二次回流可以提高泥漿的比重。在一次混合的連續工作中,回流泵從混漿池10中抽出漿液泵送到噴射管5,漿液從噴射管5噴出在回流混合器6中形成了切向旋流運動,漿液在這個運動中與在清水屏障下產生的新漿液一起進行切向旋流混合,新漿液的氣體在緩沖穩流圈8上部經廢氣出口11排出,泥漿液在阻尼器7作用下進入混漿池10,由攪拌器9進一步攪拌均勻,待密度達到要求后,再由回流泵將此漿液抽出。這就是二次混合,也就是二次回流混漿。
當混漿池10中泥漿達到要求密度,混漿池也裝滿時,密度達標的泥漿由回流泵抽出后分兩路泵出,一路送入大泵進行固井作業,另一路泵送到噴射管5,進行上述工作。整個混合過程能連續穩定地進行下去,標準混漿速度為0~1.9立方米每分鐘。密度0~2.2克每立方厘米。
權利要求1.一種二次回流混漿混合器,包括混漿池、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入灰集水器(1)、調灰閥(2)、調水板(3)、導流器(4)、噴射管(5)、阻尼器(7),在混漿池(10)上設置有回流混合器(6),回流混合器(6)頂部設有入灰集水器(1),入灰集水器(1)上設有調灰閥(2),入灰集水器(1)下部設有調水板(3),調水板(3)下面設有導流器(4);回流混合器(6)中部設有噴射管(5),回流混合器(6)下部設有阻尼器(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回流混漿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灰集水器(1)底部邊緣有16~20個泄水孔與所述調水板(3)上的16~20個過水孔相對應,所述導流器(4)沿軸向設有與入灰集水器(1)底部的16~20個泄水孔相對應的45~65度的16~20個斜槽(12)。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回流混漿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噴射管(5)為2組,切向對稱設置在回流混合器(6)的側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回流混漿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漿池(10)中設有攪拌器(9)。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回流混漿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混合器(6)底部設有緩沖穩流圈(8),氣體在緩沖穩流圈(8)上部設有廢氣出口(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二次回流混漿混合器,以解決現有多蝸殼混合器存在的不易快速混合,連續混出的泥漿不均勻、速度慢、比重達不到要求的問題。它包括混漿池、混合器;它還包括入灰集水器、調灰閥、調水板、導流器、噴射管、阻尼器,在混漿池上設置有回流混合器,回流混合器頂部設有入灰集水器,入灰集水器上設有調灰閥,入灰集水器下面設有調水板,調水板下面設有導流器;回流混合器中部設有噴射管,回流混合器下部設有阻尼器。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噴射旋轉流動原理,具有很強的混合能力,能達到理想的混合水泥漿和理想的密度控制。
文檔編號B28C5/00GK2912959SQ20062007912
公開日2007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5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5日
發明者何義文, 劉海秘, 萬修江, 木合塔爾·克力木 申請人:蘭州礦場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