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板材的孔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由陶瓷襯底、硅襯底、玻璃襯底等脆性材料形 成的板材上穿設圓形孔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作為在陶瓷襯底、硅襯底、玻璃襯底等脆性材料上穿設圓形孔的 加工方法,使用金剛鉆等空心鉆在從板材一側面進行穿孔的方法是眾 所周知的。然而,如果使用空心鉆從板材一表面一直穿設出通孔,則容易在 孔的周邊上產生缺口或裂紋。因而,提出了各種有關使用第一空心鉆從從板材一側表面不貫通 地穿設出凹部、使用第二空心鉆從板材另一側面與第一空心鉆同心相 向地穿設出通孔的方法。例如特開2000—158395號公報介紹了一種方法,即在板材的下表 面上形成下孔后,從上面形成上孔并使其與下孔連通,此時,設置在 上孔用鉆上的擴徑部在形成锪錐孔時將孔連通;但是,在上孔用鉆鉆 通下孔時,有可能會在連通部上產生裂紋,或因偏心而產生臺階部。該類問題在建筑領域和汽車領域中的各種脆性板材上穿設圓形孔 時經常出現,在高速轉動并承受振動的盤形襯底上,從可靠性觀點出 發,追求一種尺寸精度高、在孔周圍不產生缺口、裂紋的孔加工方法。專利文獻1 特開2000—158395號公報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板材上穿設圓形孔時,在圓孔的周 圍難以產生缺口、裂紋且生產性優良的穿孔方法。本發明所述的孔的加工方法是一種在板材上穿設圓孔的加工方 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第一凹部的工序,其使用具有從前端部
的外周朝向前端都縮徑的錐部的第一空心鉆在板材的一表面形成第一凹部;穿設通孔的工序,其使用第二空心鉆從板材的另一表面與第一 空心鉆同心相向地進行貫通穿設,其中,該第二空心鉆的外徑尺寸比 第一空心鉆的內徑大,比上述第一凹部的表面緣部的直徑小。此時,使用前端部具有錐部的第一空心鉆形成第一凹部的主要作 用是通過該錐部形成第一凹部的外周。本發明所述的孔的加工方法是一種在板材上穿設圓孔的加工方 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第一凹部的工序,其使用具有在鉆頭部 的外周朝向后端側擴徑的錐部的第一空心鉆在板材的一表面形成第一 凹部;穿設通孔的工序,其使用第二空心鉆從板材的另一表面與第一 空心鉆同心相向地進行貫通穿設,其中,該第二空心鉆的外徑尺寸比 第一空心鉆的內徑大,比上述第一凹部的表面緣部的直徑小。此時,通過第一空心鉆的錐部形成第一凹部的外周。在本發明中,由于在第一空心鉆上設置有錐部,由該錐部穿設形 成第一凹部,因而在板材的凹部的表面緣部上形成了具有倒角的錐面, 從而在使用第二空心鉆從另一面穿設通孔時,第二空心鉆的前端與該 錐面連通,從而在孔的周圍難以產生缺口或裂紋。
圖1表示本發明所述的孔加工方法的第一實施例; 圖2表示本發明所述的孔加工方法的第二實施例。符號說明1 玻璃襯底 la 第一凹部 lb 穿孔2 第一空心鉆3 第二空心鉆具體實施方式
作為本發明所述的孔加工方法的示例,下文將參考附圖對適用于 作為磁盤的玻璃襯底的示例進行說明。圖1表示玻璃襯底1的穿孔部的剖視圖,示意性地表示第一空心鉆2和第二空心鉆3的外觀。第一空心鉆2在前端部具有從外周朝向前端縮徑的錐部2a,在內 周側具有圓筒狀的空洞部2b。在第一空心鉆2的錐部2a、前端部及空洞部2b的內周面上形成有 金剛石粒子等的磨粒層。如圖1 (a)所示,作為第一工序,使第一空心鉆2從玻璃襯底1 的一表面(下表面)旋轉前進,穿設出比玻璃襯底1的厚度小的第一 凹部la。第一凹部為與第一空心鉆2的形狀相對應的形狀,利用第一空心 鉆2的錐部2a,在第一凹部la的外周上加工出錐面a。而且,錐面的玻璃襯底表面緣b的直徑與第一空心鉆的鉆孔深度 相關。第二工序如圖1 (b)所示,使用第二空心鉆3從玻璃襯底1的另 一表面(上表面)進行穿孔。第二空心鉆3是內側具有空洞部3a的圓筒狀鉆頭,在前端部和內 外周部具有磨粒層。第二空心鉆3的外徑d2比第一空心鉆2的錐部2a后端側外徑d5 小,而且,比在第一工序形成的第一凹部la的玻璃襯底表面緣b的直 徑dl小。而且,最好第二空心鉆3的外徑d2比第一空心鉆2的內徑d3大, 第二空心鉆3的內徑d4比第一空心鉆2的內徑d3小。當第二空心鉆3進行穿孔且孔貫通后,則出現圖1 (c)所示形狀。此時,由于第二空心鉆3的外徑d2比dl小,比內徑d3大,因而 在錐面a連通,則難以產生缺口、裂紋。另外,作為研磨方法,可以使空心鉆上下運動,也可以使玻璃襯 底上下運動。圖2表示第二實施例。第一空心鉆12具有圓筒狀的鉆頭部12b、以及在該鉆頭部12b的 外周朝向后端擴徑的錐部12a。
第一空心鉆12在前端部、外周面(12a,12b)以及空洞部12c的內 周面上具有磨粒層。如圖2(a)所示,作為第一工序,由第一空心鉆12從玻璃襯底1的下表面穿設第一凹部lla。第一凹部lla具有由鉆頭部12b所形成的圓形槽、以及由錐部12a 所形成的錐面a。然后如圖2 (b)所示,作為第二工序,由第二空心鉆13從玻璃襯 底1的上表面進行穿孔。第二空心鉆13在鉆頭部13a的后端部具有與前端部相反方向上擴 徑的錐部13b。第二空心鉆13的外徑dl2比由第一空心鉆所形成的第一凹部lla 的錐面a的表面緣b的直徑dl 1小。而且,如果第二空心鉆13的外徑dl2比第一空心鉆的內徑d13大, 則無需一定比第一空心鉆的鉆頭部12b的外徑d17大,但是當d12比 d17大時,則如圖2 (c)所示,在孔的內周面上不會產生連通的臺階 狀。在圖2所示實施例的情況下,在玻璃襯底的下表面及上表面的兩 面上都形成有倒角部。
權利要求
1. 一種在板材上穿設圓孔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第一凹部的工序,其使用具有從前端部的外周朝向前端部縮徑的錐部的第一空心鉆,在板材的一表面形成第一凹部;穿設通孔的工序,其使用第二空心鉆從板材的另一表面與第一空 心鉆同心相向地進行貫通穿設,其中,該第二空心鉆的外徑尺寸比第 一空心鉆的內徑大,比上述第一凹部的表面緣部的直徑小。
2. —種在板材上穿設圓孔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第一凹部的工序,其使用具有在鉆頭部的外周朝向后端側擴徑的錐部的第一空心鉆,在板材的一表面形成第一凹部;穿設通孔的工序,其使用第二空心鉆從板材的另一表面與第一空 心鉆同心相向地進行貫通穿設,其中,該第二空心鉆的外徑尺寸比第 一空心鉆的內徑大,比上述第一凹部的表面緣部的直徑小。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板材上穿設圓形孔時,在圓孔的周圍難以產生缺口、裂紋且生產性優良的穿孔方法。一種在板材上穿設圓孔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第一凹部的工序,其使用具有從前端部的外周朝向前端部縮徑的錐部的第一空心鉆,在板材的一表面形成第一凹部;穿設通孔的工序,其使用第二空心鉆從板材的另一表面與第一空心鉆同心相向地進行貫通穿設,其中,該第二空心鉆的外徑尺寸比第一空心鉆的內徑大,比上述第一凹部的表面緣部的直徑小。
文檔編號B28D1/14GK101121285SQ20071008940
公開日2008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11日
發明者蓮野剛 申請人:蓮野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