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砌筑墻體的建筑材料,特別是涉及一種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
背景技術:
空心磚是以水泥、煤矸石、頁巖等為主要原料,經過原料處理、成型、燒結而制成。 空心磚克服了普通磚存在自重大、體積小、生產能耗高、施工效率低等缺陷。空心磚代替普通磚,可使建筑物自重減輕30%左右,節約粘土 20 30%,節省燃料10 20%,墻體施工功效可提高40%左右,并改善磚的隔熱隔聲性能;通常在相同的熱工性能要求下,用空心磚砌筑的墻體厚度比用實心磚砌筑的墻體減薄半磚左右。由此可以看出,空心磚優點突出,表現在質輕、強度高、保溫、隔音降噪性能好、環保、無污染、消耗原材料少。這些優點使其成為近年來建筑行業常用的墻體主材。空心磚已經成為國家建筑部門推薦的產品,推廣使用空心磚也成為加快我國墻體材料改革,促進墻體材料工業技術進步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是,空心磚的缺點也是顯著的其抗震性能較差。地震荷載將使房屋結構發生較大側向剪切變形,結構中的空心磚僅靠兩塊磚之間的水泥砂漿抗剪,由于空心磚中存在空心,磚的抗剪面積減小,使砌體結構整體的抗震能力較弱。因此,在地震荷載作用下很容易發生破壞,甚至倒塌。2011年3月云南盈江發生的5. 8級地震中,使用空心磚的房屋倒塌導致多人死亡,由于安全隱患,云南擬禁用空心磚,山東青島的在建樓盤也已叫停使用空心磚。由此,為了能夠使具有諸多優點的空心磚得以廣泛應用,需要對其改進技術提高其抗震性能。
目前,關于空心磚的專利文獻報道較多。例如1、申請號為200710013201. 5、名稱為“混凝土空心磚”的發明專利。2、申請號為201120009748. X、名稱為“空心磚”的實用新型專利。3、申請號為2010205788 . 7、名稱為“空心磚”的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空心磚存在的抗震性能差的缺陷,提供一種改進后的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本發明產品解決了砌體結構建筑物空心磚抵抗地震剪力弱的缺陷,從而改善建筑物整體的抗震性能。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提供一種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包括空心磚本體,其中在空心磚本體的上表面中至少開有一個盲孔,在所述盲孔位置所對應的空心磚本體下表面設有抗剪凸臺,所述抗剪凸臺的橫截面形狀與盲孔的橫截面形狀相同,并且抗剪凸臺與盲孔相匹配。
根據上述的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盲孔占空心磚本體面積的孔洞率為20 50%。
根據上述的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所述盲孔的非貫通高度為8 12mm。
根據上述的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所述抗剪凸臺的高度為18 22mm0
根據上述的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所述盲孔之間的距離為7 12mm。
根據上述的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所述盲孔的橫截面形狀為矩形、 正多方形、圓形、橢圓形或帶圓角的矩形。
根據上述的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盲孔為空心磚中擠壓出的不貫通的孔,該孔有一邊是在磚體的表面,然后通至磚體內部為止。
本發明產品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在建筑物砌筑時不需要改變現有的施工方法,本發明產品結構簡單,并且能夠實現改善建筑物抗震性能的目的。
本發明針對現有空心磚抗剪結構進行的改進,對工程中常見的各種孔數及孔形的空心磚均可應用。
本發明的積極有益效果1、本發明技術方案通過在空心磚本體上表面開有盲孔,并在盲孔位置對應的下表面設有相匹配的抗剪凸臺,由此克服了現有空心磚僅靠磚體間水泥砂漿的粘結作用受剪抗震能力不足的缺點。
2、本發明通過在空心磚本體一端設置抗剪凸臺的構造,并且抗剪凸臺和盲孔凹凸匹配相結合,從而有效地增強了砌體建筑整體的抗剪能力。
以云南盈江發生的5. 8級地震荷載估算空心磚抗剪面積,偏安全設地震水平剪力由一塊空心磚承受,查閱相關資料,砌體結構抗剪強度一般為0. 左右,按照抗震設計規范計算加速度反應譜峰值Smax = 2. 25XCiXCsXCdXA = 2. 25X1.0X1.0X1.0X0. 05g = 0. 1125g則作用在空心磚上水平力為EihP = SfflaxXy1XXliXGZg = TOON則抗剪凸臺的受剪面積應不小于700/0.5 = 1400 mm2抗剪凸臺較對應的孔的面積小一些,以便于碼放和砌筑。本例中假設取為該面積50%,即90X75X50% = 3375 mm2 > 1400 mm2,滿足,可達到抗剪的目的。
抗剪凸臺承壓檢算700/ (20X75) = 0. 47MPa <空心磚承壓強度(可偏保守估計為砂漿強度,一般為M2. 5 M20)3、本發明通過在空心磚本體一端設置抗剪凸臺的構造,并且抗剪凸臺和盲孔凹凸匹配相結合,從而使得空心磚長距離運輸、搬運和碼放更為穩當。
4、本發明產品適合砌體建筑物墻體和框架結構建筑物的填充材料選用,尤其適宜于有抗震性能要求的建筑物。
四
圖1本發明實施例1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圖1的主視圖; 圖3圖1的俯視圖;圖4本發明實施例9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的立體結構示意圖;CN 102518246 A說明書3/4頁圖5圖4的主視圖; 圖6圖5的俯視圖。
圖中1為空心磚本體,2為盲孔,3為抗剪凸臺。
五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進一步闡釋本發明,但并不限制本發明的內容。
實施例1 參見附圖1、圖2和圖3,本發明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包括空心磚本體1, 在空心磚本體1的上表面中開有兩個盲孔2,盲孔2的橫截面形狀為正方形,在盲孔2位置所對應的空心磚本體1下表面設有抗剪凸臺3,所述抗剪凸臺3的橫截面形狀與盲孔2的橫截面形狀相同,并且抗剪凸臺3與盲孔2相匹配。
實施例2 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兩個盲孔2的總面積占空心磚本體1面積的孔洞率為43. 5%。
實施例3 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盲孔2的非貫通高度即盲孔2的底部與空心磚下表面的距離為10mm。
實施例4 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抗剪凸臺3的高度為20mm。
實施例5 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所述盲孔2之間的距離為12mm。
實施例6 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兩個盲孔2的總面積占空心磚本體1面積的孔洞率為43. 5% ;盲孔2的非貫通高度即盲孔2的底部與空心磚下表面的距離為IOmm ;抗剪凸臺3的高度為20mm ;所述盲孔2之間的距離為12mm。
實施例7 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盲孔2的橫截面形狀為橢圓形,兩個盲孔2的總面積占空心磚本體1面積的孔洞率為 35% ;盲孔2的非貫通高度即盲孔2的底部與空心磚下表面的距離為IOmm ;抗剪凸臺3的高度為20mm ;所述盲孔2之間的距離為10mm。
實施例8 與實施例6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盲孔2的橫截面形狀為矩形。
實施例9:參見附圖4、圖5和圖6,本發明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包括空心磚本體1, 在空心磚本體1的上表面中開有三個盲孔2,盲孔2的橫截面形狀為圓形,在盲孔2位置所對應的空心磚本體1下表面設有抗剪凸臺3,所述抗剪凸臺3的橫截面形狀與盲孔2的橫截面形狀相同,并且抗剪凸臺3與盲孔2相匹配。
實施例10 與實施例9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三個盲孔2的總面積占空心磚本體1面積的孔洞率為46%。
實施例11 與實施例9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盲孔2的非貫通高度即盲孔2的底部與空心磚下表面的距離為10mm。
實施例12 與實施例9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抗剪凸臺3的高度為20mm。
實施例13 與實施例9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所述盲孔2之間的距離為9mm。
實施例14 與實施例9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三個盲孔2的總面積占空心磚本體1面積的孔洞率為46% ;盲孔2的非貫通高度即盲孔2的底部與空心磚下表面的距離為IOmm ;抗剪凸臺3的高度為20mm ;所述盲孔2之間的距離為9mm。
實施例15 與實施例9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盲孔2的橫截面形狀為正方形,三個盲孔2的總面積占空心磚本體1面積的孔洞率為 46% ;盲孔2的非貫通高度即盲孔2的底部與空心磚下表面的距離為IOmm ;抗剪凸臺3的高度為20mm ;所述盲孔2之間的距離為9mm。
權利要求
1.一種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包括空心磚本體,其特征在于在空心磚本體的上表面中至少開有一個盲孔,在所述盲孔位置所對應的空心磚本體下表面設有抗剪凸臺,所述抗剪凸臺的橫截面形狀與盲孔的橫截面形狀相同,并且抗剪凸臺與盲孔相匹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其特征在于盲孔占空心磚本體面積的孔洞率為20 5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的非貫通高度為8 12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剪凸臺的高度為18 22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之間的距離為7 12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的橫截面形狀為矩形、正多方形、圓形、橢圓形或帶圓角的矩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采用受剪擋塊抗震的非貫通空心磚,包括空心磚本體,在空心磚本體的上表面中至少開有一個盲孔,在所述盲孔位置所對應的空心磚本體下表面設有抗剪凸臺,所述抗剪凸臺的橫截面形狀與盲孔的橫截面形狀相同,并且抗剪凸臺與盲孔相匹配。本發明通過在空心磚本體上表面開有盲孔,并在盲孔位置對應的空心磚本體下表面設有相匹配的抗剪凸臺,由此克服了現有空心磚僅靠磚體間水泥砂漿的粘結作用受剪抗震能力不足的缺點,從而有效地增強了砌體建筑整體的抗剪能力。并且抗剪凸臺和盲孔凹凸匹配相結合,從而使得空心磚長距離運輸、搬運和碼放更為穩當。本發明產品適合砌體建筑物墻體和框架結構建筑物的填充材料選用,尤其適宜于有抗震性能要求的建筑物。
文檔編號E04B1/98GK102518246SQ201110431229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1日
發明者李娜, 李 杰, 李勝利, 李靜斌, 王艷, 葛素娟, 趙桂峰, 錢輝, 陳淮, 高冰 申請人: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