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立體車庫停車用車輪穩固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立體車庫蜂鳴旋轉式停車鎖定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車輛在現有各種類型的立體車庫停放時,大多缺乏能夠對車輪加以限位并鎖定的鎖緊裝置,這樣呈自由停止狀態的車輛停放于吊籃后,如遇大風天氣或地質災害,所停車輛均有前后移動的可能,繼而引發車輛及車庫結構的損壞,引起不必要的安全事故。針對上述問題,現有CN204876732的實用新型專利,提出采用擋輪組件加擋塊鎖緊車輪的技術方案,但該技術方案仍存在以下幾點問題:1.擋輪組件采用三塊擋板圍成,停車時必須對正找準擋輪組件的預留間隙并將車輪恰好駛入該間隙方能進行下一步的鎖緊,該過程對司機操作水平要求較高,停車找準對正的耗時較長,而且前端的擋板尖端存在易對汽車輪胎造成摩擦損傷的隱患;2.安裝時需要額外在鎖緊板本體上表面制出對應滑輪運動軌跡的滑槽,增加了安裝成本和安裝程序,并降低鎖緊板本體制造的通用性;3.用遙控器遙控鎖緊過程在結束鎖緊時缺乏必要的告警提示裝置;4.電動伸縮桿必須沿鎖緊板本體寬度方向安裝,因此鎖緊板本體寬度必須足夠寬,才能不干涉汽車的停放,加上同樣必須橫置的伸縮缸體本身占據的長度,浪費了極大的安裝空間。現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如下改進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立體車庫蜂鳴旋轉式停車鎖定裝置,解決現有技術下的車輪鎖定裝置停車時對停車位置的限制過高,對駕駛人員的停車技術水平要求過高,并存在容易擦傷輪胎,需要制出滑槽,缺少告警提示,車輪鎖緊裝置必須沿寬度方向安裝,對安裝平臺寬度方向尺寸需求過大的技術弊端。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立體車庫蜂鳴旋轉式停車鎖定裝置,具有車位板,所述車位板上表面沿其寬度方向固定安裝擋條,所述擋條對車前輪前側限位阻擋,距離擋條一個車輪直徑位置安裝旋轉電推桿,所述旋轉電推桿沿車位板長度方向內側中部安裝,所述旋轉電推桿旋轉90°后對車前輪后側限位阻擋;所述旋轉電推桿通過固定安裝于車位板下方的獨立電源連接控制開關,所述控制開關設于車位板外側,所述控制開關控制旋轉電推桿通電旋轉或通電歸位;所述車位板外側還設有蜂鳴器,所述蜂鳴器與控制開關通訊連接。
其中,所述旋轉電推桿包括底座、電推桿和旋轉桿,所述底座支撐鉸接斜置可伸縮的電推桿端部,所述電推桿的可伸縮端鉸接旋轉桿中部,并由電推桿的伸縮帶動旋轉桿繞固定點90°旋轉;所述旋轉桿的止回狀態沿車位板長度方向設置并位于車位板的內側中部,所述旋轉桿旋轉90°后的工作狀態的自由端與蜂鳴器觸接。
進一步地,所述旋轉電推桿和蜂鳴器分別具有兩組,且兩組旋轉電推桿和蜂鳴器共用一個獨立電源和控制開關,每組旋轉電推桿的各構件以及兩組蜂鳴器分別以車位板長度方向的中線為對稱軸對稱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車位板上表面距離擋條一個車輪直徑位置處劃有停車警示線。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
1、本方案對停車擺放寬度方向的位置無限制,僅對汽車前輪輪胎外圓直徑有要求,較采用三塊擋板圍成的擋輪組件,不僅縮短了對正停車的時間,而且對司機操作水平要求不高,適合大眾化普及,同時,前擋條和后旋轉桿組成的前、后限位結構較四個方向的限位結構能夠有效避免對輪胎擦傷現象的發生;
2、本方案無需額外加制滑槽,直接安裝即可,簡化了安裝步驟并降低了安裝成本,方便經濟,同時,保留了鎖緊板本體制造的通用性;
3、本方案增加了蜂鳴器裝置,且控制開關與蜂鳴器通訊連接,因此可通過蜂鳴器發出聲音對駕駛人員進行有效的提示,并在蜂鳴的同時切換為鎖止狀態避免因未及時遙控停止所導致的裝置的損壞;
4、本方案的旋轉電推桿沿車位板長度方向安裝在內側中部,并通過旋轉桿的90°旋轉對車前輪后側形成阻擋,安裝時,不需大寬度尺寸的車位板,較必須沿寬度方向橫置安裝的伸縮桿而言大大節省了車位板寬度方向的安裝空間,而且采用獨立電源和獨立控制開關,利用電推桿與旋轉桿一起運行完成鎖緊限位,避免了與其它零件發生干涉,不阻擋車輛駛入駛出,更加緊湊;
6、保留了能夠對立體車庫吊籃內車輛車輪進行限位鎖定的功能,使車輛停放時始終處于一種限制鎖定的位置,不因天氣的變化以及地質災害而發生移動,繼而引起安全或財產的損失。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在止回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在工作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4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
立體車庫蜂鳴旋轉式停車鎖定裝置,具有車位板1,所述車位板1上表面沿其寬度方向靠前的位置可用緊固件固定安裝擋條2,并通過所述擋條2對車前輪前側進行限位阻擋,所述擋條2的長度約等于車位板1的寬度。距離擋條2一個車輪直徑位置安裝旋轉電推桿3,具體地,該處所指的車輪直徑要實現通用化的安裝,通常以大型轎車的輪胎外圓直徑為參照,如應為80cm。此外,所述旋轉電推桿3沿車位板1內側中部長度方向安裝,所述旋轉電推桿3旋轉90°后對車前輪后側限位阻擋;這樣,通過旋轉電推桿3的旋轉桿6的90°旋轉對車前輪后側形成阻擋。采用旋轉電推桿3結構,安裝時,不需大寬度尺寸的車位板1,較必須沿寬度方向橫置安裝的伸縮桿而言大大節省了安裝空間。此外,所述旋轉電推桿3通過固定安裝于車位板1下方的獨立電源8連接控制開關9。首先,由獨立電源8為旋轉電推桿3的伸縮、旋轉運行提供電源支持;其次,為不影響車輛駛入駛出,并實現駕駛人員操作控制開關9來啟動旋轉電推桿3的運行,所述控制開關9設于車位板1外側,并由所述控制開關9控制旋轉電推桿3通電旋轉或通電歸位。具體地,所述控制開關9對旋轉電推桿3的運行和歸位控制,即所述控制開關9控制旋轉電推桿3從旋轉90°后的限位狀態回歸到止回狀態的實現依靠繼電器和限位開關來實現,其控制電路圖屬于現有技術,在此不作贅述。其中,限位開關安裝于旋轉電推桿3從止回狀態旋轉90°后的位置處,并在該位置安裝接入蜂鳴器7,且當限位開關動作的同時蜂鳴器7發出聲音。這樣,當首次按下控制開關9,旋轉電推桿3啟動旋轉,待其旋轉90°時,接觸限位開關,并通過限位開關動作切斷電源通路,旋轉電推桿3因斷電停止繼續運行,與此同時,觸發蜂鳴器7發出聲音。同理地,當需要取車時,重新按下控制開關9,在繼電器的作用下,旋轉電推桿3自動回位。同樣為不影響車輛的駛入駛出,所述蜂鳴器7安裝在車位板1外側,此外,所述蜂鳴器7與控制開關9通訊連接以實現鎖止報警,所述蜂鳴器7還與獨立電源8電連接以實現為其通電。
上述實施例中,所述旋轉電推桿3包括底座4、電推桿5和旋轉桿6,所述底座4支撐并鉸接斜置的可伸縮的電推桿5端部,所述電推桿5的可伸縮端鉸接旋轉桿6中部,并由電推桿5的伸縮運動來帶動旋轉桿6繞固定點90°旋轉;如圖2所示,所述旋轉桿6的止回狀態沿車位板1長度方向設置并位于車位板1的內側中部,如圖3所示,所述旋轉桿6旋轉90°后的工作狀態其自由端可與蜂鳴器7觸接,即可通過旋轉桿6觸發限位開關動作切斷電源并觸發蜂鳴器7發出聲音告警。
進一步地,所述旋轉電推桿3和蜂鳴器7分別具有兩組,且兩組旋轉電推桿3和蜂鳴器7共用一個獨立電源8和控制開關9,為不影響車輛的駛入駛出,所述獨立電源8安裝于車位板1下方,且與獨立電源8相關的各負載接線均通過在車位板1相應位置穿孔實現連接。此外,每組旋轉電推桿3中各構件,即底座4、電推桿5、旋轉桿6以及兩組蜂鳴器7分別以車位板1長度方向的中線為對稱軸對稱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車位板1上表面距離擋條2一個車輪直徑位置處劃有停車警示線10。
工作原理:當車輛進入立體車庫車位時,汽車前輪與擋條2接觸后,車輛到達規定的安全停放位置,車輛熄火,查看停車警示線10與前輪后端的距離是否達到要求,手動按下控制開關9,旋轉電推桿3通電后進行工作,旋轉電推桿3自由端旋轉90°后與行程開關接觸,觸發行程開關動作以切斷旋轉電推桿3電源通路,控制開關9自動關閉,車停鎖定,與此同時觸發蜂鳴器7發出聲音,通過蜂鳴器7反饋給車主到達指定位置的信息,然后車庫可進行正常工作。取車時,按下控制開關9,旋轉電推桿3自動回位,可進行取車。
上述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范圍,故凡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述內容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