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適用于制瓶機壓瓶胚裝置的壓胚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供一種制瓶機壓瓶胚裝置中的部件,特別是提供一種適用于制瓶機壓瓶胚裝置的壓胚桿。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制瓶機壓瓶胚裝置包括水平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連接框和水平公轉鏈條、設置在連接框上的豎直氣缸(一般為雙聯氣缸或三聯氣缸)、設置在氣缸缸桿下端的水平連接板、設置在連接板上的三個豎直下伸壓胚桿、設置在每一壓胚桿下端的水平壓板、設置在公轉鏈條上的若干豎直支撐指,三個壓板在位置上分別與每三個相鄰的支撐指相對應。當制瓶機工作時,若干倒置的瓶胚先初步套裝在支撐指上,瓶胚的尾端有一豎直上伸的細長尾桿,瓶胚的尾端大體呈上凸的半球面;當三個相鄰的瓶胚跟隨公轉鏈條定向移動至三個壓板的下方時,氣缸缸桿帶動連接板、壓胚桿、壓板向下移動,壓板與瓶胚尾桿撞擊、接觸,將瓶胚對位正確地壓實在支撐指上(即讓瓶胚和支撐指共中心線)。當瓶胚初步套裝在支撐指上且瓶胚的初始位置稍有不正時(即瓶胚和支撐指不共中心線時),由于壓板與瓶胚尾桿接觸的受力面積很小(為點接觸),瓶胚尾桿的受力較大,因此,壓板常把瓶胚尾桿壓斷,造成瓶胚報廢,使得制瓶成品率較低,這也正是制瓶成品率降低的根本原因。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適用于制瓶機壓瓶胚裝置的壓胚桿,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本壓胚桿,徹底消除了制瓶成品率降低的根本原因,有效提高了制瓶成品率。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適用于制瓶機壓瓶胚裝置的壓胚桿,它為一豎直桿體,桿體的下端有一個與其共中心線且供瓶胚尾桿穿入的圓形凹孔,凹孔的深度大于尾桿的長度,凹孔的內徑小于瓶胚的外徑。為能簡潔說明問題起見,以下對本發明所述適用于制瓶機壓瓶胚裝置的壓胚桿均簡稱為本壓胚桿。將本壓胚桿安裝在現有的制瓶機壓瓶胚裝置中,具體講就是在氣缸缸桿下端的水平連接板上設置至少三個豎直下伸本壓胚桿,三個本壓胚桿在位置上分別與每三個相鄰的支撐指相對應。此時,所述的制瓶機壓瓶胚裝置即可正常使用。當制瓶機工作時,若干倒置的瓶胚先初步套裝在支撐指上,瓶胚的尾端有一豎直上伸的細長尾桿,瓶胚的尾端大體呈上凸的半球面;當三個相鄰的瓶胚跟隨公轉鏈條定向移動至三個本壓胚桿的下方時,氣缸缸桿帶動連接板、本壓胚桿向下移動,瓶胚尾桿先伸入凹孔內、瓶胚尾端再與本壓胚桿接觸,將瓶胚對位正確地壓實在支撐指上(即讓瓶胚和支撐指共中心線)。當瓶胚初步套裝在支撐指上且瓶胚的初始位置稍有不正時(即瓶胚和支撐指不共中心線時),一則通過瓶胚尾端與本壓胚桿接觸,兩者接觸的受力面積較大(為面接觸),二則瓶胚尾桿完全置于凹孔內且不與凹孔的孔壁接觸,避免了瓶胚尾桿與本壓胚桿的直接撞擊,瓶胚尾桿免受撞擊力,起到保護瓶胚尾桿的作用,因此,采用本壓胚桿,瓶胚尾桿不會被壓斷,不會造成瓶胚報廢,使得制瓶的成品率較高。因此,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本壓胚桿,徹底消除了制瓶成品率降低的根本原因, 有效提高了制瓶成品率。所述凹孔的下端有一個上小下大的喇叭口,喇叭口的上側圓形開口的直徑等于凹孔的內徑,喇叭口的下側圓形開口的直徑大于瓶胚的外徑,喇叭口深度與凹孔深度的比值為 1 5. 9。喇叭口的設置,當制瓶機工作時,便于瓶胚尾桿及瓶胚尾端伸入凹孔內,且喇叭口的上側圓形開口區域還可與瓶胚尾端的上凸半球面接觸,起到保護瓶胚尾桿和對瓶胚尾端限位的相應作用。
圖1是本壓胚桿安裝在制瓶機壓瓶胚裝置中的主視圖。圖2是圖1的A部局部放大圖。圖3是本壓胚桿安裝在制瓶機壓瓶胚裝置中的自上而下看的立體圖。圖4是本壓胚桿安裝在制瓶機壓瓶胚裝置中的自下而上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見圖1一圖4,本壓胚桿1為一豎直桿體,桿體的下端有一個與其共中心線且供瓶胚 8的尾桿81穿入的圓形凹孔11,凹孔11的深度大于尾桿81的長度,凹孔11的內徑小于瓶胚8的外徑。凹孔11的下端有一個上小下大的喇叭口 12,喇叭口 12的上側圓形開口的直徑等于凹孔11的內徑,喇叭口 12的下側圓形開口的直徑大于瓶胚8的外徑,喇叭口 12的深度與凹孔11的深度的比值為1 5. 9。現有的制瓶機壓瓶胚裝置包括水平機架2、設置在機架2上的連接框3和水平公轉鏈條4、設置在連接框3上的豎直氣缸5 (—般為雙聯氣缸或三聯氣缸)、設置在氣缸5的缸桿51下端的水平連接板6、設置在公轉鏈條4上的若干豎直支撐指7 (為能簡潔說明問題起見,附圖中僅示出了八個支撐指7)。將本壓胚桿1安裝在現有的制瓶機壓瓶胚裝置中,具體講就是在缸桿51下端的水平連接板6上設置三個豎直下伸本壓胚桿1,三個本壓胚桿1在位置上分別與每三個相鄰的支撐指7相對應。此時,所述的制瓶機壓瓶胚裝置即可正常使用。當制瓶機工作時,若干倒置的瓶胚8先初步套裝在支撐指7上(為能簡潔說明問題起見,附圖中僅示出了八個瓶胚8),瓶胚8的尾端有一豎直上伸的細長尾桿81,瓶胚8的尾端大體呈上凸的半球面;當三個相鄰的瓶胚8跟隨公轉鏈條4定向移動至三個本壓胚桿1 的下方時,缸桿51帶動連接板6、本壓胚桿1向下移動,尾桿81先經喇叭口 12伸入凹孔11 內、瓶胚8尾端的上凸半球面再與本壓胚桿1的喇叭口 12的上側圓形開口區域接觸,將瓶胚8對位正確地壓實在支撐指7上(即讓瓶胚8和支撐指7共中心線)。當瓶胚8初步套裝在支撐指7上且瓶胚8的初始位置稍有不正時(即瓶胚8和支撐指7不共中心線時),一則通過瓶胚8的尾端與本壓胚桿1接觸,兩者接觸的受力面積較大(為面接觸),并起到對瓶胚 8的尾端限位的相應作用,二則尾桿81完全置于凹孔11內且不與凹孔11的孔壁接觸,避免了尾桿81與本壓胚桿1的直接撞擊,尾桿81免受撞擊力,起到保護尾桿81的作用,因此, 采用本壓胚桿1,尾桿81不會被壓斷,不會造成瓶胚8報廢,使得制瓶的成品率較高。因此,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本壓胚桿1,徹底消除了制瓶成品率降低的根本原因, 有效提高了制瓶成品率。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顯而易見的若干變換或替代以及改型,這些也應視為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適用于制瓶機壓瓶胚裝置的壓胚桿,為一豎直桿體,其特征在于桿體的下端有一個與其共中心線且供瓶胚尾桿穿入的圓形凹孔,凹孔的深度大于尾桿的長度,凹孔的內徑小于瓶胚的外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制瓶機壓瓶胚裝置的壓胚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的下端有一個上小下大的喇叭口,喇叭口的上側圓形開口的直徑等于凹孔的內徑,喇叭口的下側圓形開口的直徑大于瓶胚的外徑,喇叭口深度與凹孔深度的比值為1 5.9。
全文摘要
適用于制瓶機壓瓶胚裝置的壓胚桿,它為一豎直桿體,桿體的下端有一個與其共中心線且供瓶胚尾桿穿入的圓形凹孔,凹孔的深度大于尾桿的長度,凹孔的內徑小于瓶胚的外徑。所述凹孔的下端有一個上小下大的喇叭口,喇叭口的上側圓形開口的直徑等于凹孔的內徑,喇叭口的下側圓形開口的直徑大于瓶胚的外徑,喇叭口深度與凹孔深度的比值為1∶5.9。將本壓胚桿安裝在現有的制瓶機壓瓶胚裝置中,具體講就是在氣缸缸桿下端的水平連接板上設置至少三個豎直下伸本壓胚桿,三個本壓胚桿在位置上分別與每三個相鄰的支撐指相對應。此時,所述的制瓶機壓瓶胚裝置即可正常使用。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本壓胚桿,徹底消除了制瓶成品率降低的根本原因,有效提高了制瓶成品率。
文檔編號C03B9/00GK102515470SQ20111044451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7日
發明者李魏 申請人:安徽環球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