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空心填充梁柱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梁柱,尤其涉及的是一種空心填充梁柱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建筑用梁柱大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或者鋼材結構,這類梁柱由于鋼材、水泥等材料的價格高用量大,所以其制造成本高昂。另外,由于鋼材、水泥的密度很大,所以梁柱本身的自重也就非常大,由于其自重很大的,該類建筑用梁柱要么直接在工地上澆筑,要么則需要用到吊車等大型機械設備進行安裝,導致安裝成本也非常高昂。另外,該類建筑梁柱的使用通常都會給建筑工程本身增加許多負重,相應的就必須加強工程的地基強度, 同樣也增加了建筑成本。所以現有的建筑用梁柱普遍存在著制造及使用成本過于高昂的問題。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空心填充梁柱進氣制造方法,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建筑梁柱存在的制造及使用成本都過于高昂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空心填充梁柱,包括角鐵、連接板、外殼、空心管及泡沫填充料,其中,所述角鐵通過連接板焊接形成所述空心填充梁柱的骨架;所述外殼緊貼所述骨架包裹設置在骨架上; 所述空心管均勻穿設在所述骨架中;所述泡沫填充料填充在所述空心管和外殼之間。所述的空心填充梁柱,其中,所述外殼包括第一不銹鋼薄板和第二不銹鋼薄板,所述第一不銹鋼薄板緊貼所述骨架包裹設置在骨架上,所述第二不銹鋼薄板焊接設置在所述第一不銹鋼薄板的接口位置面,并覆蓋所述接口位置;所述第一不銹鋼薄板的截面為口字形,所述第二不銹鋼薄板為平板狀。所述的空心填充梁柱,其中,所述空心管為竹子,其數量為三根、其長度與所述骨架長度相等,所述竹子成直線等間設置在骨架中。所述的空心填充梁柱,其中,所述連接板為鐵板,其長為10厘米、寬為4厘米,每兩根所述角鐵之間的相鄰連接板的間距為8厘米。所述的空心填充梁柱,其中,所述角鐵的數量為三根以上。所述的空心填充梁柱,其中,所述角鐵的數量為四根。一種空心填充梁柱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A 用角鐵和連接板搭建空心填充梁柱的骨架;
B 為空心填充梁柱的骨架設置外殼; C 將空心管穿設在空心填充梁柱的骨架中; D 在空心管和外殼之間填充泡沫填充料。所述的空心填充梁柱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驟A中角鐵和連接板搭建骨架的方式為碰焊方式,所述碰焊方式為設置多個焊接點,同時為多個連接板與角鐵進行焊接。所述空心填充梁柱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驟B具體包括
bl 用第一不銹鋼薄板緊貼所述骨架將骨架包裹起來,所述第一不銹鋼薄板截面為口字形;
b2 用第二不銹鋼薄板覆蓋所述第一不銹鋼薄板的接口位置面,第一不銹鋼薄板與第二不銹鋼薄板碰焊連接。所述空心填充梁柱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驟D具體包括 dl 將空心梁柱置于一個空心填充梁柱的模型中;
d2 堵住空心梁柱的一端;
d3 從另一端往空心梁柱中填充泡沫填充料;所述泡沫填充料的填充量為所述空心填充梁柱的體積的兩倍。本發明通過用角鐵和連接板搭建空心填充梁柱的骨架,骨架外包裹一層不銹鋼薄板作為外殼。骨架中央均勻設置有空心管,以作為該空心填充梁柱的支持體。在空心管和外殼之間,填充雙倍于空心填充梁柱體積的泡沫填充料。該空心空心填充梁柱與現有的建筑梁柱相比,由于采用了空心結構、填充結構及骨架結構,具有安裝成本低、生產成本低、強度大、應用范圍廣等優勢。
圖1是本發明中空心填充梁柱的截面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中空心填充梁柱的骨架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中空心填充梁柱的整體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中空心填充梁柱的制造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空心填充梁柱,如圖1本發明中空心填充梁柱的截面示意圖所示,本發明提供的空心填充梁柱包括角鐵1、連接板2、第一不銹鋼薄板3、第二不銹鋼薄板4、空心管 5和泡沫填充料6,其中第一不銹鋼薄板3和第二不銹鋼薄板4共同組成了空心填充梁柱的外殼。在本實施例中角鐵1的數量為四根,長度為6米;連接板2的數量為200根,長10厘米、寬4厘米;第一不銹鋼薄板3和第二不銹鋼薄板4其厚度可薄至0. 27厘米;空心管5可以是不銹鋼管,也可以是竹管,本實施例中選用竹管;泡沫填充料6為聚醚型泡沫。如圖2本發明中空心填充梁柱的骨架示意圖所示,相鄰的兩根角鐵1通過連接板 2連接形成本空心填充梁柱的方形骨架7,每兩根角鐵1之間均勻設置有50根連接板2,角鐵1和連接板2之間通過碰焊焊接。如圖1本發明中空心填充梁柱的截面示意圖和圖3本發明中空心填充梁柱的整體示意圖所示,第一不銹鋼薄板3將骨架7緊裹起來,由于第一不銹鋼薄板3為板狀結構,所以其在包裹骨架7的時候勢必會留下一個接口位置,為了將骨架7完全包裹起來,本實施例將第二不銹鋼薄板4設置在第一不銹鋼薄板3的接口面,并將第一不銹鋼薄板3的接口位置覆蓋起來,第一不銹鋼薄板3和第二不銹鋼薄板4之間通過碰焊焊接。空心管5均勻設置在骨架7內。將空心梁柱置于一個空心填充梁柱的模型中,并堵住空心梁柱的一端,從起另一端將泡沫填充料6填充在空心填充梁柱外殼與空心管5之間的所有空隙之中,填充料 6的體積為空心填充梁柱的體積的兩倍左右,在填充料6的充脹作用下,第一外殼3和第二外殼4原先在安裝過程中受外力形成的凹陷處都能復原,并且形成優美的弧形表面,外觀非常優雅。本發明所述的空心填充梁柱的生產方法,如圖4所示本發明中空心填充梁柱的制造工藝流程,其步驟包括A 用角鐵1和連接板2搭建空心填充梁柱的骨架7。在本步驟中, 角鐵1和連接板2之間用碰焊焊接,由于一根角鐵1上需要焊接多根連接板2,所以可再碰焊機上設置與連接板2的數量及位置關系相對應的焊接點,從而實現多個連接板2和一根角鐵1之間的焊接可一次性完成,可加快生產速度、節約生產成本。B 為骨架7設置外殼。 該步驟又可細分為bl 用第一不銹鋼薄板3緊貼骨架7將其包裹起來。1^2 在第一不銹鋼薄板3的接口位置面設置第二不銹鋼薄板4,第二不銹鋼薄板4將第一不銹鋼薄板3的接口覆蓋起來,第一不銹鋼薄板3和第二不銹鋼薄板4之間用碰焊焊接。C 將空心管5均勻穿設在空心填充梁柱的骨架7中。空心管5之間的位置關系可根據骨架7的形狀設置為直線均勻排列,也可設置為其他位置關系。D 在空心管5和外殼之間填充泡沫填充料6。為了使空心填充梁柱的承受力加強、外表圓潤美觀,泡沫填充料6的填充量的體積可以設置為空心填充梁柱的體積的兩倍左右。從上述實施列可以看出,本發明中由于采用了空心結構和填充層結構,大大的減輕了梁柱的自重和梁柱本身的材料用量,大大的節約了建筑成本和安裝成本。同時由于填充結構和骨架的使用,使得本發明的空心填充梁柱與現有技術中同體積的的梁柱的強度相當,可以運用到各種建筑當中去,應用范圍非常廣泛。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的應用不限于上述的舉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例如,該空心填充梁柱還可制作成三角形柱體或者其他形狀的柱體,連接板的密集度可根據需要設置成不同的規格等。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空心填充梁柱,其特征在于,包括角鐵、連接板、外殼、空心管及泡沫填充料,其中,所述角鐵通過與連接板碰焊形成空心填充梁柱的骨架;所述外殼緊貼所述骨架包裹設置在骨架上;所述空心管均勻穿設在所述骨架中;所述泡沫填充料填充在所述空心管和外殼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填充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包括第一不銹鋼薄板和第二不銹鋼薄板,所述第一不銹鋼薄板緊貼所述骨架包裹設置在骨架上,所述第二不銹鋼薄板碰焊焊接設置在所述第一不銹鋼薄板的接口位置面,并覆蓋所述接口位置;所述第一不銹鋼薄板的截面為口字形,所述第二不銹鋼薄板為平板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填充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為竹子,其數量為三根、其長度與所述骨架長度相等,所述竹子成直線等間設置在骨架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填充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為鐵板,其長為10厘米、寬為4厘米,每兩根所述角鐵之間的相鄰連接板的間距為8厘米。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填充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鐵的數量為三根以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填充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鐵的數量為四根。
7.—種空心填充梁柱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A 用角鐵和連接板搭建空心填充梁柱的骨架;B 為空心填充梁柱的骨架設置外殼; C 將空心管穿設在空心填充梁柱的骨架中; D 在空心管和外殼之間填充泡沫填充料。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心填充梁柱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中角鐵和連接板搭建骨架的方式為碰焊方式,所述碰焊方式為設置多個焊接點,同時為多個連接板與角鐵進行焊接。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空心填充梁柱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具體包括 bl 用第一不銹鋼薄板緊貼所述骨架將骨架包裹起來,所述第一不銹鋼薄板截面為口字形;b2 用第二不銹鋼薄板覆蓋所述第一不銹鋼薄板的接口位置面,第一不銹鋼薄板與第二不銹鋼薄板碰焊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空心填充梁柱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D具體包括dl 將空心梁柱置于一個空心填充梁柱的模型中; d2 堵住空心梁柱的一端;d3 從另一端往空心梁柱中填充泡沫填充料;所述泡沫填充料的填充量為所述空心填充梁柱的體積的兩倍。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空心填充梁柱及其制造方法,該空心填充梁柱包括角鐵、連接板、外殼、空心管及泡沫填充料,其中,所述相鄰角鐵之間通過連接板焊接形成所述填充梁柱的骨架;所述外殼緊貼所述骨架包裹設置在骨架上;所述空心管均勻穿設在所述骨架中;所述泡沫填充料填充在所述空心管和外殼之間。該填充梁柱與現有的建筑梁柱相比,由于采用了空心結構和泡沫填充結構,所以大大的減輕了柱體的自重,并有效的節約了安裝成本和柱體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采用了填充結構和骨架結構,所以其強度與現有技術中的梁柱相當,應用范圍相當廣泛。
文檔編號E04C3/29GK102561589SQ20121000727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1日
發明者邱成飛 申請人:邱成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