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空間桁架式附著升降腳手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技術領域,主要提出一種空間桁架式附著升降腳手架。
背景技術:
在目前的高層、超高層建筑施工中,外墻腳手架采用附著升降腳手架較為普遍, 但是目前所使用的附著升降腳手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腳手架升降裝置的電動葫蘆固定在建筑物上,使得腳手架每升降一次需要人工搬運電動葫蘆,工人勞動強度大、安全隱患高;且電動葫蘆在搬運過程中還容易出現損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產成本;現有技術中附著升降腳手架采用的防墜器多采用擺針式防墜器,由于擺針式防墜器需要安裝在每層支座上,容易出現漏裝、錯裝配件的現象,安全性能較低。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空間桁架式附著升降腳手架。本發明為完成上述發明任務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空間桁架式附著升降腳手架,包括多個架體和用以控制架體升降的電氣控制系統;所述的架體包括有豎向主框架、承重底盤、水平支撐桁架、升降裝置、防墜落裝置和架體構架;在豎向主框架的底部連接承重底盤;所述的水平支撐桁架與兩側的承重底盤、豎向主框架連接;所述的架體構架位于水平支撐桁架的上部并連接在兩個豎向主框架之間;在豎向主框架上設置有導軌;所述的豎向主框架中具有框架式筒體結構,所述的框架式筒體結構由縱向設置的若干框架式筒體連接構成;所述的框架式筒體具有兩個立式設置的矩形框架I,兩個立式設置的矩形框架I之間通過水平連接桿連接,構成框架式筒體;位于最底層的框架式筒體連接在腳手架的承重底盤上;所述的升降裝置包括有懸掛梁、電動葫蘆、附墻掛座和導向滑輪;所述的懸掛梁固定在腳手架的豎向主框架上;所述的電動葫蘆懸掛在懸掛梁上,與電動葫蘆連接的鋼絲繩繞過導向滑輪后通過附墻掛座固定在建筑物上,構成所述的腳手架在升降裝置的作用下上升下降的結構;所述的防墜落裝置設置有防墜支座、 防墜吊桿和防墜器;所述的防墜器固定在承重底盤上;在所述的承重底盤上設置有鉸接板,所述的鉸接板為兩塊,在所述的鉸接板上具有長條形孔;位于兩塊鉸接板之間的導向滑輪通過銷軸與兩塊鉸接板鉸接,并可沿鉸接板上的長條形孔上下移動;所述的防墜器包括有殼體、頂板和壓塊;所述的頂板和壓塊位于防墜器的殼體內并分別位于防墜器殼體內的兩側;其中,頂板與防墜器的殼體固定連接,壓塊與防墜器的殼體鉸接;所述的防墜支座固定在建筑物上,所述防墜吊桿的上端與防墜支座連接,防墜吊桿的下端穿過防墜器的殼體并位于防墜器的頂板與壓塊之間;頂板和壓塊與防墜吊桿的對應面均為齒形面,且壓塊的齒形面為弧形;壓塊另一端的壓桿與銷軸連接,并在壓桿與承重底盤之間設置拉簧。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空間桁架式附著升降腳手架,升降裝置的動力設備電動葫蘆安裝在豎向主框架上,相對于現有技術中將電動葫蘆安裝在建筑物上來說,具有省時省力的特點;在豎向主框架中設置的框架式筒體結構,提高了附著升降腳手架的安全性能。另外,防墜落裝置的防墜器設置在承重底盤上,在腳手架的升降過程中只需移動防墜支座即可, 可以減少漏裝、錯裝配件的現象,提高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的安全性能。
圖I為本發明的架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中豎向主框架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中矩形框架I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中矩形框架II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中承重底盤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中升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中防墜落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中防墜落裝置與承重底盤連接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發明中頂板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發明中壓塊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承重底盤,2、框架式筒體,3、矩形框架I,4、矩形框架II,5、承重框,6、連接柱,7、拉桿連接板,8、水平支撐桁架連接板,9、導向滑輪,10、懸掛梁,11、附墻支座,12、 電動葫蘆,13、限制載荷控制器,14、鋼絲繩,15、頂板,16、壓塊,17、防墜吊桿,18、防墜支座, 19、殼體,20、鉸接板,21、長條形孔,22、銷軸,23、拉簧,24、壓桿,25、連接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加以說明
如圖I所示,一種空間桁架式附著升降腳手架,主要包括多個架體和用以控制架體升降的電氣控制系統;所述的架體主要包括豎向主框架、承重底盤I、水平支撐桁架、升降裝置、防墜落裝置和架體構架;在豎向主框架的底部連接承重底盤;所述的水平支撐桁架與兩側的承重底盤I、豎向主框架連接;所述的架體構架位于水平支撐桁架的上部并連接在兩個豎向主框架之間;在豎向主框架上設置有導軌,用以使豎向主框架在升降裝置作用下沿固定在建筑物墻壁上的支座滑動;上述架體結構與現有升降腳手架的架體結構相同,電氣控制系統采用現有升降腳手架的控制系統結構,在此不作過多說明。如圖2所示,所述的豎向主框架中具有框架式筒體結構,所述的框架式筒體結構由縱向設置的若干個框架式筒體2連接構成;所述的框架式筒體2具有兩個立式設置的矩形框架I 3,兩個立式設置的矩形框架I 3之間通過水平連接桿連接,構成框架式筒體2 ;位于最底層的框架式筒體2連接在腳手架的承重底盤I上。結合圖3,所述的矩形框架I 3包括三根立柱和用以將立柱連為一體的水平連接桿;在矩形框架I 3的立柱與水平連接桿之間設置用以加強矩形框架強度的斜撐。縱向設置的若干個框架式筒體2之間的連接結構可為相鄰框架式筒體2之間通過矩形框架I 3的立柱插接連接。結合圖4,所述的框架式筒體結構上部設置有若干個縱向設置的矩形框架II 4,所述的矩形框架II 4在每一層為單獨設置的一個,若干個縱向設置的矩形框架II 4之間通過連接構成一體,具體連接結構可為 相鄰矩形框架II 4的立柱之間插接連接。如圖5所示,所述的承重底盤為框架式結構,具有承重框5,在所述的承重框5上焊接有多個用以連接豎向主框架的連接柱6,所述的連接柱6與矩形框架I 3的立柱插接連接;承重框5的四角焊接有用于連接水平支撐桁架的水平支撐桁架連接板8 ;在所述的承重底盤I上焊接有拉桿連接板7,使腳手架到達所需高度后固定在建筑物上;所述的水平支撐桁架采用現有技術中的常用的結構,在此不作過多說明。如圖6所示,所述的升降裝置包括有懸掛梁10、電動葫蘆12、附墻掛座11和導向滑輪9 ;所述懸掛梁10的兩端固定在腳手架的豎向主框架上;所述電動葫蘆12懸掛在懸掛梁10上,與電動葫蘆12連接的鋼絲繩14繞過導向滑輪9后通過附墻掛座11固定在建筑物上,構成所述的腳手架在升降裝置的作用下上升或下降的結構;在所述的懸掛梁10與電動葫蘆12之間設置用以限制電動葫蘆載荷的限制載荷傳感器13。如圖7、圖8所示,所述的防墜落裝置設置有防墜支座18、防墜吊桿17、防墜器和承重底盤I;所述的承重底盤I固定在腳手架的的豎向主框架底部;所述的防墜器固定在承重底盤I上;在所述的承重底盤I上設置有鉸接板20,所述的鉸接板20為兩塊,在所述的鉸接板20上具有長條形孔21 ;位于兩塊鉸接板之間的導向滑輪9通過銷軸22與兩塊鉸接板鉸接,并可沿鉸接板上的長條形孔21上下移動;鋼絲繩的一端與腳手架升降裝置的電動葫蘆 12連接,繞過導向滑輪9后,鋼絲繩14的另一端固定在建筑物的墻體上;所述的防墜器包括有殼體19、頂板15和壓塊16 ;所述的頂板15和壓塊16位于防墜器的殼體19內并分別位于防墜器殼體內的兩側;其中,頂板15與防墜器的殼體19固定連接,壓塊16與防墜器的殼體19鉸接;所述的防墜支座18固定連接在建筑物上,所述防墜吊桿17的上端與防墜支座18連接,下端穿過防墜器的殼體19并位于防墜器的頂板15與壓塊16之間;結合圖9、圖 10,頂板15和壓塊16與防墜吊桿17的對應面均為齒形面,且壓塊16的齒形面為弧形;所述壓塊16的另一端為壓桿24,壓塊16與壓桿24連接一體,壓塊16與壓桿24也可為一體成型;所述的壓桿24通過連接件25與銷軸22連接,所述連接件25為一端具有連接孔的螺栓,連接件25 —端的連接孔套置在銷軸22上,另一端穿過壓桿24的連接孔,用螺母緊固; 在壓桿24與承重底盤I之間設置拉簧23,拉簧23下端固定在承重底盤I上,拉簧23的上端鉤掛在壓桿24所開置的孔內。上述結構在使用時,先將防墜支座18固定在腳手架上部建筑物的墻壁上,防墜吊桿17的上端與防墜支座18連接,導向滑輪9在升降裝置的電動葫蘆作用下位于鉸接板20 的長條形孔21的最上部,這時,防墜器的壓塊16與防墜吊桿17分離,拉簧23處于拉伸狀態;腳手架在升降裝置作用下上移至所需高度后,由腳手架承重底盤I上的拉桿與建筑物的墻體固聯,將腳手架固定;然后將防墜支座18拆除,將防墜吊桿17與防墜支座18分離后,將防墜支座18提高位置固定在建筑物的墻體上,再將防墜吊桿17與防墜支座18連接; 當腳手架發生墜落時,鋼絲繩與導向滑輪9分離,導向滑輪9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至鉸接板20的長條形孔21的最下部,同時拉簧23收縮;在導向滑輪的重力與拉簧23的拉力雙重作用下,使壓桿24向下動作、壓塊16向上動作,將防墜吊桿17抱緊,使腳手架不能向下墜落。
權利要求
1.一種空間桁架式附著升降腳手架,包括有多個架體和用以控制架體升降的電氣控制系統;所述的架體包括有豎向主框架、承重底盤(I)、水平支撐桁架、升降裝置、防墜落裝置和架體構架;在豎向主框架的底部連接承重底盤(I);所述的水平支撐桁架與兩側的承重底盤、豎向主框架連接;所述的架體構架位于水平支撐桁架的上部并連接在兩個豎向主框架之間;在豎向主框架上設置有導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豎向主框架中具有框架式筒體結構,所述的框架式筒體結構由縱向設置的若干框架式筒體(2)連接構成;所述的框架式筒體(2)具有兩個立式設置的矩形框架I (3),兩個立式設置的矩形框架I (3)之間通過水平連接桿連接,構成框架式筒體(2);位于最底層的框架式筒體(2)連接在腳手架的承重底盤 (I)上;所述的升降裝置包括有懸掛梁(10)、電動葫蘆(12)、附墻掛座(11)和導向滑輪(9); 所述的懸掛梁(10)固定在腳手架的豎向主框架上;所述的電動葫蘆(12)懸掛在懸掛梁上, 與電動葫蘆連接的鋼絲繩(14)繞過導向滑輪(9)后通過附墻掛座(11)固定在建筑物上, 構成所述的腳手架在升降裝置的作用下上升下降的結構;所述的防墜落裝置設置有防墜支座(18)、防墜吊桿(17)和防墜器;所述的防墜器固定在承重底盤(I)上;在所述的承重底盤(I)上設置有鉸接板(20),所述的鉸接板(20)為兩塊,在所述的鉸接板(20)上具有長條形孔(21);位于兩塊鉸接板之間的導向滑輪(9)通過銷軸(22)與兩塊鉸接板鉸接,并可沿鉸接板上的長條形孔上下移動;所述的防墜器包括有殼體(19)、頂板(15)和壓塊(16);所述的頂板(15)和壓塊(16)位于防墜器的殼體(19)內并分別位于防墜器殼體內的兩側;其中,頂板(15)與防墜器的殼體(19)固定連接,壓塊(16)與防墜器的殼體(19)鉸接;所述的防墜支座(18)固定在建筑物上,所述防墜吊桿(17)的上端與防墜支座(18)連接,防墜吊桿 (17)的下端穿過防墜器的殼體并位于防墜器的頂板(15)與壓塊(16)之間;頂板和壓塊與防墜吊桿的對應面均為齒形面,且壓塊(16)的齒形面為弧形;壓塊(16)另一端的壓桿(24) 與銷軸(22)連接,并在壓桿(24)與承重底盤(I)之間設置拉簧(23)。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建筑技術領域,提出的空間桁架式附著升降腳手架,豎向主框架中具有框架式筒體結構,框架式筒體結構由縱向設置的若干框架式筒體(2)連接構成;位于最底層的框架式筒體(2)連接在腳手架的承重底盤(1)上;升降裝置包括有懸掛梁(10)、電動葫蘆(12)、附墻掛座(11)和導向滑輪(9);防墜落裝置設置有防墜支座(18)、防墜吊桿(17)和防墜器;防墜器固定在承重底盤(1)上;防墜支座(18)固定在建筑物上,防墜吊桿(17)的上端與防墜支座(18)連接。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來說,具有省時省力的特點;在豎向主框架中設置的框架式筒體結構,提高了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的安全性能。
文檔編號E04G3/32GK102587633SQ20121006976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6日
發明者劉明明, 呂桂峰, 孫宇, 李旭, 王建芳, 蘇昌, 閆從耘, 陳航飛 申請人:河南省安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