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臂架裝置及混凝土泵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程機械,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臂架裝置及一種混凝土泵車。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市場對于建筑工程機械尤其是混凝土泵車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時,也對混凝土泵車的功能有了新的要求。例如,對泵車末端臂架上的末端軟管的靈活性、智能化程度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混凝土泵車中,較常采用的末端臂架及末端軟管結構形式如圖I所示此結構主要有以下幾部分組成末端臂架I、末端軟管6、末端彎管4、固定管夾5、固定彎管3。固定管夾5對末端彎管4和固定彎管3起到連接和定位的作用。 在臂架收攏狀態,末端軟管6平放在軟管支撐上,依靠軟管支撐將末端軟管固定在末端臂架I上,以保證混凝土泵車在行駛過程中,末端軟管6能夠保持穩固;在臂架展開或者泵送混凝土狀態,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末端彎管6和末端彎管4相對于固定彎管3旋轉,并使末端軟管6保持豎直向下。此末端軟管結構形式,沒有任何動力裝置,主要依靠末端軟管的重力作用來滿足實際操作要求。在臂架收攏過程中,需要甩動末端軟管,以使末端軟管放到軟管支撐上,甩管的沖擊力將增加臂架的失穩風險。此外,在特殊情況下,如臂架折疊狀態洗車時,需要借用外力收回末端軟管。因此,此結構將會增加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并將影響到混凝土泵車的智能化程度。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臂架上沒有任何動力裝置驅動末端軟管轉動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臂架裝置。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混凝土泵車。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臂架裝置,包括末端臂架,所述末端臂架上固定設置有輸送直管,輸送直管的末端依次連接有固定彎管、末端彎管、末端軟管,所述固定彎管通過固定管夾與所述末端彎管連接,所述固定彎管和所述末端彎管可相對轉動,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末端臂架與所述末端彎管之間的旋轉驅動裝置,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可驅動所述末端彎管及所述末端軟管相對于所述固定彎管轉動。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在臂架上設置旋轉驅動裝置,旋轉驅動裝置驅動所述末端彎管及所述末端軟管相對于所述固定彎管轉動,使得末端軟管在平穩的驅動力作用下收回或打開,可降低收回臂架時甩管的沖擊力所帶來的臂架失穩風險,同時減少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泵車智能化程度。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固定管夾設置在所述末端臂架的延長線上。這樣,可以方便固定彎管與末端彎管的連接,并且能夠增大末端軟管的活動范圍,提高布料的靈活性。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包括主動輪、從動輪和鋼絲繩,所述主動輪安裝在所述末端臂架上并由動力機構驅動,所述從動輪安裝在所述末端彎管上,所述鋼絲繩設置于所述主動輪和從動輪之間,所述動力機構驅動所述主動輪轉動,所述主動輪通過鋼絲繩驅動所述從動輪轉動,所述從動輪帶動所述末端彎管及所述末端軟管轉動。采用主動輪、從動輪和鋼絲繩進行傳動,零部件結構簡單,成本低,便于布置安裝,傳動可靠,同時節約安裝空間,使得臂架裝置的機構更加緊湊。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鋼絲繩包括第一鋼絲繩和第二鋼絲繩,第一鋼絲繩和第二鋼絲繩的兩端均分別固定并纏繞于所述主動輪和從動輪上,第一鋼絲繩和所述第二鋼絲繩在主動輪和從動輪上的纏繞方向均相反。采用第一鋼絲繩和第二鋼絲繩進行主動輪和從動輪之間的傳動,可實現正反兩個方向的傳動,防止打滑,傳動可靠。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包括蝸輪和蝸桿,所述蝸桿安裝在所述末端臂架上并由動力機構驅動,所述蝸輪安裝在所述末端彎管上,所述動力機構驅動所述蝸桿轉動,所述蝸桿通過與所述蝸輪嚙合傳動,以帶動所述末端彎管及所述末端軟管轉動。蝸輪蝸桿傳動具有傳動比大,結構緊湊,傳動平穩,反行程具有自鎖性等特點,自鎖性特點可以保證施工現場的安全。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末端彎管上套設有轉接管夾,所述蝸輪固定安裝在所述轉接管夾上。蝸輪通過轉接管夾安裝在末端彎管上,裝配方便。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安裝在所述末端臂架上并由動力機構驅動,所述第二齒輪安裝在所述末端彎管上,所述動力機構驅動所述第一齒輪轉動,所述第一齒輪通過與所述第二齒輪嚙合轉動,以帶動所述末端彎管及所述末端軟管轉動。齒輪傳動具有傳動準確,平穩,機械效率高,使用壽命長,工作安全、可靠等特點,同時齒輪傳動傳遞的功率和適用速度范圍大,可以滿足末端軟管的打開和收回作業要求。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鏈輪、第二鏈輪和鏈條,所述第一鏈輪安裝在所述末端臂架上并由動力機構驅動,所述第二鏈輪安裝在所述末端彎管上,所述鏈條套設于所述第一鏈輪和第二鏈輪上,所述動力機構驅動所述第一鏈輪轉動,所述第一鏈輪通過所述鏈條驅動所述第二鏈輪轉動,所述第二鏈輪帶動所述末端彎管及所述末端軟管轉動。鏈輪鏈條傳動具有成本低的特點,可以在實現末端軟管自動打開和收回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改裝成本,提高生產效益。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動力機構為液壓馬達。采用液壓馬達作為驅動裝置,對臂架增加的負載較小,同時液壓馬達工作噪聲小,穩定可靠,便于操控。另一方面,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混凝土泵車,包括上述的臂架裝置。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旋轉驅動裝置驅動所述末端彎管及所述末端軟管相對于所述固定彎管轉動,在臂架處于折疊狀態,即可實現洗車需求,降低能量消耗,實現節能減排;末端軟管在平穩的驅動力作用下收回,可降低收攏臂架時甩管的沖擊力所帶來的臂架失穩風險;可以不借用外力收回末端軟管,減少操作人員勞動強度,提高泵車智能化程度。
圖I是相關技術中末端軟管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所述臂架裝置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所示結構的俯視示意圖;圖4是圖2所示結構的工作原理圖。其中,圖I至圖4中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I末端臂架 2輸送管3固定彎管 4末端彎管5固定管夾 6末端軟管 71主動輪 72從動輪73鋼絲繩 731第一鋼絲繩732第二鋼絲繩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明,但是,本發明還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如圖2至圖4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臂架裝置,包括末端臂架1,所述末端臂架I上固定設置有輸送直管2,輸送直管2的末端依次連接有固定彎管3、末端彎管4、末端軟管6,所述固定彎管3通過固定管夾5與所述末端彎管4連接,所述固定彎管3和所述末端彎管4可相對轉動,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末端臂架I與所述末端彎管4之間的旋轉驅動裝置,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可驅動所述末端彎管4及所述末端軟管6相對于所述固定彎管3轉動。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在臂架上設置旋轉驅動裝置,旋轉驅動裝置驅動末端彎管及末端軟管相對于固定彎管轉動,使得末端軟管在平穩的驅動力作用下收回或打開,可降低收回臂架時甩管的沖擊力所帶來的臂架失穩風險,同時減少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泵車智能化程度。如圖2所示,所述固定管夾5設置在所述末端臂架I的延長線上。這樣,可以方便固定彎管與末端彎管的連接,并且能夠增大末端軟管的活動范圍,提高布料的靈活性。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包括主動輪71、從動輪72和鋼絲繩73,所述主動輪71安裝在所述末端臂架I上并由動力機構驅動,所述從動輪72安裝在所述末端彎管4與固定彎管3連接的一段上,從動輪72的轉動軸線與末端彎管4的軸線同心,所述鋼絲繩73設置于所述主動輪71和從動輪72之間,所述動力機構驅動所述主動輪71轉動,所述主動輪71通過鋼絲繩73驅動所述從動輪72轉動,所述從動輪72帶動所述末端彎管4及所述末端軟管6轉動。該實施例中,采用主動輪、從動輪和鋼絲繩進行傳動,零部件結構簡單,成本低,便于布置安裝,傳動可靠,同時節約安裝空間,使得臂架裝置的機構更加緊湊。如圖4所示,所述鋼絲繩73包括第一鋼絲繩731和第二鋼絲繩732,第一鋼絲繩731和第二鋼絲繩732的兩端均分別固定并纏繞于所述主動輪71和從動輪72上,第一鋼絲繩731和所述第二鋼絲繩732在主動輪71和從動輪72上的纏繞方向均相反。采用第一鋼絲繩和第二鋼絲繩進行主動輪和從動輪之間的傳動,可實現正反兩個方向的傳動,防止打滑,傳動可靠。當然,鋼絲繩還可以有其他的纏繞方式,也能夠達到從正反兩個方向傳動的目的,在此不再贅述。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所述鋼絲繩可以在所述主動輪71和從動輪72上均纏繞多圈,這樣可以增大末端彎管4的轉動角度,更加切合實際應用的需求。在優選實施例中,本發明還可以采用蝸輪蝸桿機構進行傳動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包括蝸輪和蝸桿,所述蝸桿安裝在所述末端臂架I上并由動力機構驅動,所述蝸輪安裝在所述末端彎管4上,所述動力機構驅動所述蝸桿轉動,所述蝸桿通過與所述蝸輪嚙合傳動,以帶動所述末端彎管4及所述末端軟管6轉動。進一步,所述末端彎管4上套設有轉接管夾,所述蝸輪固定安裝在所述轉接管夾上。蝸輪通過轉接管夾安裝在末端彎管上,裝配方便。轉接管夾可以使得蝸輪和末端軟管連接起來,避免蝸輪直接安裝在末端軟管上,對末端軟管造成應力集中以至破損,延長末端軟管的使用壽命。蝸輪蝸桿傳動具有傳動比大,結構緊湊,傳動平穩,反行程具有自鎖性等特點,自鎖性特點可以保證施工現場的安全。 在優選實施例中,本發明還可以采用齒輪進行傳動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安裝在所述末端臂架I上并由動力機構驅動,所述第二齒輪安裝在所述末端彎管4上,所述動力機構驅動所述第一齒輪轉動,所述第一齒輪通過與所述第二齒輪嚙合轉動,以帶動所述末端彎管4及所述末端軟管6轉動。齒輪傳動具有傳動準確,平穩,機械效率高,使用壽命長,工作安全、可靠等特點,同時齒輪傳動傳遞的功率和適用速度范圍大,可以滿足末端軟管的打開和收回的作業要求。在優選實施例中,本發明還可以采用鏈輪鏈條進行傳動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鏈輪、第二鏈輪和鏈條,所述第一鏈輪安裝在所述末端臂架I上并由動力機構驅動,所述第二鏈輪安裝在所述末端彎管4上,所述鏈條套設于所述第一鏈輪和第二鏈輪上,所述動力機構驅動所述第一鏈輪轉動,所述第一鏈輪通過所述鏈條驅動所述第二鏈輪轉動,所述第二鏈輪帶動所述末端彎管4及所述末端軟管6轉動。鏈輪鏈條傳動具有成本低的特點,可以在實現末端軟管自動打開和收回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改裝成本,提高生產效益。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動力機構為液壓馬達。采用液壓馬達作為驅動裝置,對臂架增加的負載較小,同時液壓馬達工作噪聲小,穩定可靠,便于操控。當然,動力機構還可以采用電動機和減速機的組合。再者,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混凝土泵車,包括上述實施例中的臂架裝置。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旋轉驅動裝置驅動所述末端彎管及所述末端軟管相對于所述固定彎管轉動,在臂架處于折疊狀態,即可實現洗車需求,降低能量消耗,實現節能減排;末端軟管在平穩的驅動力作用下收回,可降低收攏臂架時甩管的沖擊力所帶來的臂架失穩風險;可以不借用外力收回末端軟管,減少操作人員勞動強度,提高泵車智能化程度。在本發明中,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
重要性。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臂架裝置,包括末端臂架(1),所述末端臂架(I)上固定設置有輸送直管(2),輸送直管(2)的末端依次連接有固定彎管(3)、末端彎管(4)、末端軟管(6),所述固定彎管(3)通過固定管夾(5)與所述末端彎管(4)連接,所述固定彎管(3)和所述末端彎管(4)可相對轉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末端臂架(I)與所述末端彎管(4)之間的旋轉驅動裝置,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可驅動所述末端彎管(4)及所述末端軟管(6)相對于所述固定彎管(3)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夾(5)設置在所述末端臂架(I)的延長線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包括主動輪(71)、從動輪(72)和鋼絲繩(73),所述主動輪(71)安裝在所述末端臂架(I)上并由動力機構驅動,所述從動輪(72)安裝在所述末端彎管(4)上,所述鋼絲繩(73)設置于所述主動輪(71)和從動輪(72 )之間,所述動力機構驅動所述主動輪(71)轉動,所述主動輪(71)通過鋼絲繩(73)驅動所述從動輪(72)轉動,所述從動輪(72)帶動所述末端彎管(4)及所述末端軟管(6)轉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絲繩(73)包括第一鋼絲繩(731)和第二鋼絲繩(732),第一鋼絲繩(731)和第二鋼絲繩(732)的兩端均分別固定并纏繞于所述主動輪(71)和從動輪(72 )上,第一鋼絲繩(731)和所述第二鋼絲繩(732 )在主動輪(71)和從動輪(72)上的纏繞方向均相反。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包括蝸輪和蝸桿,所述蝸桿安裝在所述末端臂架(I)上并由動力機構驅動,所述蝸輪安裝在所述末端彎管(4)上,所述動力機構驅動所述蝸桿轉動,所述蝸桿通過與所述蝸輪嚙合傳動,以帶動所述末端彎管(4)及所述末端軟管(6)轉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彎管(4)上套設有轉接管夾,所述蝸輪固定安裝在所述轉接管夾上。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安裝在所述末端臂架(I)上并由動力機構驅動,所述第二齒輪安裝在所述末端彎管(4)上,所述動力機構驅動所述第一齒輪轉動,所述第一齒輪通過與所述第二齒輪嚙合轉動,以帶動所述末端彎管(4)及所述末端軟管(6)轉動。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鏈輪、第二鏈輪和鏈條,所述第一鏈輪安裝在所述末端臂架(I)上并由動力機構驅動,所述第二鏈輪安裝在所述末端彎管(4)上,所述鏈條套設于所述第一鏈輪和第二鏈輪上,所述動力機構驅動所述第一鏈輪轉動,所述第一鏈輪通過所述鏈條驅動所述第二鏈輪轉動,所述第二鏈輪帶動所述末端彎管(4 )及所述末端軟管(6 )轉動。
9.根據權利要求3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臂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機構為液壓馬達。
10.一種混凝土泵車,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I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臂架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臂架裝置,包括末端臂架,末端臂架上固定設置有輸送直管,輸送直管的末端依次連接有固定彎管、末端彎管、末端軟管,固定彎管通過固定管夾與末端彎管連接,固定彎管和末端彎管可相對轉動,還包括設置于末端臂架與末端彎管之間的旋轉驅動裝置,旋轉驅動裝置可驅動末端彎管及末端軟管相對于固定彎管轉動。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混凝土泵車。本發明通過設置旋轉驅動裝置,使得末端軟管在平穩的驅動力作用下收回,可降低收攏臂架時甩管的沖擊力所帶來的臂架失穩風險,同時減少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泵車智能化程度。
文檔編號E04G21/02GK102720363SQ201210207079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1日
發明者單其雨, 王闖, 鄧彪 申請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