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凸凹疊合面的預應力鋼筋砼疊合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鋼筋砼梁,尤其涉及一種預制整澆的疊合梁。
背景技術:
在預制整澆結構體系中,一種用于擱置預制次梁的預制主梁通常采用矩形截面,預制梁自重大,且次梁的下部鋼筋要伸入主梁內必須采用預留插筋或預留洞ロ等措施解決,梁的接頭處構造較復雜,而且為了安裝方便,次梁上必須留設擱置挑頭,主次梁聯結間的間隙新灌砼的截面處正截面抗剪能力差,整體性也相對較差,施工也不便。ー種次梁擱置方便,倒T形預制梁疊合成矩形梁的主梁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ー種自重輕的凸凹疊合面的預應カ鋼筋砼疊合梁按照本發明提供的ー種凸凹疊合面的預應カ鋼筋砼疊合梁,包括倒T形的預制預應カ的預制梁體和Π形的后澆鋼筋砼部分,二者組成矩形或上部連樓板的矩形疊合梁,其特征是所述預制梁體縱向埋設有預應カ鋼絞線,所述預制梁體的下翼緣上埋設有箍筋,所述預制梁體的腹板上埋設有矩形箍筋,所述箍筋插入錨固于所述后澆鋼筋砼部分中,所述后澆鋼筋砼部分的上部縱向埋有鋼筋。按照本發明提供的ー種凸凹疊合面的預應カ鋼筋砼疊合梁還具有如下附屬技術特征至少ー側聯有若干根垂直于所述預制梁體的預制疊合次梁,所述次梁的預制部分伸入所述后澆鋼筋砼部分一定深度,所述次梁的預制部分位于所述預制梁體的翼緣上。所述次梁與預制梁體的翼緣間沿縱向埋設至少一根U形吊筋,所述吊筋錨入所述后澆鋼筋砼部分中。所述預制梁體的翼緣上箍筋預制時可為U形在綁扎疊合梁上部鋼筋前,其上端直角彎折,組成封閉型箍筋。所述預制梁體的腹板上沿縱向留有通孔,所述通孔上穿有兩端帶螺紋的鋼筋,所述鋼筋伸出梁側面一定長度。所述預制梁體的兩端翼緣上表面埋設附加鋼筋,所述附加鋼筋埋入所述后澆鋼筋砼部分中一定長度,所述附加鋼筋的另一端伸出梁端面伸入外部柱砼中。所述后澆鋼筋砼部分的端部埋置有彎起鋼筋,所述彎起鋼筋位于所述預制梁體的翼緣上方和腹板兩側對稱設置,所述彎起鋼筋上端錨入外部柱中。所述預制梁體的腹板側面和翼緣上表面加工成毛糙面。倒T形預制梁次梁擱置處腹板下部設有通孔,次梁下部鋼筋穿過通孔埋入后澆砼中。倒T形預制梁次梁擱置處腹板下部橫向埋設有拉結筋,次梁下部鋼筋與拉結搭接埋入后澆砼中。按照本發明提供的ー種凸凹疊合面的預應カ鋼筋砼疊合梁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I、預制梁采用倒T形截面,自重輕,吊裝運輸方便,降低了對塔吊起重能力的要求。2、倒T形預制梁的臺階上可直接擱置次梁,次梁梁端可直接伸入疊合主梁內,主次梁疊合后整體性好,主次梁的新老砼結合面抗剪能力強。3、疊合后的主梁為矩形截面,抗剪能力強,抗彎剛度大,水平疊合面面積大,疊合面抗剪性能好。4、因省去了梁與梁之間節點模板施工,主梁疊合層側模支模方便,梁間接頭美觀。5、現澆疊合層內在梁端部的臺階上放置抗裂附加筋,能解決梁根部裂縫提早出現和裂縫寬度過大的問題,同時增加“塑性鉸”區的耗能性能,提高框架結構的抗震性能。
圖I是本發明的預制梁立體圖。圖2是本發明的預制梁配筋圖。圖3是本發明的疊合后配筋圖及梁柱聯結圖。圖4是本發明的預制梁體的截面配筋圖。圖5是本發明的疊合梁的剖面圖。圖6是本發明的疊合后梁端的截面配筋圖。圖7是本發明次梁與主梁節點圖一圖8是本發明次梁與主梁節點圖ニ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圖I至圖6,在本發明給出的ー種凸凹疊合面的預應カ鋼筋砼疊合梁的實施例,包括倒T形的預應カ的預制梁體I和π形的后澆鋼筋砼部分2,二者組成矩形或上部連樓板的矩形疊合梁,所述預制梁體I縱向埋設有預應カ鋼絞線3,所述預制梁體I的翼緣11上埋設有箍筋31,所述預制梁體I的腹板12上埋設有矩形箍筋32,所述箍筋31和矩形箍筋32錨固于所述后澆鋼筋砼部分2中,所述后澆鋼筋砼部分2的上部縱向埋有鋼筋33。本發明的疊合梁采用倒T形的預應カ的預制梁體I和在預制梁體I上澆注形成的Π形的后澆鋼筋砼部分2,預制梁體I的翼緣11上設置的箍筋31和腹板12上設置的矩形箍筋32使得預制梁體I和后澆鋼筋砼部分2連接更加牢固,提高了疊合梁的整體性能。本發明采用倒T形預制梁體可以降低預制部分的重量,方便預制部分的運輸和吊裝,同時方便次梁臨時擱置。參見圖3,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至少ー側聯有若干根垂直于所述預制梁體I的預制疊合次梁4,所述次梁4的預制部分端部伸入所述后澆鋼筋砼部分2 —定深度,所述次梁4的預制部分位于所述預制梁體I的翼緣11上。本發明中的疊合次梁4的端部可以擱置在預制梁體I的翼緣11上,預制梁體I的翼緣11起到支撐的作用,方便吊裝。本發明的上述結構方便疊合梁與疊合次梁之間的連接,構成ー個預制整澆體系。
參見圖2和圖3,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在所述次梁4與預制梁體I的翼緣11間縱向埋設至少ー根U形吊筋34,所述吊筋34插入所述后澆鋼筋砼部分2中。本發明在次梁4和預制梁體I之間設置U形吊筋34用于提高兩者在該連接處的抗剪性能。U形吊筋34的設置數量可以是ー根也可以是多根。參見圖I和圖4,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預制梁體I的翼緣11的箍筋31在綁扎疊合梁上部鋼筋前,其上端直角彎折,組成封閉型箍筋。預制時先做成U形是為了預制梁支模方便。參見圖I至圖3,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預制梁體I的腹板12上沿縱向留有通孔13,所述通孔13上穿有兩端帶螺紋的鋼筋,所述鋼筋伸出梁側面一定長度。此鋼筋用于梁側模施工,拆模時也可將此鋼筋抽出重復使用。參見圖I至圖6,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預制梁體I的兩端翼緣11上表面埋設附加鋼筋35,所述附加鋼筋35埋入所述后澆鋼筋砼部分2中一定長度,所述附加鋼筋35的另一端伸出梁端面插入外部柱砼中。所述附加鋼筋35用于防止梁端在正變矩作
用下提早開裂,同時提高梁端“塑性絞”的耗能性能。參見圖I至圖3,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后澆鋼筋砼部分2的端部埋置有彎起鋼筋36,所述彎起鋼筋36位于所述預制梁體I的翼緣11上方和腹板12兩側對稱設置,所述彎起鋼筋36上端錨入外部柱中。所述彎起鋼筋36為先對折為U字形,然后將整體在彎折成截面為類Z字形結構,如圖中所示結構。這種彎起鋼筋36能夠提高疊合梁端部的抗剪性能,使得疊合梁與柱的連接更加牢固。當然,這種彎起鋼筋36也可以是其他的結構形式,如平的,斜向設置的等等。參見圖I,在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預制梁體I的腹板12側面和翼緣11上表面加工成毛糙面。設置成毛糙面能夠提高預制部分與后澆部分的連接強度,提高新老砼的結合面抗剪強度。參見圖7,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次梁4擱置處的所述梁體腹板12設有通孔17,次梁局部鋼筋穿過通孔17,埋入后澆砼2中,從而加強次梁鋼筋的錨固性能提高整體性。參見圖8,本發明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在擱置次梁的所述梁體腹板12的下部橫向埋設有鋼筋38,鋼筋38與次梁的下部鋼筋搭接埋入后澆砼2中,使主次梁的整體性提高。
權利要求
1.一種凸凹疊合面的預應力鋼筋砼疊合梁,包括倒τ形的預制預應力的預制梁體和Π形的后澆鋼筋砼部分,二者組成矩形或上部連樓板的矩形疊合梁,其特征是所述預制梁體縱向埋設有預應力鋼絞線,所述預制梁體的下翼緣上埋設有箍筋,所述預制梁體的腹板上埋設有矩形箍筋,所述箍筋插入錨固于所述后澆鋼筋砼部分中,所述后澆鋼筋砼部分的上部縱向埋有鋼筋。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疊合梁,其特征是至少一側聯有若干根垂直于所述預制梁體的預制疊合次梁,所述次梁的預制部分伸入所述后澆鋼筋砼部分一定深度,所述次梁的預制部分位于所述預制梁體的翼緣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疊合梁,其特征是在所述次梁與預制梁體的翼緣間沿縱向埋設至少一根U形吊筋,所述吊筋錨入所述后澆鋼筋砼部分中。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疊合梁,其特征是所述預制梁體的翼緣上箍筋預制時可為U形在綁扎疊合梁上部鋼筋前,其上端直角彎折,組成封閉型箍筋。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疊合梁,其特征是預制梁體的腹板上沿縱向留有通孔,所述通孔上穿有兩端帶螺紋的鋼筋,所述鋼筋伸出梁側面一定長度。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疊合梁,其特征是所述預制梁體的兩端翼緣上表面埋設附加鋼筋,所述附加鋼筋埋入所述后澆鋼筋砼部分中一定長度,所述附加鋼筋的另一端伸出梁端面伸入外部柱砼中。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疊合梁,其特征是所述后澆鋼筋砼部分的端部埋置有彎起鋼筋,所述彎起鋼筋位于所述預制梁體的翼緣上方和腹板兩側對稱設置,所述彎起鋼筋上端錨入外部柱中。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疊合梁,其特征是所述預制梁體的腹板側面和翼緣上表面加工成毛糙面。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疊合梁,其特征是倒T形預制梁次梁擱置處腹板下部設有通孔,次梁下部鋼筋穿過通孔埋入后澆砼中。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疊合梁,其特征是倒T形預制梁次梁擱置處腹板下部橫向埋設有拉結筋,次梁下部鋼筋與拉結搭接埋入后澆砼中。
全文摘要
一種凸凹疊合面的預應力鋼筋砼疊合梁,包括倒T形的預制預應力的梁體和形的后澆鋼筋砼部分,二者組成矩形或上部連樓板的矩形疊合梁,其特征是所述倒T形預制梁縱向埋設有預應力鋼絞線,梁體翼緣上埋設有U形箍筋,腹板上埋設有矩形箍筋,箍筋澆入錨固于后澆砼中,所述疊合梁后澆部分砼上部縱向埋有鋼筋。預制梁采用倒T形截面,自重輕,吊裝運輸方便,降低了對塔吊起重的要求。
文檔編號E04C3/26GK102852279SQ20121029145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6日
發明者楊峰 申請人:楊眾, 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