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疊合空心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建筑樓板,具體來說涉及一種疊合空心板。
背景技術:
目前,由于我國建筑市場龐大,建筑施工多采用現澆混凝土的方法,該施工方法要求大量的工作在施工現場完成,需要大量工人,工人勞動強度高,工作效率低下,就造成建筑用工日趨緊張,建筑成本大幅上升,而且現場施工質量難以保證,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改變現在的施工方式,降低工程費用,提高施工效率和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現澆樓板技術中生產效率低、工人勞動量大、成本高的不足,提供一種疊合空心板,以實現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同時節省施工時間。該疊 合空心板可以應用于所有多高層建筑。疊合空心板包括自下向上設置的預制板、內模和現澆層,內模處于預制板上設置的內模凹坑內,預制板內預先埋設縱橫向鋼筋。本實用新型中的內模凹坑為長方體型凹坑。內模凹坑數量至少為一個。內模的橫截面形狀為圓形或多邊形。預制板中橫向及縱向均設置有鋼筋,鋼筋端部為彎曲形狀。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1.該實用新型可以在工廠進行規模化生產,提高效率,保證質量;2.在現場的工作量大幅減少,從而降低建筑成本;3.以往的預制板內都是單純的橫向或縱向設置鋼筋,本實用新型橫向及縱向均設置有鋼筋,同時,橫向的鋼筋端部為彎曲形狀,在兩塊預制板拼縫處現澆混凝土,從而使得預制板之間的底部橫向內力能夠有效傳遞,施工完成后,樓板處于雙向受力狀態,并有效限制板縫處的裂縫。
圖I為本實用新型預制板的俯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預制板的左視方向局部放大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預制板的左視方向局部放大剖視圖;圖4為本使用新型實施例I組裝后的主視方向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組裝后的主視方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I如圖1-4,該疊合空心板內嵌入有鋼筋,空心板包括自下向上設置的預制板I、內模2和現澆層5,內模2處于預制板I上設置的內模凹坑3內。本實用新型中的內模凹坑3為長方體型凹坑。內模凹坑3數量至少為一個,長度根據空心板長度和具體情況定。內模2的橫截面形狀為圓形。預制板I中橫向及縱向均設置有鋼筋4。預制板I中橫向的鋼筋4端部為彎曲形狀施工時,先在工廠定制好預制板I和內模2,預制板I內嵌入鋼筋4,到工地現場后,內外模拼裝到一起,然后在現場進行鋼筋4和內模2的綁扎,最后澆筑剩余的混凝土,形成現澆層5,從而完成樓板的施工。圖4中,內模2的數量按其內模凹坑3和內模2的直徑確定,該實施例中內模2的橫截面的形狀為圓形。本實用新型橫向及縱向均設置有鋼筋,同時,橫向的鋼筋端部為彎曲形狀,提高疊合空心板的承重能力。實施例2結構同實施例I和施工方法同實施例1,區別在于,內模2橫截面的形狀為多邊形。
權利要求1.疊合空心板,該疊合空心板內嵌入有鋼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板包括自下向上設置的預制板(I)、內模(2)和現澆層(5),內模(2)處于預制板(I)上設置的內模凹坑(3)內。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疊合空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模凹坑(3)為長方體型凹坑。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疊合空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模凹坑(3)數量至少為一個。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疊合空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模(2)的橫截面形狀為圓形。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疊合空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模(2)的橫截面形狀為多邊形。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疊合空心板,其特征在于預制板(I)中橫向及縱向均設置有鋼筋⑷。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疊合空心板,其特征在于預制板(I)中橫向的鋼筋(4)端部為彎曲形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建筑樓板,具體來說涉及一種疊合空心板。疊合空心板包括自下向上設置的預制板、內模和現澆層,內模處于預制板上設置的內模凹坑內。本實用新型中的內模凹坑為長方體。內模凹坑數量至少為一個。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該疊合空心板可以按雙向受力樓板進行設計,增強樓板的整體性;并且該疊合空心板的預制部分可以在工廠進行規模化生產,提高效率,保證質量,在現場的工作量大幅減少,從而降低建筑成本。
文檔編號E04B5/17GK202689278SQ20122023668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4日
發明者韓忠民, 韓榮 申請人:韓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