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橋梁建造技術領域,特指一種T梁預制設備。
背景技術:
T梁作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具有節約混凝土、自重輕、跨越能力強等特點,在T梁的澆筑中需要用到模具,模具是由側模、底模和端模等組成的鋼模,重量較大,目前在施工制作T梁的過程中需要重復多次的脫模合模,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消耗較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由于完全借助人工操作,整體效率比較低,造成施工周期的延長,項目建設成本較高,并且由于側模具有較大的重量,還存在著一定的操作危險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減少模板的拼裝時間,降低勞動強度的T梁預制設備。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T梁預制設備,包括模板架和脫模系統,所述模板架由左、右兩個組成,左、右兩個模板架中間的正下方為臺座,三者合圍形成模腔,且在所述模板架的脫模位置設置有隔板,所述脫模系統由脫模裝置、升降裝置和平移裝置組成;
所述脫模裝置包括脫模主座、拉桿、鍥塊和橫向頂桿,所述脫模主座設置在所述模板架側壁的脫模位置,所述鍥塊位于所述脫模主座內,所述拉桿與所述模板架平行,且與所述鍥塊連接,所述拉桿的端部設置有驅動油缸,所述驅動油缸能夠驅動拉桿縱向移動,拉桿能夠帶動鍥塊移動,所述橫向頂桿設置在所述脫模主座上,且與所述拉桿垂直,其一端作用于所述隔板上,另一端作用于所述鍥塊上,鍥塊移動時,橫向頂桿在鍥塊的運動中逐漸向內推進,橫向頂桿的推力作用在隔板上,其反作用力促使模板架與預制T梁分離,實現脫模;
所述升降裝置包括升降頂板和升降油缸,所述升降頂板與所述模板架側壁固定連接,且垂直于所述模板架的側壁,所述升降油缸位于所述升降頂板的正下方;在澆筑前,進行模腔的構建,可通過升降油缸調整所述模板架的高度,省力而且效率高,提高模腔尺寸的精度,而且澆筑完成,脫模后,升降油缸下降,能夠使模板架與預制T梁完全分離;
所述平移裝置包括底座和平移油缸,所述平移油缸垂直于所述模板架的側壁,同樣的,平移油缸能夠在澆筑前,方便模腔的構建,而且澆筑完成,脫模后,能夠拉大模板架與預制T梁間的距離,便于吊裝預制T梁,進行轉移。
據上所述的T梁預制設備,進一步優化:所述底座的底部設置有行走臺車,通過行走臺車,能夠方便的移動模板架,構模、脫模效率更高。
據上所述的T梁預制設備,進一步優化:所述行走臺車的下方設置有軌道,使運行軌跡更清楚明了,構模、脫模更便捷。
據上所述的T梁預制設備,進一步優化:所述模板架的側壁設置有若干脫模主座,相鄰的脫模主座間的拉桿和鍥塊首尾相連,且相鄰的脫模主座間均設置有連接桿,只需要在首部安裝驅動油缸,就能帶動所有的拉桿和鍥塊移動,使結構更簡化,并通過連接桿保障了各脫模主座中拉桿和鍥塊的聯動性。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結構緊湊,設計合理,安全可靠,同步性能高,可操作性強,集機電液于一體,既可手動操作,也可采用PLC智能控制操縱,大大減輕現場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取代了傳統的純粹依靠人工拼裝拆卸模板的歷史,提高了現場施工的安全及產品的外觀質量,減少模板的拼裝時間及現場施工的工作量,廣泛適用于現代化大型預制梁場,批量預制梁場的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俯視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剖視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中脫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模板架,11-臺座,12-脫模主座,13-拉桿,14-鍥塊,15-橫向頂桿,16-驅動油缸,17-連接桿,18-隔板,19-升降油缸,20-升降頂板,21-底座,22-平移油缸,23-行走臺車,24-軌道,25-T梁,26-上拉絲,27-下拉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3:T梁預制設備,包括模板架10和脫模系統,所述模板架10由左、右兩個組成,左、右兩個模板架10中間的正下方為臺座11,三者合圍形成模腔,且在所述模板架10的脫模位置設置有隔板18,所述脫模系統由脫模裝置、升降裝置和平移裝置組成;
所述脫模裝置包括脫模主座12、拉桿13、鍥塊14和橫向頂桿15,所述脫模主座12設置在所述模板架10側壁的脫模位置,所述鍥塊14位于所述脫模主座12內,所述拉桿13與所述模板架10平行,且與所述鍥塊14連接,所述拉桿13的端部設置有驅動油缸16,所述驅動油缸16能夠驅動拉桿13縱向移動,拉桿13能夠帶動鍥塊14移動,所述橫向頂桿15設置在所述脫模主座12上,且與所述拉桿13垂直,其一端作用于所述隔板18上,另一端作用于所述鍥塊14上,鍥塊14移動時,橫向頂桿15在鍥塊14的運動中逐漸向內推進,橫向頂桿15的推力作用在隔板18上,其反作用力促使模板架10與預制T梁25分離,實現脫模;
所述升降裝置包括升降頂板20和升降油缸19,所述升降頂板20與所述模板架10側壁固定連接,且垂直于所述模板架10的側壁,所述升降油缸19位于所述升降頂板20的正下方;在澆筑前,進行模腔的構建,可通過升降油缸19調整所述模板架10的高度,省力而且效率高,提高模腔尺寸的精度,而且澆筑完成,脫模后,升降油缸19下降,能夠使模板架10與預制T梁25完全分離;
所述平移裝置包括底座21和平移油缸22,所述底座21的底部設置有行走臺車23,通過行走臺車23,能夠方便的移動模板架10,構模、脫模效率更高,所述行走臺車23的下方設置有軌道24,使運行軌跡更清楚明了,構模、脫模更便捷,所述平移油缸22垂直于所述模板架10的側壁,同樣的,平移油缸22能夠在澆筑前,方便模腔的構建,而且澆筑完成,脫模后,能夠拉大模板架10與預制T梁25間的距離,便于吊裝預制T梁25,進行轉移。
所述模板架10的側壁設置有若干脫模主座12,相鄰的脫模主座12間的拉桿13和鍥塊14首尾相連,且相鄰的脫模主座12間均設置有連接桿17,只需要在首部安裝驅動油缸16,就能帶動所有的拉桿13和鍥塊14移動,使結構更簡化,并通過連接桿17保障了各脫模主座12中拉桿13和鍥塊14的聯動性。
工作原理:通過行走臺車23將左、右兩個模板架10移動到所述臺座11的兩側,再通過平移油缸22和升降油缸19的調整,將兩個模板架10與臺座11構建成模腔,兩端的端口用模板進行封堵,然后將鋼筋骨架安放到模腔內,在兩個模板架10的上端和下端之間分別通過上拉絲26和下拉絲27固定,最后進行澆筑,待凝固成型;
成型后進行脫模,首先要拆除上拉絲26和下拉絲27,啟動驅動油缸16進行工作,可手動操作,也可使用遙控器操作,驅動油缸16帶動拉桿13移動,各脫模主座12內的鍥塊14在拉桿13的拉動下,均開始移動,此時,橫向頂桿15在鍥塊14的運動中逐漸向內推進,橫向頂桿15的推力作用在隔板18上,其反作用力促使模板架10與預制T梁25分離,然后啟動升降油缸19,使模板架10下降,下降到初始位置后,啟動平移油缸22,將模板架10橫向拉離T梁25,最后開動行走臺車23,將左、右兩側的模板架10移出臺座11,完成脫模。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發明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