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裝配式混凝土框架體系的柱梁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預制裝配式混凝土框架體系。一種預制裝配式混凝土框架體系的柱梁連接結構,它包括:設置在兩個連接端頭的工字鋼,兩個工字鋼尺寸相同;一對腹板連接板,分別貼合跨接在兩個工字鋼腹板兩側,并用螺栓和螺母固定連接;位于所述工字鋼腹板上下兩端的兩對翼板內連接板,每對翼板連接板分別位于腹板兩側翼板內,每個翼板內連接板跨接兩個工字鋼的翼板;位于所述工字鋼上下翼板外側的一對翼板外連接板,它們跨接兩個工字鋼,兩端固定在所述工字鋼的翼板上,所述的翼板內連接板和翼板外連接板通過穿過翼板的螺栓用螺母固定連接在一起。本發明既可滿足體系整體抗震可靠度,又摒棄了現場焊接,施工作業效率、安全性都得到了提高。
【專利說明】預制裝配式混凝土框架體系的柱梁連接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混凝土框架,尤其涉及一種預制裝配式混凝土框架體系。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房屋建設主要以混凝土現澆為主?;炷连F澆技術存在生產效率低、環境污染重、經濟浪費大等缺點,不符合低碳環保的發展趨勢;加之近年來我國建筑人工費逐年攀升,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成為了房屋建筑領域新技術開發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相對于傳統建筑而言,裝配式建筑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
部件工廠化生產和現場標準化裝配,施工周期大大縮短;
所有部件均已工廠預制,現場施工只需機械或人工安裝,勞動量和工作強度大幅度降低
管線預埋、保溫實施等工序置于預制部件,交叉作業顯著減少,安全隱患大大消減; 所有部件均已工廠預制,裝配工藝可精確控制;
現場濕作業減少,噪音低,現場基本不存在過程散料,粉塵污染少,有利于環境保護和綠色施工;
機電與裝修末端安裝需求已納入預制構件初始設計和施工,成品建筑品質較高。
[0003]但是,現有預制裝配式混凝土框架體系一般采取套筒或漿錨連接模式,前者連接構造復雜,使用非通用建筑材料;后者存在大量現場焊接作業,無形中增加了安全隱患。由于工序驗收,兩者最終施工工期往往都變長。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旨在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預制裝配式混凝土框架體系的柱梁連接結構。本發明簡單可靠,經濟適用,既可滿足體系整體抗震可靠度,又摒棄了現場焊接,施工作業效率、安全性都得到了較大提高。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一種預制裝配式混凝土框架體系的柱梁連接結構,它包括:
設置在兩個連接端頭的工字鋼1,兩個工字鋼尺寸相同;
一對腹板連接板2,分別貼合跨接在兩個工字鋼腹板兩側,并用螺栓和螺母固定連接;位于所述工字鋼I腹板上下兩端的兩對翼板內連接板3,每對翼板連接板分別位于腹板兩側翼板內,每個翼板內連接板跨接兩個工字鋼的翼板;
位于所述工字鋼上下翼板外側的一對翼板外連接板4,它們跨接兩個工字鋼,兩端固定在所述工字鋼的翼板上,
所述的翼板內連接板和翼板外連接板通過穿過翼板的螺栓用螺母固定連接在一起。
[0006]本發明巧妙避開了常規節點核心區的復雜構造,提出一種新型連接方式。擺脫節點現澆老模式,將預制柱和預制混凝土梁預留部位通過高強螺栓直接拼裝連接。這種連接方式簡單可靠,經濟適用,既可滿足體系整體抗震可靠度,又摒棄了現場焊接,施工作業效率、安全性都得到了較大提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圖1為本發明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如圖1所示,
一種預制裝配式混凝土框架體系的柱梁連接結構,它包括:
設置在兩個連接端頭的工字鋼1,兩個工字鋼尺寸相同;
一對腹板連接板2,分別貼合跨接在兩個工字鋼腹板兩側,并用螺栓和螺母固定連接;位于所述工字鋼腹板上下兩端的兩對翼板內連接板3,每對翼板連接板分別位于腹板兩側翼板內,每個翼板內連接板跨接兩個工字鋼的翼板;
位于所述工字鋼上下翼板外側的一對翼板外連接板4,它們跨接兩個工字鋼1,兩端固定在所述工子鋼的翼板上,
所述的翼板內連接板和翼板外連接板通過穿過翼板的螺栓用螺母固定連接在一起。
【權利要求】
1.一種預制裝配式混凝土框架體系的柱梁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設置在兩個連接端頭的工字鋼,兩個工字鋼尺寸相同; 一對腹板連接板,分別貼合跨接在兩個工字鋼腹板兩側,并用螺栓和螺母固定連接; 位于所述工字鋼腹板上下兩端的兩對翼板內連接板,每對翼板連接板分別位于腹板兩側翼板內,每個翼板內連接板跨接兩個工字鋼的翼板; 位于所述工字鋼上下翼板外側的一對翼板外連接板,它們跨接兩個工字鋼,兩端固定在所述工字鋼的翼板上, 所述的翼板內連接板和翼板外連接板通過穿過翼板的螺栓用螺母固定連接在一起。
【文檔編號】E04B1/58GK104420542SQ201310368082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2日
【發明者】曹楊, 宮文軍, 鞏俊松, 魏宏超, 代景艷 申請人:中國二十冶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