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制備方法和施工方法
【專利摘要】瀝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制備方法和施工方法,它由第一液體材料、第二液體材料與集料組成。瀝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其特征在于,在30min內材料強度即可達到最終強度的70%以上,不需要封閉交通就可以對道路坑槽進行施工,達到迅速開放交通的目的。同時,該快速修補材料屬常溫拌合材料,不受氣溫的影響,可在冬季使用。該材料還具有節能,環保,無毒害氣體等優點,同時拌合容易,施工簡便,與舊路面的粘結性能好,適用于各個等級公路的瀝青路面的坑槽修補。
【專利說明】瀝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制備方法和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石油浙青類納米復合材料領域,涉及一種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浙青路面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在自然條件和車輛荷載的作用下會逐漸損壞而出現松散、坑槽等普遍病害。對于浙青路面坑槽,由于發生面廣,出現坑槽的時間并不相同,坑槽發生的范圍很不規則,目前多采用熱拌浙青混合料進行修補,而且在坑槽修補施工中,為使修補材料與舊路面之間具有足夠的粘結強度,防止雨水沿界面滲入路面及基層,需要在坑底及槽壁上涂刷粘層油。采用熱拌浙青混合料維修路面,對于地點集中、工程量較大的路面維修工程是適合的;而對于零星分散、工程量小的路面維修很不方便,尤其是在春冬季節,受氣溫限制較大。南方雨季期間,浙青路面損壞也往往比較嚴重,維修工作量大,采用熱料修補也很不方便。而采用乳化浙青維修路面,則因為存在初期強度低、成型時間長等缺點,因而不適用于交通量較大的城市道路。
[0003]近年來,冷補浙青混合料作為道路坑槽的修補材料越來越得到關注。采用冷補浙青混合料維修路面是目前浙青路面坑槽修補的一種新形式,適用于任何天氣和環境,且材料不需加熱,使用方便。該方法施工簡單,所需施工機械的人員較少,可以直接對公路養護段道班使用。但是目前國內由于缺乏冷補浙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評價指標和相應的試驗方法,造成其質量良莠不齊,不能充分發揮冷補浙青混合料的優勢,對于界面材料的質量也不嚴格。而且冷補料在填補施工的過程中,需要比熱板浙青混合料更長的固化時間,因而需要封閉交通,給運輸帶來了壓力。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 供一種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制備方法和施工方法。
[0005]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制備方法和施工方法,其中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制備方法的步驟為:
(1)第一液體材料的制備步驟:將基質浙青加熱到135°c,加入納米插層劑后機械攪拌均勻,緩慢加入溶劑后繼續攪拌I-2h,待溫度降至40-60°C后,加入天門冬氨酸酯,繼續攪拌I-2h后,得到第一液體材料;
(2)第二液體材料的制備步驟:將基質浙青加熱到135°C,緩慢加入溶劑后繼續攪拌I-2h,待溫度降至40-60°C后,加入異氰酸酯,繼續攪拌I-2h后,得到第二液體材料;
(3)準備集料:集料為石灰巖,或者砂巖,或者花崗巖,或者以上幾種的混合物。
[0006]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制備方法,其步驟為:將第一液體材料與第二液體材料的質量比按1:0.8-1.4的比例施工使用,第一液體材料與第二液體材料的總質量為液體材料質量,其用量按照集料的質量的5%-15%添加使用。本發明的有益之處在于,在30min內材料強度可以達到最終強度的70%以上,不需要封閉交通就可以對道路坑槽進行施工,達到迅速開放交通的目的。同時,該快速修補材料屬常溫拌合材料,不受氣溫的影響,可在冬季使用。該材料還具有節能,環保,無毒害氣體等優點,同時拌合容易,施工簡便,與舊路面的粘結性能好,適用于各個等級公路的浙青路面的坑槽修補。
【具體實施方式】
[0007]本發明是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制備方法和施工方法,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制備方法,其步驟為:
(1)第一液體材料的制備步驟:將基質浙青加熱到135°C,加入納米插層劑后機械攪拌均勻,緩慢加入溶劑后繼續攪拌I-2h,待溫度降至40-60°C后,加入天門冬氨酸酯,繼續攪拌I-2h后,得到第一液體材料;
(2)第二液體材料的制備步驟:將基質浙青加熱到135°C,緩慢加入溶劑后繼續攪拌I-2h,待溫度降至40-60°C后,加入異氰酸酯,繼續攪拌I-2h后,得到第二液體材料;
(3)準備集料:集料為石灰巖,或者砂巖,或者花崗巖,或者以上幾種的混合物。
[0008]根據以上所述的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制備方法,在第一液體材料的制備中,基質浙青為100份,納米插層劑為3-20份,溶劑為20-50份,天門冬氨酸脂為100-150份。
[0009]根據以上所述的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制備方法,納米插層劑為有機膨潤土,或者有機凹凸棒石,或者有機白土,或者有機高嶺土,或者是以上幾種的混合物。
[0010]根據以上所述的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制備方法,第二液體材料的制備中,基質浙青為100份,溶劑為20-50份,異氰酸酯為100-150份。
[0011]根據以上所述的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制備方法,溶劑為煤油,或者柴油,或者汽油,或者以上幾種的混合物。
[0012]根據以上所述的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制備方法,異氰酸酯為甲苯二異氰酸酯,或者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或者為以上兩種的混合物。
[0013]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施工方法,其步驟為:將第一液體材料與第二液體材料的質量比按1:0.8-1.4的比例施工使用,第一液體材料與第二液體材料的總質量為液體材料質量,其用量按照集料的質量的5%-15%添加使用。
[0014]根據以上所述的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施工方法,其步驟為:首先將集料倒入容器中,接著將第一液體材料與第二液體材料同時加入到集料中并攪拌均勻,最后將拌合好的快速修補材料倒入已經清掃過灰塵的坑槽中,填補均勻后用夯錘將材料壓實,壓實后的修補材料的高度要高于原路面高度I-2cm即可。
[0015]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實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16]實施例1` 按重量稱取100份基質浙青,5份有機膨潤土,30份柴油與120份天門冬氨酸酯,制備第一液體材料,制備步驟如下:將基質浙青加熱到135°C,加入納米插層劑(有機膨潤土)后機械攪拌均勻,緩慢加入溶劑后繼續攪拌I-2h,待溫度降至40-60°C后,加入天門冬氨酸酯,繼續攪拌I-2h后,得到第一液體材料;按重量稱取100份基質浙青,30份柴油與120份甲苯二異氰酸酯,制備第二液體材料,制備步驟如下:將基質浙青加熱到135°C,緩慢加入溶劑后繼續攪拌I-2h,待溫度降至40-60°C后,加入甲苯二異氰酸酯,繼續攪拌I-2h后,得到第二液體材料;
準備集料ZC:按重量稱取1200g的石灰巖集料,與液體材料ZA與ZB的總質量按照油石比8%混合后,對其進行路用性能測試評價。
[0017](I) 30分鐘強度測試
為了滿足浙青混合料在路面上攤鋪后可以經受住車輪的輪載作用,避免混合料因強度過低,而在輪載的集中力作用處產生推移、擁包而形成類似車轍的病害,冷補浙青混合料在壓實后需要達到一定的強度。作為快速修補材料,30分鐘的浙青混合料強度已經足夠保證從拌合到施工,并且可以保證不封閉交通。根據我國實際情況以及馬歇爾試驗的普遍應用,采用馬歇爾穩定度來評價其30分鐘強度。馬歇爾試驗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公路工程浙青及浙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 E20-2011)中的相關試驗,擊實次數為50次,從液體混合后拌合開始時計時。
[0018]
【權利要求】
1.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制備方法,其步驟為: (1)第一液體材料的制備步驟:將基質浙青加熱到135°c,加入納米插層劑后機械攪拌均勻,緩慢加入溶劑后繼續攪拌I-2h,待溫度降至40-60°C后,加入天門冬氨酸酯,繼續攪拌I-2h后,得到第一液體材料; (2)第二液體材料的制備步驟:將基質浙青加熱到135°C,緩慢加入溶劑后繼續攪拌I-2h,待溫度降至40-60°C后,加入異氰酸酯,繼續攪拌I-2h后,得到第二液體材料; (3)準備集料:集料為石灰巖,或者砂巖,或者花崗巖,或者以上幾種的混合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液體材料的制備中,基質浙青為100份,納米插層劑為3-20份,溶劑為20-50份,天門冬氨酸脂為100-150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納米插層劑為有機膨潤土,或者有機凹凸棒石,或者有機白土,或者有機高嶺土,或者是以上幾種的混合物。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液體材料的制備中,基質浙青為100份,溶劑為20-50份,異氰酸酯為100-150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溶劑為煤油,或者柴油,或者汽油,或者以上幾種的混合物。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異氰酸酯為甲苯二異氰酸酯,或者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或者為以上兩種的混合物。
7.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 快速修補材料的施工方法,其步驟為:將第一液體材料與第二液體材料的質量比按1:0.8-1.4的比例施工使用,第一液體材料與第二液體材料的總質量為液體材料質量,其用量按照集料的質量的5%-15%添加使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浙青混凝土路面坑槽快速修補材料的施工方法,其步驟為:首先將集料倒入容器中,接著將第一液體材料與第二液體材料同時加入到集料中并攪拌均勻,最后將拌合好的快速修補材料倒入已經清掃過灰塵的坑槽中,填補均勻后用夯錘將材料壓實,壓實后的修補材料的高度要高于原路面高度I-2cm即可。
【文檔編號】C04B26/26GK103449759SQ201310377627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7日
【發明者】張國宏, 裴古安, 樊江, 李曉民, 楊小森, 余小龍, 馮中良, 張興軍, 李麗, 魏定邦, 趙靜卓, 李刊, 陳亮, 達龍 申請人:甘肅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