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飄窗板保溫與滴水線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建筑業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人類對時間與空間的領悟,被更多地表述于建筑空間中。飄窗不僅具有能增加室內采光與通風、提高建筑使用面積等功能,而且也為建筑物的外立面增添了建筑魅力,深受業主們的追捧。現如今,采用傳統施工工藝對飄窗施工時,所施工飄窗的飄窗板、保溫板和滴水線分開進行施工,實際施工時,待飄窗板施工完成后,再在施工成型的飄窗板上粘貼保溫板,并相應在施工成型的飄窗板上刻滴水線槽或粉滴水線,這樣不僅影響施工進度,所投入的施工成本較高,而且對外界環境的污染較大,所產生的建筑垃圾較多,經濟和社會效益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施工步驟簡便且施工成本低、施工進度快、施工效果好,能有效解決現有飄窗施工方式存在的施工進度較慢、施工成本較高、對外界環境的污染較大等多種實際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搭設在所施工飄窗所處剪力墻外側的支撐架、用于澆筑成型所施工飄窗的上飄窗板的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和用于澆筑成型所施工飄窗的下飄窗板的下飄窗板成型模板,所述支撐架包括對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進行支撐的上架體和對所述下飄窗板成型模板進行支撐的下架體,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布設在所述上架體上,且所述下飄窗板成型模板布設在所述下架體上;所述上飄窗板上部所鋪設的上保溫板通過上保溫板連接件固定在剪力墻上,且上保溫板布設于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內;所述下飄窗板底部所鋪設的下保溫板通過下保溫板連接件固定在剪力墻上,且下保溫板布設于所述下飄窗板成型模板內;所述上飄窗板和下飄窗板均為由混凝土澆筑而成的混凝土板,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和所述下飄窗板成型模板的內側底部均設置有滴水線成型模具;所述上保溫板連接件澆筑于上飄窗板內,且所述下保溫板連接件澆筑于下飄窗板內。上述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其特征是: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包括底模一和布設在所述底模一上的側模一,所述剪力墻的外側壁、所述底模一和側模一拼裝組成一個上部開口且用于澆筑成型上飄窗板的成型腔一,所述底模一布設在所述上架體上;所述下飄窗板成型模板包括底模二和布設在底模二上的側模二,所述剪力墻的外側壁、底模二和側模二拼裝組成一個上部開口且用于澆筑成型下飄窗板的成型腔二,所述底模二布設在所述下架體上。上述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其特征是:所述上飄窗板、下飄窗板、上保溫板和下保溫板均呈水平向布設。上述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其特征是:所述上保溫板連接件包括內端部固定于剪力墻內的L形鋼筋一,且所述上保溫板通過多個T字形連接件一固定在L形鋼筋一上;所述下保溫板連接件包括內端部固定于剪力墻內的L形鋼筋二,且所述下保溫板過多個T字形連接件二固定在L形鋼筋二上。上述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其特征是:所述上架體包括由多個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水平支桿一組成的水平托架一,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布設在所述水平托架一上;所述下架體包括多個由前至后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三角架,所述三角架包括豎向支桿、與豎向支桿頂部相接且與豎向支桿呈垂直布設的水平支桿二和連接于豎向支桿與水平支桿二之間的斜向連接桿,多個所述三角架的豎向支桿均緊靠在剪力墻的外側壁上,且多個所述三角架的水平支桿二組成水平托架二,所述下飄窗板成型模板布設在所述水平托架二上。上述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其特征是:所述水平支桿一的數量與所述三腳架的數量相同,且多個所述三腳架分別布設在多個所述水平支桿一的正下方;每一個所述水平支桿一與位于其正下方的水平支桿二之間均通過豎向連接桿進行連接固定,所述豎向連接桿的底部固定在水平支桿二上且其頂部高度高于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的頂部高度。上述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其特征是:所施工飄窗所處的房間內搭設有室內支架,所述豎向連接桿通過水平連接桿固定在室內支架上,且多個所述水平支桿一均固定在室內支架上。上述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底模一與所述上架體之間墊裝有多塊方木一,且所述底模二與所述下架體之間墊裝有多塊方木二。上述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底模一包括平鋪在所述上架體上的水平底板一和平鋪在水平底板一上的水平底板二。上述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其特征是:所述水平底板一、水平底板二、底模二、側模一和側模二均為鏡面覆膜竹膠板。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安裝布設及施工方便,投入成本較低。2、施工方法步驟簡單,且實現方便。3、所采用的支撐架結構設計合理、搭設方便且支撐效果好,并能重復使用。4、施工步驟簡單且操作過程簡易,操作工人容易掌握,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勞動力,且返修率非常低。5、使用效果好,能實現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的一次施工成型,實際施工時,在進行混凝土澆筑之前,先在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和下飄窗板成型模板的內側底部分別布設滴水線成型模具,同時通過上保溫板連接件將上保溫板固定在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內,并通過下保溫板連接件將下保溫板固定在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內;然后,再進行混凝土澆筑;且待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拆除支撐架、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和下飄窗板成型模板以及滴水線成型模具,便一次完成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的施工過程。這樣,不僅節約材料浪費,又能加快施工進度。[0020]6、與傳統施工方法相比,不需再次粘貼保溫板,并且不需再次刻滴水槽或粉滴水線,大幅度節省了原材料,并減少了施工成本,同時提升了工程質量及觀感質量,并且減少了建筑垃圾,對外界環境的污染較小。保溫板采用前期預埋的方式,并能提升觀感效果,同時保溫板與砼粘結牢固,能有效控制保溫板易脫落的問題。因而,本實用新型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廣應用前景廣泛。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施工步驟簡便且施工成本低、施工進度快、施工效果好,能有效解決現有飄窗施工方式存在的施工進度較慢、施工成本較高、對外界環境的污染較大等多種實際問題。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施工狀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上支架與上飄窗板成型模板的使用狀態參考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下支架與下飄窗板成型模板的使用狀態參考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支撐架對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和下飄窗板成型模板的支撐狀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一剪力墻;2—上飄窗板;3—下飄窗板;4一上保溫板;5—下保溫板;6—滴水線成型模具;7-1—水平底板一 ;7-2—側模一 ;7-3—水平底板二 ;8-1—底模二;8-2—側模二;9-1—方木一;9-2—方木二 ;9-3—方木三;10-1—水平支桿一;11-1 一豎向支桿;11-2—水平支桿二; 11-3—斜向連接桿;12—豎向連接桿;13—室內支架;14 一水平連接桿;15-1—L形鋼筋一 ;15-2 — T字形連接件一 ;16-1—L形鋼筋二 ;16-2—T字形連接件二 ; 17—海綿膠帶;18—穿墻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及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搭設在所施工飄窗所處剪力墻I外側的支撐架、用于澆筑成型所施工飄窗的上飄窗板2的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和用于澆筑成型所施工飄窗的下飄窗板3的下飄窗板成型模板,所述支撐架包括對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進行支撐的上架體和對所述下飄窗板成型模板進行支撐的下架體,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布設在所述上架體上,且所述下飄窗板成型模板布設在所述下架體上。所述上飄窗板2上部所鋪設的上保溫板4通過上保溫板連接件固定在剪力墻I上,且上保溫板4布設于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內。所述下飄窗板3底部所鋪設的下保溫板5通過下保溫板連接件固定在剪力墻I上,且下保溫板5布設于所述下飄窗板成型模板內。所述上飄窗板2和下飄窗板3均為由混凝土澆筑而成的混凝土板,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和所述下飄窗板成型模板的內側底部均設置有用于成型滴水線的塑料滴水槽6。 所述上保溫板連接件澆筑于上飄窗板2內,且所述下保溫板連接件澆筑于下飄窗板3內。[0038]本實施例中,所述滴水線成型模具6的橫截面為矩形。所述滴水線成型模具6包括木條和倒扣在所述木條上的塑料滴水槽,所述塑料滴水槽為塑料膠條。實際施工時,先在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和所述下飄窗板成型模板的內側底部分別固定一道木條,之后再將所述塑料滴水槽倒扣在所述木條上。本實施例中,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包括底模一和布設在所述底模一上的側模一
7-2,所述剪力墻I的外側壁、所述底模一和側模一 7-2拼裝組成一個上部開口且用于澆筑成型上飄窗板2的成型腔一,所述底模一布設在所述上架體上。所述下飄窗板成型模板包括底模二 8-1和布設在底模二 8-1上的側模二 8-2,所述剪力墻I的外側壁、底模二 8-1和側模二 8-2拼裝組成一個上部開口且用于澆筑成型下飄窗板3的成型腔二,所述底模二 8-1布設在所述下架體上。實際施工時,所述底模一與側模一 7-2之間以及底模二 8-1與側模二 8-2之間均通過海綿膠帶17進行連接。本實施例中,所述上飄窗板2、下飄窗板3、上保溫板4和下保溫板5均呈水平向布設。所述上架體包括由多個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水平支桿一 10-1組成的水平托架一,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布設在所述水平托架一上。所述下架體包括多個由前至后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三角架,所述三角架包括豎向支桿11-1、與豎向支桿11-1頂部相接且與豎向支桿11-1呈垂直布設的水平支桿二 11-2和連接于豎向支桿11-1與水平支桿二 11-2之間的斜向連接桿11-3,多個所述三角架的豎向支桿11-1均緊靠在剪力墻I的外側壁上,且多個所述三角架的水平支桿二 11-2組成水平托架二,所述下飄窗板成型模板布設在所述水平托架二上。實際加工時,所述豎向支桿11-1和水平支桿二 11-2均采用槽鋼,且斜向連接桿11-3采用螺紋鋼,所述水平支桿二 11-2通過穿墻螺栓18固定在剪力墻I的外側壁上。本實施例中,所述水平支桿一 10-1的數量與所述三腳架的數量相同,且多個所述三腳架分別布設在多個所述水平支桿一 10-1的正下方。每一個所述水平支桿一 10-1與位于其正下方的水平支桿二 11-2之間均通過豎向連接桿12進行連接固定,所述豎向連接桿12的底部固定在水平支桿二 11-2上且其頂部高度高于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的頂部高度。本實施例中,所施工飄窗所處的房間內搭設有室內支架13,所述豎向連接桿12通過水平連接桿14固定在室內支架13上。多個所述水平支桿一 10-1均固定在室內支架13上。所述上保溫板連接件包括內端部固定于剪力墻I內的L形鋼筋一 15-1,且所述上保溫板4通過多個T字形連接件一 15-2固定在L形鋼筋一 15-1上。所述下保溫板連接件包括內端部固定于剪力墻I內的L形鋼筋二 16-1,且所述下保溫板5通過多個T字形連接件二 16-2固定在L形鋼筋二 16-1上。本實施例中,所述底模一包括平鋪在所述上架體上的水平底板一 7-1和平鋪在水平底板一 7-1上的水平底板二 7-3。本實施例中,所述水平底板一 7-1、水平底板二 7-3、底模二 8-1、側模一 7-2和側模二 8-2均為鏡面覆膜竹膠板。[0050]實際施工時,所述底模一與所述上架體之間墊裝有多塊方木一 9-1,且所述底模二8-1與所述下架體之間墊裝有多塊方木二 9-2。所述豎向連接桿12與側模一 7-2和側模二
8-2之間均墊裝有方木三9-3。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搭設在所施工飄窗所處剪力墻(I)外側的支撐架、用于澆筑成型所施工飄窗的上飄窗板(2)的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和用于澆筑成型所施工飄窗的下飄窗板(3)的下飄窗板成型模板,所述支撐架包括對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進行支撐的上架體和對所述下飄窗板成型模板進行支撐的下架體,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布設在所述上架體上,且所述下飄窗板成型模板布設在所述下架體上;所述上飄窗板(2)上部所鋪設的上保溫板(4)通過上保溫板連接件固定在剪力墻(I)上,且上保溫板(4)布設于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內;所述下飄窗板(3)底部所鋪設的下保溫板(5 )通過下保溫板連接件固定在剪力墻(I)上,且下保溫板(5 )布設于所述下飄窗板成型模板內;所述上飄窗板(2 )和下飄窗板(3 )均為由混凝土澆筑而成的混凝土板,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和所述下飄窗板成型模板的內側底部均設置滴水線成型模具(6);所述上保溫板連接件澆筑于上飄窗板(2)內,且所述下保溫板連接件澆筑于下飄窗板(3)內。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包括底模一和布設在所述底模一上的側模一(7-2),所述剪力墻(I)的外側壁、所述底模一和側模一(7-2)拼裝組成一個上部開口且用于澆筑成型上飄窗板(2)的成型腔一,所述底模一布設在所述上架體上;所述下飄窗板成型模板包括底模二(8-1)和布設在底模二(8-1)上的側模二(8-2),所述剪力墻(I)的外側壁、底模二(8-1)和側模二(8-2)拼裝組成一個上部開口且用于澆筑成型下飄窗板(3)的成型腔二,所述底模二( 8-1)布設在所述下架體上。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飄窗板(2)、下飄窗板(3)、上保溫板(4)和下保溫板(5)均呈水平向布設。
4.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溫板連接件包括內端部固定于剪力墻(I)內的L形鋼筋一(15-1 ),且所述上保溫板(4)通過多個T字 形連接件一(15-2)固定在L形鋼筋一(15-1)上;所述下保溫板連接件包括內端部固定于剪力墻(I)內的L形鋼筋二( 16-1 ),且所述下保溫板(5)通過多個T字形連接件二( 16-2 )固定在L形鋼筋二( 16-1)上。
5.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架體包括由多個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水平支桿一(10-1)組成的水平托架一,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布設在所述水平托架一上;所述下架體包括多個由前至后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三角架,所述三角架包括豎向支桿(11-1)、與豎向支桿(11-1)頂部相接且與豎向支桿(11-1)呈垂直布設的水平支桿二(11-2)和連接于豎向支桿(ll-ι)與水平支桿二(11-2)之間的斜向連接桿(11-3),多個所述三角架的豎向支桿(11-1)均緊靠在剪力墻(I)的外側壁上,且多個所述三角架的水平支桿二( 11-2)組成水平托架二,所述下飄窗板成型模板布設在所述水平托架二上。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桿一(10-1)的數量與所述三腳架的數量相同,且多個所述三腳架分別布設在多個所述水平支桿一(10-1)的正下方;每一個所述水平支桿一(10-1)與位于其正下方的水平支桿二( 11-2)之間均通過豎向連接桿(12)進行連接固定,所述豎向連接桿(12)的底部固定在水平支桿二(11-2)上且其頂部高度高于所述上飄窗板成型模板的頂部高度。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施工飄窗所處的房間內搭設有室內支架(13),所述豎向連接桿(12)通過水平連接桿(14)固定在室內支架(13)上,且多個所述水平支桿一(10-1)均固定在室內支架(13)上。
8.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一與所述上架體之間墊裝有多塊方木一(9-1),且所述底模二(8-1)與所述下架體之間墊裝有多塊方木二(9-2)。
9.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一包括平鋪在所述上架體上的水平底板一(7-1)和平鋪在水平底板一(7-1)上的水平底板二(7_3)。
10.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的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底板一(7-1)、 水平底板二(7-3)、底模二(8-1)、側模一(7-2)和側模二(8-2)均為鏡面覆膜竹膠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飄窗板、保溫板與滴水線一次成型施工結構,包括搭設在所施工飄窗所處剪力墻外側的支撐架、用于澆筑成型所施工飄窗的上飄窗板的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和用于澆筑成型所施工飄窗的下飄窗板的下飄窗板成型模板;上飄窗板上部所鋪設的上保溫板通過上保溫板連接件固定在剪力墻上,下飄窗板底部所鋪設的下保溫板通過下保溫板連接件固定在剪力墻上;上飄窗板和下飄窗板均為混凝土板,上飄窗板成型模板和下飄窗板成型模板的內側底部均設置有滴水線成型模具。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施工步驟簡便且施工成本低、施工進度快、施工效果好,能解決現有飄窗施工方式存在的施工進度較慢、施工成本較高、對外界環境的污染較大等問題。
文檔編號E04G13/06GK203008372SQ201320101368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6日
發明者石東浪, 孟建軍, 胡振凱, 曹志龍 申請人:陜西建工集團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