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手混凝土自動漏斗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怪手混凝土自動漏斗結構,具有一容器體,容器體頂端為一開口,容器體往下端收縮,容器體底端設有一封口,封口以一封止板封住,封止板一側樞接于容器體上,使其可往下翻轉,且封止板通過一彎桿接一伸縮控制器,伸縮控制器能為一液壓缸或拉伸機構;在容器體開口的周緣連設有一對耳片,兩耳片間能供穿設有一勾掛桿與一定位桿以與怪手的臂相連結。
【專利說明】怪手混凝土自動漏斗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混凝土的澆灌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怪手混凝土自動漏斗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混凝土澆灌都是引用預拌混凝土車通過管路泵送直接灌漿,在邊坡的施工中,近路邊的可以照樣施作,但是比較高處則無法將管路固定,變通辦法是引用怪手,利用挖土的鏟斗做為容器,倒滿混凝土漿后,隨怪手往上移動,再倒出,有個問題是鏟斗是設計鏟土,鏟斗有齒與大開口,混凝土漿會在移動過程中因晃動而陸續流出,是很不經濟的使用法與結構,為了提供更符合實際需求的物品,創作人乃進行研發,以解決習知使用上易產生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怪手混凝土自動漏斗結構,重新因應怪手的組合特性,研發出裝于怪手上的漏斗,它本身是容器,可以盛裝混凝土漿,到達施作地點,便能打開底部的封口,準確進行澆灌,也能以怪手與本實用新型的漏斗做固定點,將預拌混凝土車經由管路泵送至本實用新型的漏斗頂端開口處直接進行灌漿。 [0004]為達成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技術方案:
[0005]一種怪手混凝土自動漏斗結構,具有一容器體,容器體頂端為一開口,容器體往下端收縮,容器體底端設有一封口,封口以一封止板封住,封止板一側樞接于容器體上,使其可往下翻轉,封止板通過一彎桿接一伸縮控制器,伸縮控制器為一液壓缸或拉伸機構;在容器體開口的周緣連設有一對耳片,兩耳片間能供穿設有一勾掛桿與一定位桿以與怪手的臂相連結。
[0006]為使貴審查委員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茲舉一較佳可行的實施例,并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后,相信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與優點,當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體的了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000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0009]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側視的剖視圖。(未漏時)
[0010]圖4為本實用新型動作實施時之側視的剖視圖。(打開漏時)
[0011]圖5為本實用新型組裝于怪手的實施立體圖。
[0012]【符號說明】
[0013]I容器體11開口 12封口
[0014]13封止板14樞桿 15彎桿[0015]16伸縮控制器17耳片 18勾掛桿
[0016]19定位桿 2怪手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至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怪手混凝土自動漏斗結構,具有一容器體1,容器體I頂端為一開口 11,容器體I往下端收縮,容器體底端設有一封口 12,封口 12以一封止板13封住,封止板13 —側藉一樞桿14 (圖中為后側)樞接于容器體I上,使其可往下翻轉(如圖3至4),且封止板13藉一彎桿15接一伸縮控制器16,伸縮控制器16能為一液壓缸(可接怪手上的液壓裝置)或拉伸機構(可以是一組獨立的電動機組);在容器體I開口 11的周緣(圖中為后緣)連設有一對耳片17,兩耳片17間能供穿設有一勾掛桿18與一定位桿19以與怪手2的臂相連結。勾掛桿18將本實用新型的容器體I樞接于怪手2的臂端處(如圖5);定位桿19供怪手的臂上一帶動器的一端相接,用以控制容器體I的擺動,可以傾倒的更干凈。
[0018]綜上所述的結構,本實用新型運用特殊設計的容器體,完成與鏟斗不同的功用,以供盛裝混凝土漿,能由怪手帶著移動,能倒能漏,上下也都能轉接導管,讓人最容易了解與實施,所以能提供很好的使用性與便利性,為一完全與現有技術不同的機構。
[001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怪手混凝土自動漏斗結構,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容器體,容器體頂端為一開口,容器體往下端收縮,容器體底端設有一封口,封口以一封止板封住,封止板一側樞接于容器體上,使其可往下翻轉,封止板通過一彎桿接一伸縮控制器,在容器體開口的周緣連設有一對耳片,兩耳片間能供穿設有一勾掛桿與一定位桿以與怪手的臂相連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怪手混凝土自動漏斗結構,其特征在于伸縮控制器為一液壓缸或拉伸機構。
【文檔編號】E04G21/04GK203808522SQ201420140400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6日
【發明者】范武城 申請人:范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