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錨具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預應力錨具。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橋梁預應力錨具采用的都是普通的鋼絞線用夾片式錨具即錨環加夾片的結構形式,為了防止預應力鋼絞線從夾片中滑脫導致整個預應力結構失效,傳統的多孔錨具是在錨環的第一端部加一個壓板來限制,但是由于壓板限制結構不穩定,因而這種傳統的壓板式限制方式不能滿足防止預應力鋼絞線從夾片中滑脫的目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預應力錨具,以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
為實現本發明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預應力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可轉動設有圓筒,圓筒下端固定套設有大傘齒輪;所述大傘齒輪與底板通過推力球軸承連接;所述圓筒內設有錨杯,錨杯的外圓面與圓筒的內圓面通過螺紋配合連接;所述錨杯的空心結構為下大上小的圓錐面,錨杯的空心內設有夾片,夾片的外表面與錨杯的圓錐面配合;所述夾片的底面與底板接觸配合;所述底板開設有通孔;所述底板上端設有殼體,殼體的側面可轉動設有小傘齒輪,且小傘齒輪與大傘齒輪配合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無需借助千斤頂,直接通過扳手擰轉小傘齒輪,即可進行預應力筋張拉、應力調節以及放張。大小傘齒輪的轉換設置,便于應力的調節,能達到控制應力誤差少于0.5%的效果,大大提高的錨固精度,保證了試驗要求。無需超張拉,在原有應力水平下,通過扳手擰轉小傘齒輪,即可對以張拉預應力筋進行放張。本發明操作方便、精度高、經濟實惠。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預應力錨具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所示出了本發明提供的預應力錨具,包括混凝土1、鋼絞線8、底板2、推力球軸承3、大傘齒輪4、圓筒5、錨杯6、殼體7、夾片9及小傘齒輪10。所述底板2上端可轉動設有圓筒5,圓筒5下端固定套設有大傘齒輪4;所述大傘齒輪4與底板2通過推力球軸承3連接;所述圓筒5內設有錨杯6,錨杯6的外圓面與圓筒5的內圓面通過螺紋配合連接;所述錨杯6的空心結構為下大上小的圓錐面,錨杯6的空心內設有夾片9,夾片9的外表面與錨杯6的圓錐面配合;所述夾片9的底面與底板2接觸配合;所述底板2開設有通孔;所述底板2上端設有殼體7,殼體7的側面可轉動設有小傘齒輪10,且小傘齒輪10與大傘齒輪4配合連接;所述底板2固定在混凝土1上,鋼絞線8穿過底板2的通孔與夾片配合。
無需借助千斤頂,直接通過扳手擰轉小傘齒輪10,即可進行預應力筋張拉、應力調節以及放張。大小傘齒輪的轉換設置,便于應力的調節,能達到控制應力誤差少于0.5%的效果,大大提高的錨固精度,保證了試驗要求。無需超張拉,在原有應力水平下,通過扳手擰轉小傘齒輪,即可對以張拉預應力筋進行放張。本發明操作方便、精度高、經濟實惠。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