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停車場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安全循環停車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的停車場都是露天或地下停車場,地下停車場造價成本高,不宜推廣,停車數也少,露天停車場也存在停車數量少,對停車不具有防護作用,再者汽車停靠后,車主常常忘記車內有熟睡的兒童或狗兒等生物,導致兒童或狗兒等生物被悶死,所以有必要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使用簡單、停車數量大、成本低、能防護車體,對車體進行熱成像,保障安全的循環停車系統。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安全循環停車系統,包括框架、傳動裝置、電氣控制裝置、載車裝置和傳輸軌道,所述框架內水平設置有多個隔層,所述傳動裝置呈橢圓環狀豎直可轉動的置于所述框架內,所述電氣控制裝置固定置于所述框架內,且其處于所述傳動裝置的一側,所述電氣控制裝置控制所述傳動裝置轉動,所述載車裝置設置有多個,可分別供汽車駛入,多個所述載車裝置的上端均與所述傳動裝置活動連接,所述傳輸軌道呈橢圓環狀豎直的置于所述框架內,且其緊貼所述框架內側壁,所述傳輸軌道位于所述傳動裝置外,所述傳動裝置轉動帶動多個所述載車裝置沿所述傳輸軌道移動,將所述載車裝置上的汽車載到所述隔層上;每個所述隔層上均設置有紅外熱像儀,多個所述紅外熱像儀通過線路連接有處理器,所述處理器連接有顯示器,所述顯示器處于所述框架的下部,所述紅外熱像儀用于對隔層上的車輛進行檢測,生成檢測信號,所述處理器對檢測信號進行處理,生成成像信號,所述顯示器用于對成像信號進行顯示。
進一步,還包括停位固定裝置,所述停位固定裝置置于所述框架內側下端面上,且其處于所述載車裝置的一側。
進一步,還包括計數裝置,所述計數裝置固定置于所述框架的內側壁上。
進一步,所述電氣控制裝置包括伺服電機和控制開關,所述控制開關與所述伺服電機連接,所述伺服電機輸出軸轉動帶動所述傳動裝置轉動。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電氣控制裝置能自動控制傳動裝置帶動載車裝置沿軌道裝置移動,能自動將載車裝置內的車體載到上部不同隔層上,實現單位空間內停放多部汽車,框架能有效防護框架內的汽車,避免汽車被風吹日曬,停位固定裝置能固定載車裝置在框架的下部,方便汽車駛入載車裝置內;計數裝置能對框架內的汽車進行計數;通過紅外熱像儀、處理器和顯示器協調運作,能在汽車停車到位后,紅外熱像儀對汽車進行熱成像,通過顯示器進行顯示,及時發現車內生物,保障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安全循環停車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紅外熱像儀、處理器和顯示器的模塊框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框架,2、傳動裝置,3、電氣控制裝置,4、載車裝置,5、傳輸軌道,6、隔層,7、停位固定裝置,8、計數裝置,9、紅外熱像儀,10、處理器,11、顯示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安全循環停車系統,包括框架1、傳動裝置2、電氣控制裝置3、載車裝置4和傳輸軌道5,所述框架1內水平設置有多個隔層6,所述傳動裝置2呈橢圓環狀豎直可轉動的置于所述框架1內,所述電氣控制裝置3固定置于所述框架1內,且其處于所述傳動裝置2的一側,所述電氣控制裝置3控制所述傳動裝置2轉動,所述載車裝置4設置有多個,可分別供汽車駛入,多個所述載車裝置4的上端均與所述傳動裝置2活動連接,所述傳輸軌道5呈橢圓環狀豎直的置于所述框架1內,且其緊貼所述框架1內側壁,所述傳輸軌道5位于所述傳動裝置2外,所述傳動裝置2轉動帶動多個所述載車裝置4沿所述傳輸軌道5移動,將所述載車裝置4上的汽車載到所述隔層6上;每個所述隔層6上均設置有紅外熱像儀9,多個所述紅外熱像儀9通過線路連接有處理器10,所述處理器10連接有顯示器11,所述顯示器11處于所述框架1的下部,所述紅外熱像儀9用于對隔層6上的車輛進行檢測,生成檢測信號,所述處理器10對檢測信號進行處理,生成成像信號,所述顯示器11用于對成像信號進行顯示。
還包括停位固定裝置7,所述停位固定裝置7置于所述框架1內側下端面上,且其處于所述載車裝置4的一側。
還包括計數裝置8,所述計數裝置8固定置于所述框架1的內側壁上。
所述電氣控制裝置3包括伺服電機和控制開關,所述控制開關與所述伺服電機連接,所述伺服電機輸出軸轉動帶動所述傳動裝置2轉動。
實施本裝置,將汽車駛入載車裝置4內,電氣控制裝置3能自動控制傳動裝置2帶動載車裝置4沿軌道裝置5移動,能自動將載車裝置4內的車體載到上部不同隔層6上,實現單位空間內停放多部汽車,框架1能有效防護框架內的汽車,避免汽車被風吹日曬,停位固定裝置7能固定載車裝置4在框架的下部,方便汽車駛入載車裝置4內;計數裝置8能對框架1內的汽車進行計數;通過紅外熱像儀9、處理器70和顯示器11協調運作,能在汽車停車到位后,紅外熱像儀9對汽車進行熱成像,通過顯示器11進行顯示,及時發現車內生物,保障安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