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陶瓷飾品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陶瓷珠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陶瓷是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封裝化合物,經過成形和高溫燒結制成的無機化合物構成的多相固體材料。
目前,精密陶瓷主要用于制作電路基片、線圈骨架、電子管插座、高壓絕緣瓷、火箭的前錐體等。中國專利文獻CN104045360A公開了一種發明名稱為″一種精密陶瓷飾品的成型加工方法″,在該方法中,根據要加工的飾品的尺寸和形狀設計模具,然后制作毛坯燒結成型。在該專利中,陶瓷飾品是一體加工成型的,但是由于陶瓷在燒結的過程中,容易發生收縮,往往燒結成型的產品與燒結前的毛坯具有一定的差別,這對于具有高精度的陶瓷飾品來說,是很難控制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陶瓷珠寶的加工方法的加工方法,以提高陶瓷產品加工后的精密程度,以達到陶瓷精密裝配的要求。本發明是采用如下方案實現的:
一種陶瓷珠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分別燒制陶瓷珠寶的上殼和下殼,采用數控銑床對上殼和下殼的配合位分別精加工,然后將上殼和下殼配合安裝。
優選地,方法還包括,對精加工后陶瓷珠寶的上殼的外表面和下殼的外表面進行拋光處理。
更優選地,采用數控銑床對坯體加工時,對珠寶的上殼和下殼分別預留拋光層,拋光時對拋光層進行拋光。
更優選地,拋光層的厚度為0.1±0.02mm。
更優選地,根據陶瓷原料的燒結收縮率和預設數據,計算陶瓷坯體的大小,并以計算出陶瓷坯體的大小燒制陶瓷珠寶的上殼和下殼。
更優選地,陶瓷原料為氧化鋯、氧化銅、氧化鐵、氧化鈷、氧化錳中的至少一種。
更優選地,陶瓷原料為氧化鋯粉末。
在本發明中,陶瓷珠寶的加工中,將陶瓷珠寶分為兩部分,分別對其進行加工,然后再將兩個部分配位安裝,這樣陶瓷珠寶更易于控制其細微的結構,能達到預設精度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陶瓷珠寶上殼的內表面
圖2陶瓷珠寶下殼的內表面
圖3陶瓷珠寶上殼的縱側面剖視圖
圖4陶瓷珠寶下殼的縱側面剖視圖
圖5陶瓷珠寶的側面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本實施例是列舉一個陶瓷珠寶加工成型的實施例,其步驟如下:
第一步,素坯制作,按照工藝要求,陶瓷原料可選擇氧化鋯、氧化銅、氧化鐵、氧化鈷、氧化錳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并將其磨成細粉,然后將原料細粉裝入模具,其中模具分為上殼的模具和下殼的模具,由于氧化鋯、氧化銅、氧化鐵、氧化鈷、氧化錳的收縮率均在20%~30,因此模具要比預設陶瓷珠寶的形狀大30%。
將陶瓷原料粉末在模具中保持一段時間后,形成陶瓷素坯。
步驟二,將素坯在1000℃左右的溫度下燒結一段時間,然后冷卻形成了燒結后的上殼和下殼,此時的上殼和下殼都不是標準規格的珠寶殼體,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精密加工。
步驟三,CNC加工,將陶瓷珠寶的上殼和下殼置于數控銑床內加工,加工部位包括:
1)如圖1、圖3、圖5中陶瓷珠寶上殼的配合位11,圖2、圖4、圖5中陶瓷珠寶下殼的配合位21,配合位11和配合位21用來精密配合,以便將上殼和下殼精密扣合在一起,因此精度需求很高。
2)如圖3、圖5中陶瓷珠寶上殼1的外層預留的拋光層12,圖4、圖5中陶瓷珠寶下殼2的外層預留的拋光層22,CNC加工后,預留的拋光層為0.1±0.02mm,以便進一步做拋光處理。
步驟四,拋光,將步驟三中陶瓷珠寶上殼1預留的拋光層12和下殼2預留的拋光層22進行拋光處理,拋光后,拋光層去除,形成了精密的陶瓷珠寶的外殼。
步驟五,將陶瓷珠寶的上殼1的配合位11和下殼2的配合位21緊密配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陶瓷珠寶。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