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密封系統,具體的說,是一種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單元板塊間對壓式膠條密封系統。
背景技術:
裝配式建筑外圍護系統是建筑的外墻圍護,是現代大型和高層建筑常用的帶有裝飾效果的輕質墻體。裝配式建筑外圍護系統的單元板塊直接安裝在主體結構上,而無論是插接還是對接,單元板塊在上下左右的對接處以及單元板塊間的十字接口處均存在連接縫隙,導致外圍護系統的雨水滲漏現象較為突出。因此,相鄰的單元板塊之間的密封效果直接影響了外圍護系統的整體性能和使用壽命。現有的處理方法是在相鄰的單元板塊之間的接縫處進行打膠,作密封防水處理,但是由于是現場操作,施工質量難以保證,打膠不均勻時易影響外圍護系統的外飾美觀,并且膠體在長期使用后,易出現硬化、老化等現象,密封性能降低,導致單元板塊漏水等問題。因此,如何在設計時保證好上述連接縫隙處的密封效果是保證外圍護系統水密性和氣密性的關鍵。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設計了一種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單元板塊間對壓式膠條密封系統,能夠有效提升外圍護系統的氣密性和水密性,并且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操作方便快捷、外飾整齊美觀。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單元板塊間對壓式膠條密封系統,所述單元板塊的四周設置有邊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邊框上沿其寬度方向設置有膠條Ⅰ和膠條Ⅱ,所述膠條Ⅰ和膠條Ⅱ均包括密封面和安裝面,所屬膠條Ⅰ的密封面上設置有密封突起Ⅰ,所屬膠條Ⅱ的密封面上設置有密封突起Ⅱ,所述相鄰的單元板塊通過膠條Ⅰ的密封突起Ⅰ間的接觸對壓實現第一道密封,通過所述膠條Ⅱ的密封突起Ⅱ間的接觸對壓實現第二道密封。
上述膠條Ⅰ的密封面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密封突起Ⅰ,所述密封突起Ⅰ沿密封面的寬度方向間隔設置,所述密封突起Ⅰ遠離相鄰密封突起Ⅰ的一側設置有弧形連接段,所述安裝面整體為一平面,所述安裝面上外伸有楔形的固定支腿,所述單元板塊上設置有用以卡入固定支腿的安裝槽,所述固定支腿嵌入安裝槽內以固定連接在所述單元板塊上。
上述膠條Ⅱ的密封面上設置有密封突起Ⅱ,所述密封突起Ⅱ的兩側設置有弧形連接段,所述安裝面整體為一平面。
上述單元板塊由前到后依次為固定連接的前面板、巖棉板和后面板,所述膠條Ⅰ設置于所述單元板塊間前面板與巖棉板的連接處,所述膠條Ⅱ設置于所述巖棉板與后面板的連接處的前方,膠條Ⅰ靠近室外環境,作為第一道密封結構,膠條Ⅱ靠近室內環境,作為第二道密封結構,有效增強了外圍護系統的密封性能。
上述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單元板塊間對壓式膠條密封系統還包括L形連接件,所述L形連接件包括垂直連接的連接段Ⅰ和連接段Ⅱ,所述連接段Ⅰ插入所述后面板與巖棉板之間的間隙中,所述連接段Ⅱ與單元板塊的邊框相連接,所述膠條Ⅱ的安裝面與連接段Ⅱ相連接,該L形連接件通過支撐固定膠條Ⅱ,能夠有效防止膠條Ⅱ的脫落。
上述膠條Ⅰ采用三元乙丙膠,其具有卓越的耐臭氧老化性、耐氣候老化性、耐熱老化性、耐水性,可以長期在陽光、潮濕、寒冷的自然環境中使用。
上述密封突起Ⅰ的截面設置為半圓形或半橢圓形,所述密封突起Ⅱ的截面設置為半圓形或半橢圓形,在相鄰單元板塊間的密封突起Ⅰ之間接觸對壓時,密封突起Ⅰ發生彈性變形,形成第一道密封墻,能夠增強外圍護系統的氣密性和水密性,同理,在相鄰單元板塊間的密封突起Ⅱ之間接觸對壓時,密封突起Ⅱ發生彈性變形,形成第二道密封墻。
上述單元板塊間的膠條Ⅰ接觸對壓后接觸面Ⅰ的截面為倒置的帽形,所述單元板塊間的膠條Ⅱ接觸對壓后接觸面Ⅱ的截面為倒置的帽形。
上述接觸面Ⅰ采用耐候密封件封修處理,尤其是對暴露在室外壞境中的部分進行耐候密封膠封修處理,能夠進一步阻擋日光中紫外線對膠條的老化影響,延長膠條Ⅰ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可通過上述方案得出:(1)本發明中設置有膠條Ⅰ和膠條Ⅱ,分別通過板塊間膠條Ⅰ的密封突起Ⅰ之間的對壓、膠條Ⅱ的密封突起Ⅱ之間的對壓實現第一道密封和第二道密封,大幅增強了外圍護系統的氣密性和水密性,有效解決了雨水滲漏問題;(2)本發明取代了傳統的打膠密封的做法,現場無需打膠,操作方便快捷、安裝質量得以把控、提高了施工效率,縮短了工期;(3)采用膠條Ⅰ和膠條Ⅱ進行密封,相比于現有的打膠密封,外圍護系統外飾整齊、美觀、大方;(4)本發明提供的密封形式,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給其他工程提供了相應參考,值得推廣。
由此可見,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其實施的有益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膠條Ⅰ的截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膠條Ⅱ的截面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L形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后面板,2為巖棉板,3為前面板,4為膠條Ⅰ,5為接觸面Ⅰ,6為耐候密封膠,7為安裝槽,8為L形連接件,9為連接面Ⅱ,10為膠條Ⅱ,4-1為安裝面,4-2為密封面,4-3為密封突起Ⅰ,4-4弧形連接段,4-5為固定支腿,8-1為連接段Ⅰ,8-2為連接段Ⅱ,9為接觸面Ⅱ,10-1為安裝面,10-3為密封突起Ⅱ,10-4為弧形連接段。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附圖來詳細解釋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單元板塊間對壓式膠條密封系統,單元板塊由前到后依次為固定連接的前面板3、巖棉板2和后面板1,單元板塊的四周設置有邊框,邊框上沿其寬度方向設置有膠條Ⅰ4和膠條Ⅱ10,膠條Ⅰ4包括密封面4-2和安裝面4-1,膠條Ⅰ4的密封面4-2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密封突起Ⅰ4-3,密封突起Ⅰ4-3的截面設置為半圓形或半橢圓形,密封突起Ⅰ4-3沿密封面的寬度方向間隔設置,密封突起Ⅰ4-3遠離相鄰密封突起Ⅰ4-3的一側設置有弧形連接段4-4,安裝面4-1整體為一平面,安裝面4-1上外伸有楔形的固定支腿4-5,單元板塊上設置有用以卡入固定支腿4-5的安裝槽7,固定支腿4-5嵌入安裝槽7內以固定連接在所述單元板塊上。膠條Ⅰ4設置于所述單元板塊間前面板3與巖棉板2的連接處,即膠條Ⅰ4靠近室外環境,相鄰的單元板塊間的密封突起Ⅰ4-3之間接觸對壓時,密封突起Ⅰ4-3發生彈性變形,形成第一道密封墻,實現第一道密封。
膠條Ⅱ10包括密封面和安裝面10-1,其密封面上設置有密封突起Ⅱ10-3,密封突起Ⅱ10-3的截面設置為半圓形或半橢圓形,密封突起Ⅱ10-3的兩側設置有弧形連接段10-4,所述安裝面10-1整體為一平面。該單元板塊上還安裝有L形連接件8,該L形連接件8包括垂直連接的連接段Ⅰ8-1和連接段Ⅱ8-2,連接段Ⅰ8-1插入后面板1與巖棉板2之間的間隙中,連接段Ⅱ8-2與單元板塊的邊框相連接,膠條Ⅱ10的安裝面10-1與連接段Ⅱ8-2相連接,該L形連接件8能夠支撐固定膠條Ⅱ10,防止膠條Ⅱ10的脫落。膠條Ⅱ10設置于所述巖棉板2與后面板1的連接處的前方,即膠條Ⅱ10靠近室內環境,在相鄰單元板塊間的密封突起Ⅱ10-3之間接觸對壓時,密封突起Ⅱ發生彈性變形,形成第二道密封墻。
上述膠條Ⅰ4采用三元乙丙膠,其具有卓越的耐臭氧老化性、耐氣候老化性、耐熱老化性、耐水性,可以長期在陽光、潮濕、寒冷的自然環境中使用。單元板塊間的膠條Ⅰ4接觸對壓后接觸面Ⅰ5的截面為倒置的帽形,單元板塊間的膠條Ⅱ10接觸對壓后接觸面Ⅱ9的截面為倒置的帽形。對接觸面Ⅰ5進行耐候密封膠封修處理,尤其是暴露在室外壞境中的部分,能夠進一步阻擋日光中紫外線對膠條的老化影響,延長膠條Ⅰ4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可通過上述方案得出:(1)本發明中通過分別設置膠條Ⅰ4和膠條Ⅱ10,分別通過板塊間膠條Ⅰ4的密封突起Ⅰ4-3之間的對壓、膠條Ⅱ10的密封突起Ⅱ10-3之間的對壓實現第一道密封和第二道密封,大幅增強外圍護系統的氣密性和水密性,有效解決了雨水滲漏現象;(2)本發明取代了傳統單的打膠密封的做法,現場無需打膠,操作方便快捷,安裝質量得以把控,提高了施工效率,縮短工期;(3)采用膠條Ⅰ4和膠條Ⅱ10進行密封,相比于現有的打膠密封,外圍護系統外飾整齊、美觀;(4)本發明提供的密封形式,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給其他工程提供了相應參考,值得推廣。
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