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混凝土柱粘鋼加固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混凝土柱的加固通常有兩種做法:一是直接提高柱的豎向抗壓能力的方法,例如增大截面或粘貼鋼板、角鋼等型鋼,如圖1和圖2所示,通過增大的截面或粘貼的型鋼直接承受一定的豎向荷載,因此加固后柱的總體抗壓能力得到提高。二是通過對混凝土柱施加橫向的約束,間接提高柱的豎向抗壓能力的方法,例如在柱身粘貼高強纖維布加固,如圖3所示。粘貼的纖維布并不是直接承受豎向壓力,而是限制混凝土柱豎向受壓后出現的橫向膨脹變形,從而產生橫向的約束力。這種約束力會使得混凝土柱處于三向受壓狀態,而三向受壓的混凝土柱的豎向抗壓能力會得到顯著提高,因此加固后柱的總體抗壓能力也得到提高。
但是增大截面加固方法占用較大的額外空間,混凝土現澆和養護工作量較大;而粘貼型鋼的加固方法:主要用于矩形柱的加固,型鋼在樓層節點處需要貫穿,型鋼與原混凝土柱之間的縫隙注漿時易漏漿,難度較大;粘貼纖維布的加固方法:主要用于圓形柱的加固,粘貼用的結構膠存在老化問題,纖維布較脆弱,易損傷。
而鋼材是更容易接受的一種加固材料,更經濟可靠。但是目前利用鋼材進行加固主要采用的是豎向粘貼型鋼的加固方法,還沒有類似粘貼纖維布的橫向粘貼鋼板箍的加固方法。這主要是由于鋼材的剛度大,因此彎制、加工難度較大不方便,尤其是尺寸較大時;同時很難像纖維布一樣緊密包裹在待加固柱的外部,兩者之間存在間隙、接觸不緊密。
因此,現有技術有待于更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種混凝土柱粘鋼加固方法,在節省成本的前提下,提高混凝土柱的橫向約束度。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方案包括:
一種混凝土柱粘鋼加固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A、根據待加固柱的參數值制作相應的加固鋼板箍,將待加固柱的表面上的凸角處磨平,然后將多個加固鋼板箍依次焊接定位在待加固柱上,加固鋼板箍內表面與待加固柱的外表面之間存在間隙;
B、通過包裹措施將加固鋼板箍與待加固柱包覆,使上述間隙形成包覆空間,然后從下往上依次向包覆空間內注漿,將加固鋼板箍與待加固柱之間的間隙填充密實;
C、待漿液凝固后拆除上述包裹措施,使加固鋼板箍與待加固柱成為一體。
所述的混凝土柱粘鋼加固方法,其中,上述待加固柱是斷面為圓形的混凝土柱或斷面為矩形的混凝土柱。
所述的混凝土柱粘鋼加固方法,其中,上述加固鋼板箍包括第一半箍與第二半箍,第一半箍與第二半箍相扣合形成所述加固鋼板箍。
所述的混凝土柱粘鋼加固方法,其中,上述步驟B中的包裹措施為:通過鋼條、鋼筋或塑膠條封堵住相臨加固鋼板箍之間的縫隙,其鋼條、鋼筋或塑膠條上均勻布置有多個注漿孔。
所述的混凝土柱粘鋼加固方法,其中,上述步驟B中的包裹措施為:通過薄鋼板或板材包裹整個待加固柱,薄鋼板或板材上均勻布置有多個注漿孔。
所述的混凝土柱粘鋼加固方法,其中,上述步驟A中具體的還包括:在待加固柱的外表面涂覆有粘合劑。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混凝土柱粘鋼加固方法,利用近圓形的加固鋼板箍約束在待加固柱的外側,通過加固鋼板箍對待加固柱施加橫向的約束,間接提高待加固柱的豎向抗壓能力,整個柱由多個加固鋼板箍約束,加固鋼板箍之間留有間隙,這樣可以將多個加固鋼板箍均勻布置在待加固柱上,并且能更好地對待加固柱施加橫向約束;為了保證原待加固柱與加固鋼板箍之間的可靠接觸,在兩者的空隙內高壓注漿。本發明方法與通常的豎向粘貼型鋼的加固方法不同,在橫向粘貼鋼板箍,通過施加橫向約束來加固柱;而且加固鋼板箍由多個組成,加固鋼板箍之間留有一定間距,這樣可以更好地提供橫向約束;加固鋼板箍與待加固柱之間的間隙通過高壓注漿的施工方法來充填密實,實現了在節省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了混凝土柱的橫向約束度。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混凝土柱增大截面加固方法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中混凝土柱粘貼型鋼加固方法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現有技術中混凝土柱粘貼纖維布加固方法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加固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中加固鋼板箍拆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中加固鋼板箍閉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中待加固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中加固鋼板箍與待加固柱結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中包覆在整個鋼板箍外側來封閉加固鋼板箍之間縫隙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中堵縫方式來封閉加固鋼板箍之間縫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混凝土柱粘鋼加固方法,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混凝土柱粘鋼加固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根據待加固柱1的參數值制作相應的加固鋼板箍2,將待加固柱1的表面上的凸角處磨平,然后將多個加固鋼板箍2依次焊接定位在待加固柱1上,加固鋼板箍2內表面與待加固柱1的外表面之間存在間隙;
步驟B:通過包裹措施將加固鋼板箍2與待加固柱1包覆,使上述間隙形成包覆空間,然后從下往上依次向包覆空間內注漿,將加固鋼板箍2與待加固柱1之間的間隙填充密實;
步驟C:待漿液凝固后拆除上述包裹措施,如圖4所示的,使加固鋼板箍2與待加固柱1成為一體。
更進一步的,如圖7所示的,上述待加固柱1是斷面為圓形的混凝土柱或斷面為矩形的混凝土柱。
在本發明的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的,上述加固鋼板箍包括第一半箍3與第二半箍4;如圖6所示的,第一半箍3與第二半箍4相扣合形成所述加固鋼板箍2。
更進一步的,如圖9所示與圖10所示的,上述步驟B中的包裹措施為:通過鋼條、鋼筋或塑膠條封堵住相臨加固鋼板箍2之間的縫隙,縫隙可以是圓環形的,也可以S環形的,或者其他合適的形狀;是其鋼條、鋼筋或塑膠條上均勻布置有多個注漿孔5。又或者通過薄鋼板或板材包裹整個待加固柱1,薄鋼板或板材上均勻布置有多個注漿孔5。而且上述步驟A中具體的還包括:在待加固柱1的外表面涂覆有粘合劑,以提高加固鋼板箍2與待加固柱1的結合度。
為了更進一步的描述本發明,以下列舉更詳盡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1、如圖5與圖6所示的,根據待加固柱1的參數值制作相應的加固鋼板箍2,兩個半圓形的鋼板箍最后焊接成為一個環形鋼板箍。鋼板箍的直徑略大于未加固的待加固柱1的外徑,具體尺寸根據設計確定,鋼板箍可以是圓形或近圓形。
2、如圖7所示的,待加固柱1可以是圓形柱,也可以是矩形柱。矩形柱需要處理棱角,變成近似圓形或橢圓形。鑿除柱外表層的部分混凝土和凸角,清理干凈,露出堅實的混凝土層,必要時刷涂增強混凝土粘結能力的界面處理劑。
3、如圖8所示的,兩個半圓形鋼板箍套在待加固柱1上,對接焊為一個環形的加固鋼板箍2。依次完成所有鋼板箍的焊接,然后固定位置。固定加固鋼板箍2在待加固柱1上的位置,可以將加固鋼板箍2直接與待加固柱1連接固定,也可以在外部將加固鋼板箍2臨時固定。就位后的加固鋼板箍2之間保持5-10mm的縫隙,同時加固鋼板箍2與待加固混凝土柱之間保持1-3cm的間隙。
4、為了防止后注漿時漏漿,封閉加固鋼板箍2之間留有的縫隙。封閉縫隙是加固施工的一個重要內容,可以有兩種做法。如圖10所示的,一種做法是利用鋼條、鋼筋、塑膠條等材料來堵縫,堵縫材料要有一定的強度,保證在注漿時不漏漿、不變形。如圖9所示的,再一種做法是利用薄鋼板或類似材料緊密包覆在整個鋼板箍的外側,薄鋼板的厚度以便于彎折、包覆、施工、并且不易變形為準。封閉間隙時應留多個注漿孔5。
5、通過預留的注漿孔5,從下至上依次注漿,將加固鋼板箍2與待加固柱1之間的縫隙充填密實。
6、注漿后進行正常養護,養護完成后,填充在加固鋼板箍2之間、影響變形的鋼筋、鋼條等剛性填縫材料需要拆除,膠條等柔性材料可以保留,如圖4所示的,得到加固柱。
當然,以上說明僅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本發明并不限于列舉上述實施例,應當說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說明書的教導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顯變形形式,均落在本說明書的實質范圍之內,理應受到本發明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