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結構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鋼柱與混凝土梁的混合結構體系。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建筑空間設計形式的多樣化,結構轉換構件的設置越來越多,特別是經常需要在混凝土梁上設置鋼柱。眾所周知,混凝土梁上的施工空間狹小,同時由于鋼柱自身的重量,在安裝的時候,很難快速、準確地將鋼柱安裝在預定的位置。現有技術中,往往需要花費較多的人力、時間以及較多的輔助安裝設備來完成這類安裝作業。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一種快捷、實用的解決辦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鋼柱與混凝土梁的混合結構體系,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難以在狹小空間快速、準確地將鋼柱安裝在預定的位置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鋼柱與混凝土梁的混合結構體系,包括鋼柱、混凝土梁以及梁柱間連接件,所述梁柱間連接件由卡件和梁套筒組成,所述卡件上端為方形鋼板,在方形鋼板的下面焊接有十字形鋼板,方形鋼板的中心與十字形鋼板的交叉線上端點重合;所述梁套筒與所述卡件上的十字形鋼板的下端面相焊接。
較佳地,所述卡件上面的方形鋼板的四個角處各開有一個通孔。
較佳地,所述鋼柱上設有四個螺紋孔;所述四個螺紋孔的位置與所方形鋼板上的四個通孔的位置一一對應。
較佳地,所述梁套筒口徑大小與所述混凝土梁口徑大小相匹配;所述梁套筒口徑大小與所述卡件口徑大小相匹配。
較佳地,所述混凝土梁內設有多根鋼筋,所述鋼筋的外部帶有彎頭;所述彎頭從方形鋼板和梁套筒之間的間隙穿出,與梁套筒的外側面相焊接。
較佳地,所述鋼柱為圓柱,卡件上面的方形鋼板為曲面結構,曲面的弧度與圓柱表面相匹配。
較佳地,所述鋼柱為矩形柱,卡件上面的方形鋼板為方形結構。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鋼柱與混凝土梁的混合結構體系,包括鋼柱、混凝土梁以及梁柱間連接件,其中梁柱間連接件由卡件和梁套筒組成,卡件上面為方形鋼板,在方形鋼板的下面焊接有十字形鋼板,梁套筒與所述卡件上的十字形鋼板的四個豎直邊相焊接;本實用新型在工作的過程中,通過提前把梁柱間連接件澆筑在混凝土梁上,然后直接用螺栓連接卡件與鋼柱,從而達到了將鋼柱快速、準確地安裝在預定的位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鋼柱與混凝土梁的混合結構體系。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裝配后立體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鋼柱,2-螺紋孔,3-梁套筒,4-混凝土梁,5-卡件,51-方形鋼板,52-十字形鋼板,53-通孔,6-鋼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鋼柱與混凝土梁的混合結構體系,包括鋼柱1、混凝土梁4以及梁柱間連接件,所述梁柱間連接件由卡件5和梁套筒3組成;所述卡件5上端為方形鋼板51,在方形鋼板51的下面焊接有十字形鋼板52,方形鋼板51的中心與十字形鋼板52的交叉線上端點重合;所述梁套筒3與所述卡件5上的十字形鋼板52的下端面相焊接;所述梁套筒3的上表面與所述卡件5上的方形鋼板51下表面之間留有間隙。本實用新型混合結構體系,通過提前把梁柱間連接件澆筑在混凝土梁上,然后直接用螺栓連接卡件與鋼柱,從而達到了將鋼柱快速、準確地安裝在預定的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卡件5上面的方形鋼板51的四個角處各開有一個通孔53。
進一步地,所述鋼柱1上設有四個螺紋孔2;所述四個螺紋孔2的位置與所方形鋼板51上的四個通孔53的位置一一對應。
進一步地,所述梁套筒3口徑大小與所述混凝土梁4口徑大小相匹配;所述梁套筒3口徑大小與所述卡件5口徑大小相匹配。
進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梁4內設有多根鋼筋6,所述鋼筋6的外部帶有彎頭;所述鋼筋6彎頭從方形鋼板51和梁套筒3之間的間隙穿出,與梁套筒3的外側面相焊接。
進一步地,所述鋼柱1為圓柱,卡件5上面的方形鋼板51為曲面結構,曲面的弧度與圓柱表面相匹配。
進一步地,所述鋼柱1為矩形柱,卡件5上面的方形鋼板51為方形結構。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鋼柱與混凝土梁的混合結構體系,包括鋼柱、混凝土梁以及梁柱間連接件,其中梁柱間連接件由卡件和梁套筒組成,卡件上面為方形鋼板,在方形鋼板的下面焊接有十字形鋼板,梁套筒與所述卡件上的十字形鋼板的四個豎直邊相焊接;本實用新型在工作的過程 中,通過提前把梁柱間連接件澆筑在混凝土梁上,然后直接用螺栓連接卡件與鋼柱,從而達到了將鋼柱快速、準確地安裝在預定的位置。
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幾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