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適用于裝配式梁柱后澆段的模板及其安裝方法。
背景技術:
對于預制裝配式預制梁柱節點,通常使用后澆的方法進行連接。傳統拼裝式混凝土模板雖然具有靈活方便等優點,但是在施工時要通過木條鋼箍進行加固支撐,并且要在后澆段處下部搭設支撐體系,占用場地并降低了施工效率,增加了工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可避免傳統模板帶來的弊端,提高施工效率。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適用于裝配式梁柱后澆段的模板,包括:
U型鋼模板,由底板和與所述底板連接的兩塊側板組成,所述底板與兩塊側板圍成U型凹槽,每塊側板的兩端對應開設有螺栓孔;
預埋于待連接的裝配式梁或柱的邊緣的套管,其中,所述螺栓孔位置與套管的位置相一致;
穿過所述U型鋼模板上的螺栓孔及所述套管的螺桿,和固定所述螺桿的螺帽。
進一步的,在上述模板中,所述U型凹槽的尺寸與待連接的裝配式梁或柱尺寸一致。
進一步的,在上述模板中,所述螺栓孔和套管的孔徑與所述螺桿的直徑一致。
進一步的,在上述模板中,所述U型凹槽內形成的后澆段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
進一步的,在上述模板中,所述待連接的裝配式梁或柱的邊緣還設置有凹口。
進一步的,在上述模板中,各凹口的形狀保持一致。
進一步的,在上述模板中,所述底板與兩塊側板焊接連接。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面,提供一種適用于裝配式梁柱后澆段的模板安裝方法,包括:
在工廠制作裝配式梁或柱,在裝配式梁或柱的邊緣預埋套管;
制作U型鋼模板,其中,所述U型鋼模板由底板和與所述底板連接的兩塊側板組成,所述底板與兩塊側板圍成U型凹槽,在每塊側板的兩端對應開設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位置與所述套管的位置相一致;
在現場吊裝裝配式梁或柱到預定位置;
將所述U型鋼模板擺放至裝配式梁或柱的節點處,將所述螺桿穿過所述U型鋼模板上的螺栓孔及所述套管,用螺帽將U型鋼模板固定于裝配式梁或柱之間;
在所述底板與兩塊側板圍成U型凹槽內澆筑混凝土形成后澆段;
根據標準條件養護所述后澆段;
松開螺帽將螺桿取出,拆卸下U型鋼模板,對裝配式梁或柱的邊緣的套管孔進行修補。
進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U型凹槽的尺寸與待連接的裝配式梁或柱尺寸一致。
進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螺栓孔和套管的孔徑與所述螺桿的直徑一致。
進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U型凹槽內形成的后澆段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
進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待連接的裝配式梁或柱的邊緣設置有凹口。
進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各凹口的形狀保持一致。
進一步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底板與兩塊側板焊接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適用于裝配式梁柱后澆段的模板在裝配式梁柱體系下,通過穿過所述U型鋼模板上的螺栓孔及所述套管的螺桿,和固定所述螺桿的螺帽,實現利用螺桿和螺帽固定模板,減少了加固木條和鋼管的使用,減少了下部支撐,節約了材料消耗,從而將裝配式梁或柱的模板的兩端分別與待連接的兩根裝配式梁或柱固定連接,即將模板固定于裝配式梁或柱之間,從而將模板固定在裝配式梁或柱的節點處,不需要使用木條鋼箍等材料對模板進行支撐和加固,免除后澆段下部支撐,拼接時靈活方便,拆卸容易,減少成本,可避免傳統模板帶來的弊端,安裝后即能保證施工質量,又能提高施工效率,節點澆筑養護完成后,便可拆除螺桿和模板,重復使用,本發明尤其適用于在裝配式梁柱體系下的梁柱節點施工。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適用于裝配式梁柱后澆段的模板的安裝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處沿裝配式梁柱軸向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和2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適用于裝配式梁柱后澆段的模板,包括:
U型鋼模板1,由底板11和與所述底板11連接的兩塊側板12組成,所述底板11與兩塊側板12圍成U型凹槽,每塊側板11、12的兩端對應開設有螺栓孔;
預埋于待連接的裝配式梁2或柱3的邊緣的套管4,其中,所述螺栓孔位置與套管4的位置相一致,保證孔徑正好能使螺桿穿過;
穿過所述U型鋼模板1上的螺栓孔及所述套管4的螺桿5,和固定所述螺桿5的螺帽6。本發明的適用于裝配式梁柱后澆段的模板在裝配式梁柱體系下,通過穿過所述U型鋼模板上的螺栓孔及所述套管的螺桿,和固定所述螺桿的螺帽,實現利用螺桿和螺帽固定模板,減少了加固木條和鋼管的使用,減少了下部支撐,節約了材料消耗,從而將裝配式梁或柱的模板的兩端分別與待連接的兩根裝配式梁或柱固定連接,即將模板固定于裝配式梁或柱之間,從而將模板固定在裝配式梁或柱的節點處,不需要使用木條鋼箍等材料對模板進行支撐和加固,免除后澆段下部支撐,拼接時靈活方便,拆卸容易,減少成本,可避免傳統模板帶來的弊端,安裝后即能保證施工質量,又能提高施工效率,節點澆筑養護完成后,便可拆除螺桿和模板,重復使用,本發明尤其適用于在裝配式梁柱體系下的梁柱節點施工。
本申請一實施例中,如圖1和2所示,所述U型凹槽1的尺寸與待連接的裝配式梁2或柱3尺寸一致,從而保證在U型凹槽內形成的后澆段與待連接的裝配式梁或柱尺寸一致。
本申請一實施例中,如圖1和2所示,所述螺栓孔和套管4的孔徑與所述螺桿5的直徑一致,以實現模板的兩端更緊密地固定連接在裝配式梁或柱上。
本申請一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所述U型凹槽內形成的后澆段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此,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做后澆段澆筑材料,結構連接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本申請一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所述待連接的裝配式梁2或柱3的邊緣還設置有凹口8,以增加待連接的裝配式梁或柱之間后澆段的連接強度。
本申請一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各凹口的形狀保持一致,便于批量生產。
本申請一實施例中,所述底板與兩塊側板焊接連接,以保證連接強度。
根據本申請的另一面,如圖1和2所示,還提供一種適用于裝配式梁柱后澆段的模板安裝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驟S1,在工廠制作裝配式梁2或柱3,在裝配式梁或柱的邊緣預埋套管4;
步驟S2,制作U型鋼模板1,其中,所述U型鋼模板1由底板11和與所述底板11連接的兩塊側板12組成,所述底板11與兩塊側板12圍成U型凹槽,在每塊側板12的兩端對應開設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位置與所述套管4的位置相一致;
步驟S3,在現場吊裝裝配式梁2或柱3到預定位置;
步驟S4,將所述U型鋼模板1擺放至裝配式梁2或柱3的節點處,將所述螺桿5穿過所述U型鋼模板上的螺栓孔及所述套管4,用螺帽6將U型鋼模板固定于裝配式梁或柱之間;
步驟S5,在所述底板11與兩塊側板12圍成U型凹槽內澆筑混凝土形成后澆段7;
步驟S6,根據標準條件養護后澆段7;
步驟S7,松開螺帽6將螺桿5取出,拆卸下U型鋼模板1,對裝配式梁或柱的邊緣的套管孔進行修補。本發明的適用于裝配式梁柱后澆段的模板在裝配式梁柱體系下,通過穿過所述U型鋼模板上的螺栓孔及所述套管的螺桿,和固定所述螺桿的螺帽,實現利用螺桿和螺帽固定模板,減少了加固木條和鋼管的使用,減少了下部支撐,節約了材料消耗,從而將裝配式梁或柱的模板的兩端分別與待連接的兩根裝配式梁或柱固定連接,即將模板固定于裝配式梁或柱之間,從而將模板固定在裝配式梁或柱的節點處,不需要使用木條鋼箍等材料對模板進行支撐和加固,免除后澆段下部支撐,拼接時靈活方便,拆卸容易,減少成本,可避免傳統模板帶來的弊端,安裝后即能保證施工質量,又能提高施工效率,節點澆筑養護完成后,便可拆除螺桿和模板,重復使用,本發明尤其適用于在裝配式梁柱體系下的梁柱節點施工。
本申請一實施例中,如圖1和2所示,所述U型凹槽的尺寸與待連接的裝配式梁2或柱3尺寸一致,從而保證在U型凹槽內形成的后澆段與待連接的裝配式梁或柱尺寸一致。
本申請一實施例中,如圖1和2所示,所述螺栓孔和套管4的孔徑與所述螺桿5的直徑一致,以實現模板的兩端更緊密地固定連接在裝配式梁或柱上。
本申請一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所述U型凹槽內形成的后澆段7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此,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做后澆段澆筑材料,結構連接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本申請一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所述待連接的裝配式梁2或柱5的邊緣還設置有凹口8,以增加待連接的裝配式梁或柱之間后澆段的連接強度。
本申請一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各凹口8的形狀保持一致,便于批量生產。
本申請一實施例中,所述底板與兩塊側板焊接連接,以保證連接強度。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適用于裝配式梁柱后澆段的模板在裝配式梁柱體系下,通過穿過所述U型鋼模板上的螺栓孔及所述套管的螺桿,和固定所述螺桿的螺帽,實現利用螺桿和螺帽固定模板,減少了加固木條和鋼管的使用,減少了下部支撐,節約了材料消耗,從而將裝配式梁或柱的模板的兩端分別與待連接的兩根裝配式梁或柱固定連接,即將模板固定于裝配式梁或柱之間,從而將模板固定在裝配式梁或柱的節點處,不需要使用木條鋼箍等材料對模板進行支撐和加固,免除后澆段下部支撐,拼接時靈活方便,拆卸容易,減少成本,可避免傳統模板帶來的弊端,安裝后即能保證施工質量,又能提高施工效率,節點澆筑養護完成后,便可拆除螺桿和模板,重復使用,本發明尤其適用于在裝配式梁柱體系下的梁柱節點施工。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括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