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飾面石板材干掛方法。
背景技術:
干掛是一種施工方法,采用金屬掛件將裝飾材料牢固懸掛在結構體上形成飾面。石材幕墻因有著高貴典雅的裝飾效果、堅硬永久的特性且耐凍性能好、抗壓強度高等的優點,受到越來越多使用者的青瞇,中國也是石材幕墻的生產和使用大國。從安裝方式來說,通常有干掛和濕貼兩種方式。濕貼安裝方式容易出現泛堿、抗凍融性能差等問題,嚴重影響石材幕墻的觀感;而干掛安裝方式則因為其具有安全可靠度高、不易墜落等優點,而逐漸成為石材幕墻的主流安裝方式。目前,石板材的干掛法存在石板材不能較好的貼合墻體,工藝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上述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較好的貼合墻體、工藝簡單的飾面石板材干掛方法。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飾面石板材干掛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測量放線,用高精度的經緯儀、水準儀進行測量,彈出石板材縱橫的兩個方向的基準控制線;步驟二,對連接件進行防腐處理,并涂防銹漆2-3遍,銀粉漆1-2遍;步驟三,根據基準控制線安裝預埋件,在預埋件上安裝連接件,并且將連接件與墻體連接;步驟四,安裝龍骨,在基準控制線的路徑上,再將龍骨通過焊接方式固定在連接件上;步驟五,在龍骨、連接件以及預埋件上鍍鋅,厚度不超過1.3mm;步驟六,在連接件與墻體以及龍骨與墻體之間設置有保溫層,并且預留防雷通道;步驟七,在龍骨上安裝掛件;步驟八,安裝石板材,石板材通過環氧膠粘結在所述掛件上;步驟九,嵌縫,先用板刷清理每相鄰的兩塊石板材之間的縫隙,再刷丙酮水,刷至少兩遍,填塞泡沫嵌縫條;步驟十,在泡沫嵌縫條縫隙之間密封膠及表面清理。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步驟的干掛方法,使得石板材的安裝較為簡單、便捷、且能較好的貼合墻體;干掛用的連接件的防腐、防銹性能好;預埋件上鍍鋅,鋅鍍層屬于陽極性鍍層,它主要用于防止鋼鐵的腐蝕,其防護性能的優劣與鍍層厚度關系甚大,鍍鋅的厚度控制在1.3mm內,能顯著提高其防護性和裝飾性。
優選地,所述步驟三中的所述連接件采用鋼角碼,所述鋼角碼通過化學錨栓固定在墻體上。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是,所述鋼角碼的表面設置有防滑牙槽。解決了現有建筑幕墻鋼角碼與其他部件之間的連接會產生滑動的缺陷。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是,在步驟八安裝石板材過程中,逐一安裝石板材,在每塊石板材和墻體間注入發泡填充劑,待其發泡膨脹固化。使得即使石板材出現碎裂的現象,通過發泡填充劑的設置,還能使得石板材定位于原來的位置而不至于發生墜落的事故,提高干掛石板材的安全性能。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是,所述掛件與石板材對應的一個端面具有鉤狀凸起,所述石板材的兩側設置有凹槽,所述鉤狀凸起能插設在凹槽內,所述凸起與凹槽之間通過所述環氧膠粘結,實現石板材與掛件的粘結固定。石板材與掛件的連接除了通過環氧膠來實現粘結,還通過鉤狀凸起與配合的凹槽這種接卸的連接結構來實現兩者連接,連接效果較好。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是,所述保溫層包括保溫棉和保溫板,所述保溫板設置有兩層,所述保溫棉位于兩層保溫板之間并且通過環氧樹脂粘結,保溫板與保溫棉的連接較為牢固,并且采用兩層保溫板與保溫棉的設置,使得保溫效果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本實施例的一種飾面石板材干掛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測量放線,用高精度的經緯儀、水準儀進行測量,彈出石板材縱橫的兩個方向的基準控制線。
步驟二,對連接件進行防腐處理,并涂防銹漆2遍,銀粉漆1遍。
步驟三,根據基準控制線安裝預埋件,在預埋件上安裝連接件,并且將連接件與墻體連接;其中,所述連接件采用鋼角碼,所述鋼角碼通過化學錨栓固定在墻體上;所述鋼角碼的表面設置有防滑牙槽。
步驟四,安裝龍骨,在基準控制線的路徑上,再將龍骨通過焊接方式固定在連接件上。
步驟五,在龍骨、連接件以及預埋件上鍍鋅,厚度不超過1.3mm。
步驟六,在連接件與墻體以及龍骨與墻體之間設置有保溫層,保溫層包括保溫棉和保溫板,保溫板設置有兩層,保溫棉位于兩層保溫板之間并且通過環氧樹脂粘結,并且預留防雷通道。
步驟七,在龍骨上安裝掛件。
步驟八,安裝石板材,石板材通過環氧膠粘結在所述掛件上,所述掛件與石板材對應的一個端面具有鉤狀凸起,所述石板材的兩側設置有凹槽,所述鉤狀凸起能插設在凹槽內,所述凸起與凹槽之間通過所述環氧膠粘結,實現石板材與掛件的粘結固定,在安裝石板材過程中,采用逐一安裝石板材,在每塊石板材和墻體間注入發泡填充劑,待其發泡膨脹固化,再進行下一塊石板材的固定。
步驟九,嵌縫,先用板刷清理每相鄰的兩塊石板材之間的縫隙,再刷丙酮水,刷至少兩遍,填塞泡沫嵌縫條;
步驟十,在泡沫嵌縫條縫隙之間密封膠及表面清理。
以上實施方式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