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生態墻體結構、墻體以及建筑。
背景技術:
現今,建筑外墻主要是以紅磚、水泥砂磚以及空心砌塊為主,然而,通過上述磚塊來制作墻體需要借助大量的水泥、砂子等配料,才可完成砌筑,其砌筑人工成本高、施工困難,且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污染了施工環境,且需要開采大量的礦石來生產砌筑墻體的水泥,破壞了自然環境。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態墻體結構,其包括連接桿和多個基體,通過多個基體的斜壁貼合連接,構成矩形墻磚,多個矩形墻磚套設于連接桿上。其避免使用水泥砌筑,從而降低了人工成本,保護了環境。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墻體,其具有上述生態墻體結構的特點,降低了人工成本,保護了環境。
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建筑,其具有上述生態墻體結構的特點,降低了人工成本,保護了環境。
本發明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生態墻體結構,其包括連接桿和多個基體。基體包括斜壁、第一支撐壁和第二支撐壁。第一支撐壁與第二支撐壁的尺寸相同。第一支撐壁與第二支撐壁的一端相互垂直連接,第一支撐壁與第二支撐壁的另一端分別與斜壁的兩端連接。斜壁、第一支撐壁以及第二支撐壁限定減重空間。第一支撐壁的端面開設有垂直于第一支撐壁的第一連接通孔,第一連接通孔連通減重空間。斜壁開設有第二連接通孔,第二連接通孔連通減重空間。第一連接通孔與第二連接通孔同軸。兩個基體的斜壁貼合連接構成矩形墻磚,連接桿通過貫穿第一連接通孔與第二連接通孔將若干矩形墻磚連接。
發明人設計了上述生態墻體結構,其包括連接桿和多個基體,基體包括斜壁、第一支撐壁和第二支撐壁,斜壁、第一支撐壁和第二支撐壁構成一個具有直角等腰三角形的截面的塊體。兩個基體的斜壁貼合連接從而構成了矩形墻磚。通過連接桿貫穿同軸的第一連接通孔與第二連接通孔將多個矩形墻磚連接。其在構成墻體的過程中不需要水泥的砌筑,且通過連接桿貫穿第一連接通孔和第二連接通孔的方式連接,節約了人力成本,保護了環境。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中:
連接桿包括第一連接桿和第二連接桿。
第一連接通孔包括兩個第一子連接通孔,兩個第一子連接通孔平行開設于第一支撐壁的端面的長度方向上的對稱中線處。第二連接通孔包括兩個第二子連接通孔,兩個連接通孔與兩個第一子連接通孔同軸地開設于斜壁上。
兩個第一連接桿分別貫穿兩個第一子連接通孔和第二自連接通孔。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中:
連接桿的桿體周面設置有外螺紋;連接桿的兩端設置有與桿體螺紋配合的固定基體。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中:
第一支撐壁與第二支撐壁的內壁表面設置有加強筋。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中:
第一支撐壁的外表面設置有連接凸體,連接凸體靠近斜壁。第一支撐壁的外表面開設有連接凹槽,連接凹槽靠近第二支撐壁。兩個基體通過其中一個基體的連接凸體和另一個基體的連接凹槽可拆卸地連接。多個矩形墻磚通過多個連接凸體和多個連接凹槽可拆卸地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中:
減重空間填充有隔音棉。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中:
第二支撐壁的表面設置有隔熱層。
一種墻體,其包括若干上述任意一項的生態墻體結構,連接桿通過貫穿第一連接通孔與第二連接通孔將若干矩形墻磚連接構成墻板。若干墻板依次連接構成墻體。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中:
第二支撐壁的外表面設置有墻板連接凸體,墻板連接凸體靠近斜壁。第二支撐壁的外表面開設有墻體連接凹槽,墻體連接凹槽靠近第一支撐壁。若干墻板中的第二支撐壁的墻板連接凸體與相鄰的墻板中的第二支撐壁的墻板連接凹槽可拆卸地連接。
一種建筑,其具有上述的墻體。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生態墻體結構,其包括連接桿和多個基體,通過多個基體的斜壁貼合連接,構成矩形墻磚,多個矩形墻磚套設于連接桿上。其避免使用水泥砌筑,從而降低了人工成本,保護了環境。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墻體,其具有上述生態墻體結構的特點,降低了人工成本,保護了環境。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建筑,其具有上述生態墻體結構的特點,降低了人工成本,保護了環境。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生態墻體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基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第一連接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2中墻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2中生態墻體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3中建筑的結構示意圖。
圖標:10-生態墻體結構;20-墻體;21-墻板;30-墻體;31-墻板;40-生態墻體結構;41-墻板連接凸體;42-墻板連接凹槽;50-建筑;60-固定基體;90-矩形墻磚;110-第一連接桿;111-第二連接桿;120-基體;121-第一支撐壁;122-第二支撐壁;123-斜壁;124-減重空間;130-連接凸體;131-連接凹槽;140-加強筋;1111-外螺紋;1211-第一子連接通孔;1231-第二子連接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發明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發明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內”、“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發明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1
請參考圖1,圖1示出了本實施例提供的生態墻體結構10的具體結構。
生態墻體結構10用于替代現今建筑外墻所需的紅磚、水泥磚或者空心砌塊。
如圖1所示。生態墻體結構10包括第一連接桿110、第二連接桿111和多個基體120。
相鄰的兩個基體120構成矩形墻磚90。
多個生態墻體結構10組合構成建筑外墻。
進一步的,如圖2,圖2為本實施例提供的基體120的結構示意圖。
基體120包括第一支撐壁121、第二支撐壁122以及斜壁123。
其中第一支撐壁121與第二支撐壁122的尺寸相同。
第一支撐壁121與第二支撐壁122的一端相互垂直連接,第一支撐壁121與第二支撐壁122的另一端分別與斜壁123的兩端連接。
第一支撐壁121、第二支撐壁122以及斜壁123構成一個截面呈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塊體。
第一支撐壁121、第二支撐壁122以及斜壁123限定減重空間124。
第一支撐壁121的端面開設有垂直于第一支撐壁121的兩個第一子連接通孔1211,兩個第一子連接通孔1211平行開設于第一支撐壁121的端面的長度方向上的對稱中線處。第一子連接通孔1211連通減重空間124。
斜壁123開設有兩個第二子連接通孔1231。第二子連接通孔1231連通減重空間124。兩個第二子連接通孔1231分別與兩個第一子連接通孔1211同軸設置。
進一步的,第一支撐壁121的外表面設置有連接凸體130,連接凸體130靠近斜壁123。
第一支撐壁121的外表面開設有連接凹槽131,連接凹槽131靠近第二支撐壁122。
具體地,當將兩個基體120組合構成矩形墻磚90時,兩個基體120通過其中一個基體120的連接凸體130和另一個基體120的連接凹槽131可拆卸地連接。通過連接凸體130嵌入連接凹槽131的連接方式,增加了基體120之間的牢固程度。
第一支撐壁121與第二支撐壁122的內壁表面通過加強筋140進行加固連接。
請參考圖3,圖3示出了本實施例提供的第一連接桿110的具體結構。
第二連接桿111與第一連接桿110相同。第一連接桿110呈圓桿狀。
第一連接桿110的周面設置有外螺紋1111,請參考圖1,第一連接桿110的兩端通過固定基體60螺紋連接。
綜上,兩個基體120的斜壁123貼合連接構成矩形墻磚90,第一連接桿110和第二連接桿111分別貫穿兩個第一子連接通孔1211和兩個第二子連接通孔1231將若干矩形墻磚90連接,從而構成了墻體。
發明人設計了上述生態墻體結構10,其包括第一連接桿110、第二連接桿111和多個基體120。基體120包括斜壁123、第一支撐壁121和第二支撐壁122,斜壁123、第一支撐壁121和第二支撐壁122構成一個截面為直角等腰三角形的塊體。兩個基體120的斜壁123貼合連接從而構成了矩形墻磚90。第一連接桿110和第二連接桿111分半貫穿兩個第一子連接通孔1211和兩個第二子連接通孔1231將若干矩形墻磚90連接,從而構成了墻體。其在構成墻體的過程中不需要水泥的砌筑,且通過連接桿貫穿第一連接通孔和第二連接通孔的方式連接,節約了人力成本,保護了環境。
需要說明的是,減重空間124填充有隔音棉,其使得生態墻體結構10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第二支撐壁122的表面設置有隔熱層。其使得生態墻體結構10具有良好的隔熱效果。
實施例2
如圖4,圖4為本實施例提供的墻體20的具體結構。
墻體20包括若干上述實施例提供的生態墻體結構10。
生態墻體結構10中的第一連接桿110和第二連接桿111分別貫穿兩個第一子連接通孔1211和兩個第二子連接通孔1231將若干矩形墻磚90連接,從而構成了墻板21。
若干墻板21依次連接構成墻體20。
墻體20具有生態墻體結構10的特點,其節約了人力成本,保護了環境。
需要說明的是,在其他具體實施方式中,如圖5,圖5示出了墻體30的具體結構。
墻體30包括若干生態墻體結構40,生態墻體結構40與生態墻體結構10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第二支撐壁122的外表面設置有墻板連接凸體41,墻板連接凸體41靠近斜壁123。第二支撐壁122的外表面開設有墻體連接凹槽42,墻體連接凹槽42靠近第一支撐壁121。
生態墻體結構40中的第一連接桿110和第二連接桿111分別貫穿兩個第一子連接通孔1211和兩個第二子連接通孔1231將若干矩形墻磚90連接,從而構成了墻板31。
若干墻板31中的第二支撐壁122的墻板連接凸體41與相鄰的墻板31中的第二支撐壁122的墻板連接凹槽42可拆卸地連接。
若干墻板31層疊連接構成墻體30。
實施例3
請參考圖6,圖6示出了本實施例提供的建筑50的具體結構。
建筑50具有上述實施例提供的墻體20,其通過若干生態墻體結構10修筑而成,具有生態墻體結構10的特點節約了人力成本,保護了環境。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