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建筑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種制作T型樁的敞口模具。
背景技術:
傳統T形或倒T形樁或倒T形梁的制造模具通常由兩片L形側模和一個底模組合而成,并采用對拉螺栓單根獨立制作,不但模板結構復雜通用性差、模具造價高,支、拆模耗工量大,而且工效低、產能低,無法滿足大批量生產的需求。
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T形構件制造模具[申請號:201410161302.7],包括的腹板側模、翼緣側模及臺座地坪,所述腹板側模包括二塊豎板和一塊頂板,二塊豎板下端聯有L形水平梁,二塊豎板的下端沿縱向間隔聯有菱形收放機構,所述翼緣側模包括二塊側板,翼緣側模用螺栓與臺座地坪聯結,所述翼緣側模上口寬度小于下口寬度。上述方案模具攤銷成本降低,使矩形截面和T形截面的制造模具基本統一,但是合模脫模過程復雜,生產效率低。
但是,該模具中的側模板與底模板之間采用拆卸式連接,側模板在安裝時,需要將底模板吊起一定高度,另外,兩塊側模板的頂部沒有支撐,容易導致側模板外擴變形,從而使制樁精度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制作T型樁的敞口模具。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一種制作T型樁的敞口模具,包括底部支撐板,所述的底部支撐板上鉸接有側部成型板組件,側部成型板組件的兩端用端板組件可拆卸的密封連接,端板組件、底部支撐板和側部成型板組件合圍形成一個頂部呈敞口狀且橫截面呈T型的成型腔。
在上述的制作T型樁的敞口模具中,所述的側部成型板組件包括兩塊相對置的且分別與底部支撐板上表面鉸接的側部成型板,端板組件包括分別位于兩塊側部成型板兩端的張拉端板組件和第一固定端板,所述的張拉端板組件和第一固定端板分別與側部成型板可拆卸的連接。
在上述的制作T型樁的敞口模具中,所述的側部成型板包括與底部支撐板鉸接的底側面成型板,底側面成型板遠離底部支撐板的一側彎折后形成上底面成型板,上底面成型板遠離底側面成型板的一側彎折后形成上側面成型板。
在上述的制作T型樁的敞口模具中,所述的第一固定端板呈T型,所述的張拉端板組件包括與成型腔的形狀、大小相配適的定位板和張拉板,所述的定位板和張拉板可拆卸的連接,所述的張拉板上可拆卸的連接有張拉絲桿,張拉絲桿延伸出成型腔外,并螺接有張拉螺母。
在上述的制作T型樁的敞口模具中,所述的定位板和張拉板卡接配合,所述的張拉端板組件還包括第二固定端板,所述的第二固定端板與側部成型板可拆卸的連接且張拉絲桿穿過第二固定端板后延伸出第二固定端板外。
在上述的制作T型樁的敞口模具中,所述的側部成型板外壁和底部支撐板下表面具有呈網格狀的加強筋,側部成型板內壁和底部支撐板上表面呈光滑的平面狀。
在上述的制作T型樁的敞口模具中,所述的底部支撐板上表面中部向上凸起形成矩形柱狀的底部密封條,兩塊側部成型板分別位于底部密封條的兩側且當側部成型板向靠近底部密封條方向轉動時能與底部密封條密封配合。
在上述的制作T型樁的敞口模具中,所述的底部密封條位于成型腔底部且兩端分別延伸到底部支撐板的兩端。
在上述的制作T型樁的敞口模具中,所述的底部支撐板上表面中部向上凸起形成矩形柱狀的底部密封條,兩塊側部成型板分別位于底部密封條的兩側,所述的底側面成型板的底部具有一個彎折部,該彎折部的高度與底部密封條相配適,當側部成型板向靠近底部密封條方向轉動時所述的彎折部與底部密封條側部密封配合且底側面成型板位于底部密封條上方從而形成迷宮式密封結構。
在上述的制作T型樁的敞口模具中,所述的底部支撐板上表面上設有兩排沿底部支撐板軸向排列的墊高塊,當側部成型板翻轉時側部成型板的外表面能壓設在墊高塊上。所述的第一固定端板上設有用于穿設鋼筋的鋼筋穿孔。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1、底部支撐板、側部成型板組件和端板組件形成敞口結構的成型腔,布料方便,制樁效率高。
2、側部成型板組件設計合理,合模和脫模方便,且易于制造。
3、布料過程中密封效果好,漿料不會跑出成型腔,制樁質量好,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另一個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另一個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A-A剖視圖。
圖5為本發明的爆炸圖。
圖中:底部支撐板1、鉸接扣1a、側部成型板組件2、端板組件3、張拉端板組件3a、成型腔4、側部成型板5、第一固定端板6、底側面成型板7、上底面成型板8、拉扣8a、上側面成型板9、定位板10、張拉板11、張拉絲桿12、第二固定端板13、加強筋14、底部密封條15、彎折部16、墊高塊17、鋼筋穿孔1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制作T型樁的敞口模具,包括底部支撐板1,所述的底部支撐板1上鉸接有側部成型板組件2,側部成型板組件2可以沿靠近底部支撐板1或遠離底部支撐板1的方向翻動,側部成型板組件2的兩端用端板組件3可拆卸的密封連接,端板組件3、底部支撐板1和側部成型板組件2合圍形成一個頂部呈敞口狀且橫截面呈T型的成型腔4。本實施例的模具,由于成型腔4上表面敞口,且敞口位于T型的上部,形成尺寸最大的布料區,混凝土物料直接從敞口部倒入到成型腔4即可,布料非常方便,布料可以采用人工布料或機械設備自動布料。
結合圖3和圖5所示,側部成型板組件2包括兩塊相對置的且分別與底部支撐板1上表面鉸接的側部成型板5,底部支撐板1上設有兩排鉸接扣1a,側部成型板5通過鉸接扣1a與底部支撐板1鉸接,端板組件3包括分別位于兩塊側部成型板5兩端的張拉端板組件3a和第一固定端板6,所述的張拉端板組件3a和第一固定端板6分別與側部成型板5可拆卸的連接,可以采用螺釘螺栓等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側部成型板5包括與底部支撐板1鉸接的底側面成型板7,底側面成型板7遠離底部支撐板1的一側彎折后形成上底面成型板8,上底面成型板8遠離底側面成型板7的一側彎折后形成上側面成型板9。上底面成型板8外壁上設有一排與上底面成型板8鉸接的拉扣8a,拉扣8a可用于連接氣缸或油缸的驅動桿,對上底面成型板8進行推動或拉動,形成自動合模或脫模的效果。
優選方案,底側面成型板7與上底面成型板8之間的夾角為鈍角,上底面成型板8與上側面成型板9之間的夾角為鈍角。該結構使T型樁形成中間寬度大于兩端的結構,提高T型樁的結構強度。
優選地,上述的第一固定端板6呈T型,張拉端板組件3a包括與成型腔4的形狀、大小相配適的定位板10和張拉板11,定位板10和張拉板11也呈T型,所述的定位板10和張拉板11可拆卸的連接,所述的張拉板11上可拆卸的連接有張拉絲桿12,張拉絲桿12延伸出成型腔4外并螺接張拉螺母,張拉絲桿12用于連接張拉機。
如圖4所示,定位板10和張拉板11卡接配合,可采用凹凸卡扣的結構進行卡接,所述的張拉端板組件3a還包括第二固定端板13,所述的第二固定端板13與側部成型板5可拆卸的連接且張拉絲桿12穿過第二固定端板13后延伸出第二固定端板13外,第二固定端板13上設有用于穿設張拉絲桿12的通孔。
結合圖2所示,所述的側部成型板5外壁和底部支撐板1下表面具有呈網格狀的加強筋14,加強筋14縱橫交錯形成網格狀,用于增強側部成型板5和底部支撐板1的結構強度,網格狀也可以節省模具用料,減輕重量,側部成型板5內壁和底部支撐板1上表面呈光滑的平面狀,使制成的T型樁表面光滑。
結合圖5所示,底部支撐板1上表面中部向上凸起形成矩形柱狀的底部密封條15,兩塊側部成型板5分別位于底部密封條15的兩側且當側部成型板5向靠近底部密封條15方向轉動時能與底部密封條15密封配合。
所述的底部密封條15位于成型腔4底部且兩端分別延伸到底部支撐板1的兩端,優選地,底部密封條15的長度與底部支撐板1的長度相同。
本實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兩塊側部成型板5向靠近底部支撐板1的方向移動到底,至不能繼續移動,此時側部成型板5與底部支撐板1和底部密封條15形成貼緊配合,第一固定端板6與兩塊側部成型板5的端部連接后使兩塊側部成型板5的位置固定,定位板10、張拉板11放入到兩塊側部成型板5中間并形成卡接,張拉絲桿12套入到第二固定端板13中并與張拉板11鉸接,第二固定端板13再與兩塊側部成型板5連接,此時合模完成,形成一個呈T型的成型腔4。
在成型腔4上部的敞口中倒入混凝土漿料,然后將混凝土漿料上部抹平,固化后得到T型樁。
如果要在成型腔中放置鋼筋籠,則鋼筋籠在第一固定端板6與兩塊側部成型板5的端部連接后放入到兩塊側部成型板5中間,鋼筋籠的軸向鋼筋的端部延伸出鋼筋穿孔18外,當定位板10放入后,鋼筋籠軸向鋼筋的另一端與定位板10連接,當張拉絲桿12連接張拉機后,即可對鋼筋籠進行預應力張拉。
在脫模時,拆開第一固定端板6和第二固定端板13,兩塊側部成型板5向遠離底部支撐板1的方向翻轉后即可形成脫模,非常快速。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結合圖4和圖5所示,底部支撐板1上表面中部向上凸起形成矩形柱狀的底部密封條15,兩塊側部成型板5分別位于底部密封條15的兩側,所述的底側面成型板7的底部具有一個彎折部16,該彎折部16的高度與底部密封條15相配適,當側部成型板5向靠近底部密封條15方向轉動時所述的彎折部16與底部密封條15側部密封配合且底側面成型板7位于底部密封條15上方從而形成迷宮式密封結構,即形成多道彎折的密封部,防止水泥漿漏漿。
底部支撐板1上表面上設有兩排沿底部支撐板1軸向排列的墊高塊17,當側部成型板5翻轉時側部成型板5的外表面能壓設在墊高塊17上。
結合圖3所示和圖5所示,第一固定端板6上設有用于穿設鋼筋的鋼筋穿孔18。
本實施例的彎折部16和底部密封條15,能有效防止底部支撐板1磨損導致需要頻繁更換的缺陷,底部密封條15能防止漏漿,制樁的質量能得到提到,成本能有效控制。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底部支撐板1、兩排鉸接扣1a、側部成型板組件2、端板組件3、成型腔4、側部成型板5、第一固定端板6、底側面成型板7、上底面成型板8、拉扣8a、上側面成型板9、定位板10、張拉板11、張拉絲桿12、第二固定端板13、加強筋14、底部密封條15、彎折部16、墊高塊17、鋼筋穿孔18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發明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發明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