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塑木地板結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塑木地板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塑木復合板材是一種主要由木纖維素、竹纖維素等為基礎材料與熱塑性高分子材料(PE、PP等塑料)和加工助劑,混合均勻后,再經模具設備加熱擠出成型而制成的綠色環保材料,兼有木材和塑料的性能與特征,有類似木質外觀,具有防火、防水、搞腐蝕、耐潮濕、強度高、節約能源等特點,能替代木材和塑料的新型環保材料,可用于園林景觀、內外墻裝飾、地板、護攔、花池、涼亭等。
塑木復合板材用作地板進行鋪設時,基本都通過螺栓、連接件進行連接固定,因此存在連接不夠方便,鋪設費時費工等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塑木地板的連接結構,其能快速有效地連接相鄰兩塊塑木地板,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有效,連接操作方便,連接強度大,穩定性好,使用壽命長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塑木地板的連接結構,包括地板本體,還包括分別設置在相鄰地板邊緣處的第一連接塊以及第二連接塊,所述第一連接塊包括上平塊以及下卡塊,所述第二連接塊包括用于容納和排出雜質雨水等的底塊、設置在所述底塊下方與所述下卡塊對應的擋塊以及用于連接所述底塊和所述地板本體的斜連接塊。該設置中所述連接結構在具有連接方便,連接強度大的優點的基礎上,使得所述連接結構具有收集和及時排出雜質雨水的功能,使得所塑木地板適用于戶外環境,這樣進一步擴大了所述塑木地板的適用性。
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上平塊和所述斜連接塊之間形成用于收集雜質雨水等的第一容納槽,所述第一容納槽位于所述底塊的上端面上。
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下卡塊包括豎直卡塊以及水平卡塊,所述豎直卡塊以及水平卡塊之間形成與所述底塊側端相對應的槽口。
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水平卡塊的上端面上靠近所述側端面的位置設有向上凸起用于夾緊所述底塊的水平卡塊凸起部。
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底塊的上端面的中部設有用于容納雜質雨水等的第二容納槽,所述第二容納槽設有用于雜質雨水等滑落的兩側斜坡。
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第二容納槽的底面中部設有向下開設的用于排出雜質雨水的排水槽。
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排水槽包括三角形或者矩形或者弧形直槽。
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擋塊設置在所述底塊下端面上的中部,所述擋塊是高度與所述水平卡塊的厚度相等。
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斜連接塊的厚度與所述地板本體的厚度相等。
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斜連接塊與水平方向之間的夾角角度范圍為35-45°。
本實用新型能快速有效地連接相鄰兩塊塑木地板,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有效,連接操作方便,連接強度大,穩定性好,使用壽命長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
實施例:如附圖1所示,一種塑木地板的連接結構,包括地板本體1,還包括分別設置在相鄰地板邊緣處的第一連接塊以及第二連接塊,所述第一連接塊包括上平塊2以及下卡塊3,所述第二連接塊包括用于容納和排出雜質雨水等的底塊4、設置在所述底塊4下方與所述下卡塊3對應的擋塊5以及用于連接所述底塊4和所述地板本體1的斜連接塊6。所述連接結構在具有連接方便,連接強度大的優點的基礎上,使得所述連接結構具有收集和及時排出雜質雨水的功能,使得所塑木地板適用于戶外環境,這樣進一步擴大了所述塑木地板的適用性。
所述上平塊2和所述斜連接塊6之間形成用于收集雜質雨水等的第一容納槽7,所述第一容納槽7位于所述底塊4的上端面上。
所述下卡塊3包括豎直卡塊301以及水平卡塊302,所述豎直卡塊301以及水平卡塊302之間形成與所述底塊4側端相對應的槽口。所述水平卡塊302的上端面上靠近所述側端面的位置設有向上凸起用于夾緊所述底塊4的水平卡塊凸起部303。
所述底塊4的上端面的中部設有用于容納雜質雨水等的第二容納槽401,所述第二容納槽401設有用于雜質雨水等滑落的兩側斜坡。所述第二容納槽401的底面中部設有向下開設的用于排出雜質雨水的排水槽402。所述排水槽402包括三角形或者矩形或者弧形直槽。
所述擋塊5設置在所述底塊4下端面上的中部,所述擋塊5是高度與所述水平卡塊302的厚度相等。
所述斜連接塊6的厚度與所述地板本體1的厚度相等。所述斜連接塊6與水平方向之間的夾角角度范圍為35-45°。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所述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修改。這些都是不具有創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