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水泥混凝土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部分混凝土攪拌裝置的內部設置多個攪拌軸,可使其在攪拌過程中加速攪拌,提高其工作效率,但這樣,就增加了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如果其中一個攪拌軸損壞,整個攪拌裝置都不能進行工作,影響工作進度;攪拌軸上兩側的葉片多在同一水平線上,在攪拌過程中,只是針對攪拌筒內的一片區域進行攪拌,利用攪拌時產生的漩渦來帶動其他區域的水泥混凝土一起運動,這樣就造成攪拌不均勻,攪拌出來的成品達不到理想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連接牢固可靠,同時可以使混凝土攪拌更加均勻的新型水泥混凝土攪拌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水泥混凝土攪拌裝置,包括支架,位于支架頂部的電機,以及位于支架內部的攪拌筒,所述的攪拌筒的頂部設置進料口,所述的進料口呈漏斗狀,攪拌筒的底部設置出料口,攪拌筒的內部垂直設置攪拌軸,所述的攪拌軸的上端連接電機,攪拌軸的軸壁上呈階梯狀由上而下依次布設至少2個以上的攪拌葉片,所述的相鄰兩個攪拌葉片之間的角度為60°,所述的攪拌葉片由攪拌臂和刮板組成,所述的攪拌臂呈“凸”字形,攪拌臂寬的一端的底部呈圓弧狀,窄的一端設置斜角,所述的斜角大于90°,斜角上可拆卸連接刮板,攪拌軸與攪拌臂連接處設置加強筋。
進一步地,所述的進料口為二個。
進一步地,所述的電機和攪拌軸之間設置減速機。
進一步地,所述的攪拌葉片為六個。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新型水泥混凝土攪拌裝置,其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的攪拌軸的軸壁上呈階梯狀由上而下依次布設至少2個以上的攪拌葉片,所述的相鄰兩個攪拌葉片之間的角度為60°,攪拌軸在工作過程中,可以對攪拌筒內不同位置的水泥混凝土進行全方位攪拌,使混凝土攪拌更加均勻;攪拌臂寬的一端的底部呈圓弧狀,可以使攪拌臂與攪拌軸的連接更加緊固,加強筋的設置可對攪拌臂與攪拌軸進行二次加固;攪拌臂呈“凸”字形,攪拌臂與攪拌軸連接處受力較大,故攪拌臂的一端寬,可使其接觸面積變大,增加其受力強度,攪拌臂的斜角上可拆卸連接刮板,刮板在攪拌過程中,受力較大,易損,故可單獨對刮板進行更換,節約材料,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連接牢固可靠。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水泥混凝土攪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水泥混凝土攪拌裝置的攪拌軸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水泥混凝土攪拌裝置的攪拌軸的俯視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號為:1為支架,2為攪拌筒,3為進料口,4為出料口,5為電機,6為減速機,7為攪拌軸,8為攪拌臂,9為刮板,10為加強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3所示,一種新型水泥混凝土攪拌裝置,包括支架1,位于支架1頂部的電機5,以及位于支架1內部的攪拌筒2,攪拌筒2的頂部設置進料口3,進料口3呈漏斗狀,進料口3為二個,攪拌筒2的底部設置出料口4,攪拌筒2的內部垂直設置攪拌軸7,攪拌軸7的上端連接電機5,電機5和攪拌軸7之間設置減速機6,攪拌軸7的軸壁上呈階梯狀由上而下依次布設六個攪拌葉片,相鄰兩個攪拌葉片之間的角度為60°,所述的攪拌葉片由攪拌臂8和刮板9組成,所述的攪拌臂8呈“凸”字形,攪拌臂8寬的一端的底部呈圓弧狀,窄的一端設置斜角,所述的斜角大于90°,斜角上可拆卸連接刮板9,攪拌軸7與攪拌臂8連接處設置加強筋10。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