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三管塔的塔管,具體為一種便于安裝的三管塔塔管,屬于通訊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通訊設備的應用越來越廣,三管塔由于結構較穩定,便于安裝,三管塔廣泛的應用于各個領域。目前的三管塔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三管塔的塔管在安裝的過程中具有不穩定的性能,安裝過中難以固定兩個塔管的連接處,難以直接把連接處用螺栓進行固定,增加了安裝過程的困難,在塔柱的高處安裝塔管更為不穩定,給安裝過程帶來了許多不便利,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便于安裝的三管塔塔管。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便于安裝的三管塔塔管,方便塔管的安裝,提高了安裝效率。
(二)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便于安裝的三管塔塔管,包括塔身,所述塔身內部安裝有三個塔柱,所述塔身的頂端安裝有避雷針,所述塔身的頂端安裝有通訊設備,且所述通訊設備與天線架連接,所述塔身的內部安裝有若干個桁架,所述塔柱的頂端安裝有頂管,且所述塔身的底端安裝有底管,所述塔柱的中部安裝有若干個中管,且所述塔身向上的直徑漸小;所述頂管、所述中管和所述底管的頂端均設置有卡接槽,且所述卡接槽的側壁設置有若干個固定孔。
進一步的,所述頂管和所述中管的底端均設置有卡接座,所述頂管、所述中管和所述底管的底端均設置有底板,且所述底板的表面設置有若干個均勻分布的螺栓孔,且所述螺栓孔內部安裝有螺栓。
進一步的,所述卡接槽的側壁設置有螺栓孔,所述中管和所述底管的頂端均設置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設置有若干個均勻分布的螺栓孔,所述底管的底端安裝有底座。
進一步的,所述頂管、所述中管和所述底管均傾斜。
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能采用無縫鋼管作為塔柱材料,風荷載系數小,抗風能力強。塔柱采用外法蘭盤連接,螺栓受拉,不易破壞,降低維護成本。塔柱正三角型布置,節約鋼材。占地面積小,節約土地資源,選址便利。塔身自重輕,新型三葉式伐板基礎,降低基礎造價,桁架式結構設計,運輸和安裝便捷、建設工期短。塔型隨風荷載曲線變化設計,線條流暢,遇罕遇風災不易倒塌,減少人畜傷亡,設計符合國家鋼結構設計規范和塔桅設計規程,結構安全可靠,使用范圍廣,野外自立塔、樓頂塔。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塔柱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頂管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中管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底管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便于安裝的三管塔塔管,包括塔身3,所述塔身3內部安裝有三個塔柱4,所述塔身3的頂端安裝有避雷針1,所述塔身3的頂端安裝有通訊設備2,且所述通訊設備2與天線架5連接,所述塔身3的內部安裝有若干個桁架6,所述塔柱4的頂端安裝有頂管7,且所述塔身4的底端安裝有底管9,所述塔柱4的中部安裝有若干個中管8,且所述塔身4向上的直徑漸小;所述頂管7、所述中管8和所述底管9的頂端均設置有卡接槽10,且所述卡接槽的側壁設置有若干個固定孔。
所述頂管7和所述中管8的底端均設置有卡接座11,所述頂管7、所述中管8和所述底管9的底端均設置有底板15,且所述底板15的表面設置有若干個均勻分布的螺栓孔13,且所述螺栓孔13內部安裝有螺栓16,底板能夠通過螺栓進行固定,使得塔柱之間的連接緊湊。
所述卡接槽10的側壁設置有所述螺檢孔13,所述中管8和所述底管9的頂端均設置有固定板14,且所述固定板14的表面設置有若干個均勻分布的所述螺栓孔13,所述底管9的底端安裝有底座17,卡接槽的內部卡接有卡接座,便于塔柱的安裝。
所述頂管7、所述中管8和所述底管9均傾斜,方便塔身頂端的安裝,穩定性能好。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先將底管固定在地基內部,底管的頂端卡接槽的內部卡接中管的卡接座,中管底端的底板正好與底管頂端的固定板吻合,將中管進行旋轉,使得中管的底板內部的螺栓孔與底管頂端的固定板表面的螺栓孔通過螺栓進行固定連接,中管安裝好之后,依照安裝中管和底管的方法把不同規格的中管依次安裝,當中管安裝的高度已經滿足塔身高度的要求后,將頂管的底端安裝在中管的頂端,并且用螺栓固定連接。將每一個塔柱均按照上述的方法進行安裝,即可完成三管塔的安裝。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能采用無縫鋼管作為塔柱材料,風荷載系數小,抗風能力強。塔柱采用外法蘭盤連接,螺栓受拉,不易破壞,降低維護成本。塔柱正三角型布置,節約鋼材。占地面積小,節約土地資源,選址便利。塔身自重輕,新型三葉式伐板基礎,降低基礎造價,桁架式結構設計,運輸和安裝便捷、建設工期短。塔型隨風荷載曲線變化設計,線條流暢,遇罕遇風災不易倒塌,減少人畜傷亡,設計符合國家鋼結構設計規范和塔桅設計規程,結構安全可靠,使用范圍廣,野外自立塔、樓頂塔。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