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技術領域,特別涉及高空操作平臺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折疊式高空操作平臺。
背景技術:
對于鋼結構節點的焊接作業、焊縫打磨補涂作業以及焊縫探傷作業等受不同程度天氣影響均需要搭設臨時操作平臺,比如,在晴朗天氣,只需搭設操作平臺面即可,或者進一步在操作平臺面上搭設遮陽棚;在大風天氣,需要搭設操作平臺面并在操作平臺面上搭設擋風棚;在雨雪天氣,需要搭設操作平臺面并在操作平臺面上搭設遮雨棚或遮雪棚。還有,為了安全起見,通常需要在操作平臺面上方周圍設置護欄。因此,平臺搭設難易程度不定且所用物料運輸及管理不便。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高空操作平臺,其使得平臺搭設簡單,應對惡劣天氣能力增強,安全系數提高,所用物料運輸及管理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折疊式高空操作平臺,其使得平臺搭設簡單,應對惡劣天氣能力增強,安全系數提高,所用物料運輸及管理方便,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折疊式高空操作平臺,其設計巧妙,結構簡潔,成本低,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折疊式高空操作平臺,包括操作平臺面,所述操作平臺面上設置有第一開口,其特點是,所述折疊式高空操作平臺還包括折疊式遮擋棚,所述折疊式遮擋棚上設置有第二開口,所述折疊式遮擋棚設置在所述操作平臺面上并具有折疊位置和展開位置,在所述展開位置,所述折疊式遮擋棚展開從而遮蓋住所述操作平臺面并在所述折疊式遮擋棚和所述操作平臺面之間形成作業空間,所述第一開口與所述第二開口相對,在所述折疊位置,所述折疊式遮擋棚折疊從而裸露出所述操作平臺面。
較佳地,所述折疊式遮擋棚是遮陽棚、擋風棚、遮雨棚和遮雪棚中的一種或幾種。
較佳地,所述折疊式遮擋棚為對閉式折疊遮擋棚。
較佳地,所述折疊式遮擋棚包括第一折疊遮擋棚和第二折疊遮擋棚,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設置有第一凹口,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設置有第二凹口,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和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分別設置在所述操作平臺面上,在所述展開位置,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展開從而遮蓋住所述操作平臺面的一半,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展開從而遮蓋住所述操作平臺面的另一半,且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和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相互抵靠在一起,從而在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和所述操作平臺面之間形成作業空間,所述第一凹口和所述第二凹口相互抵靠在一起從而形成所述第二開口,在所述折疊位置,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和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均折疊從而裸露出所述操作平臺面。
更佳地,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包括第一柔性遮擋面和至少兩個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包括兩根第一遮擋棚支撐桿,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的兩根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相互平行設置并分別設置在所述操作平臺面的兩側,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的兩根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的一端分別可轉動設置在所述的操作平臺面的兩側的中部,所述第一柔性遮擋面設置在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上,所述第一凹口設置在所述第一柔性遮擋面上;
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包括第二柔性遮擋面和至少兩個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包括兩根第二遮擋棚支撐桿,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的兩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相互平行設置并分別設置在所述操作平臺面的兩側,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的兩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的一端分別可轉動設置在所述的操作平臺面的兩側的中部,所述第二柔性遮擋面設置在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上,所述第二凹口設置在所述第二柔性遮擋面上;
在所述展開位置,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相互遠離,所述第一柔性遮擋面展開從而遮蓋住所述操作平臺面的一半,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相互遠離,所述第二柔性遮擋面展開從而遮蓋住所述操作平臺面的另一半,且所述第一柔性遮擋面和所述第二柔性遮擋面相互抵靠在一起,從而在所述第一柔性遮擋面、所述第二柔性遮擋面和所述操作平臺面之間形成作業空間,在所述折疊位置,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相互靠近,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相互靠近,所述第一柔性遮擋面和所述第二柔性遮擋面均折疊從而裸露出所述操作平臺面。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柔性遮擋面和所述第二柔性遮擋面均為帆布。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操作平臺面的兩側的中部均設置有第一轉動銷軸,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的兩根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的一端分別可轉動設置在所述第一轉動銷軸上;
所述的操作平臺面的兩側的中部均設置有第二轉動銷軸,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的兩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的一端分別可轉動設置在所述第二轉動銷軸上。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還包括第一遮擋棚橫桿,所述第一遮擋棚橫桿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的兩根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柔性遮擋面還設置在所述第一遮擋棚橫桿上;
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還包括第二遮擋棚橫桿,所述第二遮擋棚橫桿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的兩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柔性遮擋面還設置在所述第二遮擋棚橫桿上。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還包括第一伸縮式防護欄桿和第一固定式防護欄桿,所述第一伸縮式防護欄桿的兩端分別可轉動連接兩個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的位于所述操作平臺面同側的兩根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所述第一固定式防護欄桿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的兩根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
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還包括第二伸縮式防護欄桿和第二固定式防護欄桿,所述第二伸縮式防護欄桿的兩端分別可轉動連接兩個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的位于所述操作平臺面同側的兩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所述第二固定式防護欄桿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的兩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
在所述展開位置,所述第一伸縮式防護欄桿呈伸長狀態并平行于所述操作平臺面或與所述操作平臺面成角度設置,所述第一固定式防護欄桿平行于所述操作平臺面,所述第二伸縮式防護欄桿呈伸長狀態并平行于所述操作平臺面或與所述操作平臺面成角度設置,所述第二固定式防護欄桿平行于所述操作平臺面;在所述折疊位置,所述第一伸縮式防護欄桿呈縮短狀態并與所述操作平臺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固定式防護欄桿與所述操作平臺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伸縮式防護欄桿呈縮短狀態并與所述操作平臺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固定式防護欄桿與所述操作平臺面位于同一平面。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還包括第一柔性導鏈,所述第一柔性導鏈的兩端分別連接相鄰兩個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的位于所述操作平臺面同側的兩根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還包括第二柔性導鏈,所述第二柔性導鏈的兩端分別連接相鄰兩個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的位于所述操作平臺面同側的兩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的另一端。
更佳地,所述折疊式遮擋棚還包括卡接部件,在所述展開位置,所述卡接部件卡接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和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從而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和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相互抵靠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1、本實用新型的折疊式高空操作平臺包括操作平臺面和折疊式遮擋棚,所述操作平臺面上設置有第一開口,所述折疊式遮擋棚上設置有第二開口,所述折疊式遮擋棚設置在所述操作平臺面上并具有折疊位置和展開位置,在所述展開位置,所述折疊式遮擋棚展開從而遮蓋住所述操作平臺面并在所述折疊式遮擋棚和所述操作平臺面之間形成作業空間,所述第一開口與所述第二開口相對,在所述折疊位置,所述折疊式遮擋棚折疊從而裸露出所述操作平臺面,使得平臺搭設簡單,應對惡劣天氣能力增強,安全系數提高,所用物料運輸及管理方便,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
2、本實用新型的折疊式高空操作平臺包括操作平臺面和折疊式遮擋棚,所述操作平臺面上設置有第一開口,所述折疊式遮擋棚上設置有第二開口,所述折疊式遮擋棚設置在所述操作平臺面上并具有折疊位置和展開位置,在所述展開位置,所述折疊式遮擋棚展開從而遮蓋住所述操作平臺面并在所述折疊式遮擋棚和所述操作平臺面之間形成作業空間,在所述折疊位置,所述第一開口與所述第二開口相對,所述折疊式遮擋棚折疊從而裸露出所述操作平臺面,設計巧妙,結構簡潔,成本低,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
本實用新型的這些和其它目的、特點和優勢,通過下述的詳細說明,附圖和權利要求得以充分體現,并可通過所附權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裝置和它們的組合得以實現。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折疊式高空操作平臺的一具體實施例處于展開位置的主視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具體實施例處于展開位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的具體實施例處于折疊位置的主視示意圖。
圖4是圖1所示的具體實施例處于折疊位置的俯視示意圖。
(符號說明)
1操作平臺面;11第一轉動銷軸;12第二轉動銷軸;13第一開口;2折疊式遮擋棚;21第二開口;3第一折疊遮擋棚;31第一柔性遮擋面;32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3第一遮擋棚支撐桿;34第一遮擋棚橫桿;35第一伸縮式防護欄桿;36第一固定式防護欄桿;37第一柔性導鏈;38第一凹口;4第二折疊遮擋棚;41第二柔性遮擋面;42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3第二遮擋棚支撐桿;44第二遮擋棚橫桿;45第二伸縮式防護欄桿;46第二固定式防護欄桿;47第二柔性導鏈;48第二凹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特舉以下實施例詳細說明。
請參見圖1-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折疊式高空操作平臺包括操作平臺面1和折疊式遮擋棚2,所述操作平臺面1上設置有第一開口13,所述折疊式遮擋棚2上設置有第二開口21,所述折疊式遮擋棚2設置在所述操作平臺面1上并具有折疊位置和展開位置,在所述展開位置,所述折疊式遮擋棚2展開從而遮蓋住所述操作平臺面1并在所述折疊式遮擋棚2和所述操作平臺面1之間形成作業空間,所述第一開口13與所述第二開口21相對,在所述折疊位置,所述折疊式遮擋棚2折疊從而裸露出所述操作平臺面1。
因為鋼結構焊接節點多為梁柱節點,此第一開口13和第二開口21為鋼柱預留開口。
所述折疊式遮擋棚2可以是任何合適種類的遮擋棚,較佳地,所述折疊式遮擋棚2是遮陽棚、擋風棚、遮雨棚和遮雪棚中的一種或幾種。也就是說,所述折疊式遮擋棚2可以具有單一功能,比如遮陽、擋風、遮雨等,也可以具有多項功能,比如遮陽擋風、擋風遮雨等。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折疊式遮擋棚2既是擋風棚也是遮雨棚,簡稱擋風遮雨棚。
所述折疊式遮擋棚2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折疊遮擋棚,例如可以是單一件式即整體式,可以從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一端展開至另一端,也可以是對開(相對打開)式,比如兩個四分之一圓折疊遮擋棚從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中部上空反向展開至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兩端,或者,比如一個八分之一圓折疊遮擋棚和一個八分之三圓折疊遮擋棚從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四分之一處上空反向展開至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兩端。請參見圖1-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折疊式遮擋棚2為對閉(相對閉合)式折疊遮擋棚。比如兩個四分之一圓折疊遮擋棚從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兩端相向展開至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中部上空從而抵靠在一起,或者,比如一個八分之一圓折疊遮擋棚和一個八分之三圓折疊遮擋棚從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兩端相向展開至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四分之一處上空從而抵靠在一起。
所述折疊式遮擋棚2可以具有任何合適的構成,請參見圖1-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折疊式遮擋棚2包括第一折疊遮擋棚3和第二折疊遮擋棚4,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3設置有第一凹口38,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4設置有第二凹口48,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3和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4分別設置在所述操作平臺面1上,在所述展開位置,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3展開從而遮蓋住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一半,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4展開從而遮蓋住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另一半,且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3和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4相互抵靠在一起,從而在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3、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4和所述操作平臺面1之間形成作業空間,所述第一凹口38和所述第二凹口48相互抵靠在一起從而形成所述第二開口21,在所述折疊位置,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3和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4均折疊從而裸露出所述操作平臺面1。
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3和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4可以具有任何合適的構成,更佳地,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3包括第一柔性遮擋面31和至少兩個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包括兩根第一遮擋棚支撐桿33,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的兩根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33相互平行設置并分別設置在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兩側,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的兩根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33的一端分別可轉動設置在所述的操作平臺面1的兩側的中部,所述第一柔性遮擋面31設置在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33上,所述第一凹口38設置在所述第一柔性遮擋面31上;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4包括第二柔性遮擋面41和至少兩個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包括兩根第二遮擋棚支撐桿43,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的兩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43相互平行設置并分別設置在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兩側,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的兩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43的一端分別可轉動設置在所述的操作平臺面1的兩側的中部,所述第二柔性遮擋面41設置在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43上,所述第二凹口48設置在所述第二柔性遮擋面41上;在所述展開位置,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相互遠離,所述第一柔性遮擋面31展開從而遮蓋住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一半,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相互遠離,所述第二柔性遮擋面41展開從而遮蓋住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另一半,且所述第一柔性遮擋面31和所述第二柔性遮擋面41相互抵靠在一起,從而在所述第一柔性遮擋面31、所述第二柔性遮擋面41和所述操作平臺面1之間形成作業空間,在所述折疊位置,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相互靠近,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相互靠近,所述第一柔性遮擋面31和所述第二柔性遮擋面41均折疊從而裸露出所述操作平臺面1。請參見圖1-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有5個,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33共10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有5個,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43共10根。
所述第一柔性遮擋面31和所述第二柔性遮擋面41可以是任何合適的柔性遮擋面,所謂的柔性與剛性相對,是指可彎曲的,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遮擋面31和所述第二柔性遮擋面41均為帆布。
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的兩根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33的一端分別可轉動設置在所述的操作平臺面1的兩側的中部可以采用任何合適的結構,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的兩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43的一端分別可轉動設置在所述的操作平臺面1的兩側的中部可以采用任何合適的結構,請參見圖1-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的操作平臺面1的兩側的中部均設置有第一轉動銷軸11,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的兩根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33的一端分別可轉動設置在所述第一轉動銷軸11上;所述的操作平臺面1的兩側的中部均設置有第二轉動銷軸12,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的兩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43的一端分別可轉動設置在所述第二轉動銷軸12上。顯然,第一轉動銷軸11和第二轉動銷軸12也可以是同一個零件,即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33和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43均可轉動設置在同一個轉動銷軸上。
為了使得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3和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4更加穩定可靠,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3還包括第一遮擋棚橫桿34,所述第一遮擋棚橫桿34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的兩根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33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柔性遮擋面31還設置在所述第一遮擋棚橫桿34上;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4還包括第二遮擋棚橫桿44,所述第二遮擋棚橫桿44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的兩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43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柔性遮擋面41還設置在所述第二遮擋棚橫桿44上。請參見圖1-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遮擋棚橫桿34有5根,分別對應5個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所述第二遮擋棚橫桿44有5根,分別對應5個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所述第一柔性遮擋面31覆蓋第一遮擋棚橫桿34、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的兩根第一遮擋棚支撐桿33形成的三個面,所述第二柔性遮擋面41覆蓋第二遮擋棚橫桿44、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的兩根第二遮擋棚支撐桿43形成的三個面。
為了提高安全系數,更佳地,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3還包括第一伸縮式防護欄桿35和第一固定式防護欄桿36,所述第一伸縮式防護欄桿35的兩端分別可轉動連接兩個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的位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同側的兩根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33,所述第一固定式防護欄桿36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的兩根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33;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4還包括第二伸縮式防護欄桿45和第二固定式防護欄桿46,所述第二伸縮式防護欄桿45的兩端分別可轉動連接兩個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的位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同側的兩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43,所述第二固定式防護欄桿46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的兩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43;在所述展開位置,所述第一伸縮式防護欄桿35呈伸長狀態并平行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或與所述操作平臺面1成角度設置,所述第一固定式防護欄桿36平行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所述第二伸縮式防護欄桿45呈伸長狀態并平行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或與所述操作平臺面1成角度設置,所述第二固定式防護欄桿46平行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在所述折疊位置,所述第一伸縮式防護欄桿35呈縮短狀態并與所述操作平臺面1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固定式防護欄桿36與所述操作平臺面1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伸縮式防護欄桿45呈縮短狀態并與所述操作平臺面1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固定式防護欄桿46與所述操作平臺面1位于同一平面。請參見圖1-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縮式防護欄桿35的數目為4根,以圖2中從下往上數,其中2根所述第一伸縮式防護欄桿35的兩端分別可轉動連接第2個和第5個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的位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同側的兩根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33,以及余下2根所述第一伸縮式防護欄桿35的兩端分別可轉動連接第3個和第5個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的位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同側的兩根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33,所述第一固定式防護欄桿36的數目為2根,其中1根所述第一固定式防護欄桿36的兩端分別連接第2個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的兩根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33,以及另1根所述第一固定式防護欄桿36的兩端分別連接第3個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的兩根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33;所述第二伸縮式防護欄桿45的數目為4根,以圖2中從下往上數,其中2根所述第二伸縮式防護欄桿45的兩端分別可轉動連接第2個和第5個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的位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同側的兩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43,以及余下2根所述第二伸縮式防護欄桿45的兩端分別可轉動連接第3個和第5個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的位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同側的兩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43,所述第二固定式防護欄桿46的數目為2根,其中1根所述第二固定式防護欄桿46的兩端分別連接第2個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的兩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43,以及另1根所述第二固定式防護欄桿46的兩端分別連接第3個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的兩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43。在所述展開位置,所述第一伸縮式防護欄桿35呈伸長狀態并平行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所述第一固定式防護欄桿36平行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所述第二伸縮式防護欄45桿呈伸長狀態并平行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所述第二固定式防護欄桿46平行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
需要說明的是,在所述展開位置,所述第一固定式防護欄桿36不一定平行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如果所述第一固定式防護欄桿36的兩端分別連接的兩根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33屬于不同的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則所述第一固定式防護欄桿36與所述操作平臺面1成角度設置;所述第二固定式防護欄桿46不一定平行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如果所述第二固定式防護欄桿46的兩端分別連接的兩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43屬于不同的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則所述第二固定式防護欄桿46與所述操作平臺面1成角度設置,在這種情況下,所述第一固定式防護欄桿36和所述第二固定式防護欄桿46也可以采用伸縮式防護欄桿,以便折疊時可以適當收縮;在所述折疊位置,所述第一伸縮式防護欄桿35并不一定與所述操作平臺面1位于同一平面,比如,如果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3沒有與所述操作平臺面1位于同一平面,而是位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下方并與所述操作平臺面1成角度設置,則所述第一伸縮式防護欄桿35呈縮短狀態并與所述操作平臺面1成角度設置;同樣地,所述第二伸縮式防護欄桿45并不一定與所述操作平臺面1位于同一平面,比如,如果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4沒有與所述操作平臺面1位于同一平面,而是位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下方并與所述操作平臺面1成角度設置,則所述第二伸縮式防護欄桿45呈縮短狀態并與所述操作平臺面1成角度設置。
為了更利于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3和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4的展開和折疊,更佳地,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3還包括第一柔性導鏈37,所述第一柔性導鏈37的兩端分別連接相鄰兩個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的位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同側的兩根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33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4還包括第二柔性導鏈47,所述第二柔性導鏈47的兩端分別連接相鄰兩個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的位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同側的兩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43的另一端。請參見圖1-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導鏈37有8個,所述第二柔性導鏈47有8個。
為了使得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3和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4更加穩定可靠,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折疊式遮擋棚2還包括卡接部件(圖中未示出),在所述展開位置,所述卡接部件卡接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3和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4從而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3和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4相互抵靠在一起。
所述卡接部件可以是任何合適的卡接部件,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卡接部件是卡扣。
為了便于安裝到鋼柱上,如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操作平臺面1由兩個部分對拼形成,在這種情況下,所述第一開口13也由兩個凹口對拼形成。
如圖3和圖4所示,在折疊位置,本實用新型的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3和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4折疊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兩端,裸露出所述操作平臺面1。
在需要設置遮擋棚時,所述第一折疊遮擋棚3的第一遮擋棚支撐桿33的一端繞第一轉動銷軸11轉動,從而另一端朝向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中部上空轉動,從而將第一柔性遮擋面31展開進而遮蓋住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一半,第一導鏈37逐漸繃直,在此過程中,隨著兩個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的位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同側的兩根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33相互遠離,所述第一伸縮式防護欄桿35逐漸伸長并最終平行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所述第一固定式防護欄桿36上升平行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所述第二折疊遮擋棚4的第二遮擋棚支撐桿43的一端繞第二轉動銷軸12轉動,從而另一端朝向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中部上空轉動,從而將第二柔性遮擋面41展開進而遮蓋住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另一半,第二導鏈47逐漸繃直,在此過程中,隨著兩個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的位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同側的兩根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43相互遠離,所述第二伸縮式防護欄桿45逐漸伸長并最終平行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所述第二固定式防護欄桿46上升平行于所述操作平臺面1;最后第5個所述第一遮擋棚支撐桿組32和第5個所述第二遮擋棚支撐桿組42在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中部上空相互抵靠,從而第一柔性遮擋面31和第二柔性遮擋面41在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中部上空相互抵靠,可通過卡接部件固定,所述第一凹口38和所述第二凹口48也在所述操作平臺面1的中部上空相互抵靠從而形成所述第二開口21,所述第二開口21和所述第一開口13相對,展開位置如圖1和圖2所示。
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折疊式的操作平臺,用于鋼結構節點焊接、補涂、檢測等作業,通過調節第一遮擋棚支撐桿與操作平臺面的角度,帶動第一遮擋棚橫桿、第一伸縮式防護欄桿、第一固定式防護欄桿旋轉,通過調節第二遮擋棚支撐桿與操作平臺面的角度,帶動第二遮擋棚橫桿、第二伸縮式防護欄桿、第二固定式防護欄桿旋轉,以達到兩邊四分之一圓結構的開合,鋼柱插設在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中形成密閉的空間結構實現空中作業,以實現高空操作,提高安全系數,增強應對惡劣天氣能力,降低成本。
綜上,本實用新型的折疊式高空操作平臺使得平臺搭設簡單,應對惡劣天氣能力增強,安全系數提高,所用物料運輸及管理方便,且設計巧妙,結構簡潔,成本低,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
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已經完整并有效的予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功能及結構原理已在實施例中予以展示和說明,在不背離所述原理下,實施方式可作任意修改。所以,本實用新型包括了基于權利要求精神及權利要求范圍的所有變形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