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帳篷,特別涉及一種車頂折疊帳篷。
背景技術:拖車帳篷是一種配合拖車使用的帳篷。通常由帳篷和拖車組成,帳篷折疊收入拖車上,通過帳篷下面的床板和拖車固定在一起,然后罩上防塵罩。根據需要拖車在驅動車的牽引下到達目的地。使用時,只需將帳篷取出支撐開即可。現有的折疊式拖車帳篷可參考申請號為201520493442.4的中國專利,其公開了一種車頂折疊帳篷,包括活動底座、固定底座、支架、篷面、連接塊組件、伸縮梯;梯子型的所述固定底座固定于車頂,其一端通過一對所述連接塊組件與梯子型的所述活動底一端相連;每個所述連接塊組件包括:與所述固定底座相連的第一連接塊、與所述活動底座相連的第二連接塊、主連接塊,所述第一連接塊和第二連接塊均與所述主連接塊鉸接;所述支架與所述主連接塊鉸接,所述篷面套置固定于所述支架上,且其底邊緣同時與所述固定底座和活動底座固定連接;所述伸縮梯的一端與所述活動底座的、另一端鉸接。但是帳篷一側設置在車頂外,通過伸縮梯去支撐帳篷,從而保證帳篷的平穩,但是難以保證露營的地面平整,若地面不平整,梯子無法穩定的支撐在地面上,進而當人們坐在露在車頂外的帳篷一側時,容易產生搖晃,難以在帳篷上安心休憩,十分危險。
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設置穩定的折疊式拖車帳篷。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折疊式拖車帳篷,包括安裝于拖車車身上的帳篷本體,拖車車身頂面一側固接有兩塊安裝板,帳篷本體包括多根U型桿以及與U型桿固接的篷面,U型桿兩端分別與安裝板樞紐連接且均在同一豎直平面上轉動;篷面包括連接面和配重側面,連接面兩端分別連接拖車與相鄰的U型桿以及相鄰兩根U型桿;帳篷本體展開時,最外側一根U型桿翻轉至拖車車身外,配重側面一端與最外側一根U型桿固接,另一端垂落在地面上。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初始狀態下,U型桿相互抵接且篷面折疊,使U型桿沿樞紐部轉動,將連接面一一展開,使配重側面從拖車車身最上方轉動到拖車車身一側并沿最外側的U型桿垂落向地面上,受配重側面的重力影響,U型桿繼續轉動而連接面被進一步拉開,從而使帳篷本體整個展開,通過配重側面的重力保持帳篷本體的展開狀態;這樣通過轉動U型桿即可展開或折疊帳篷,快捷方便;通過配重側面保持帳篷本體的展開狀態不但增大了帳篷的使用空間,而且十分穩定,不易因地面不平整產生晃動。較佳的,U型桿數量為三根,包括垂直設置的主支撐桿以及位于主支撐桿兩側、傾斜設置的增容桿。通過采用上述方案,由于配重側面起到了保持撐開的效果,所以U型桿只需起到支撐作用,主支撐桿將篷面撐起,而增容桿將篷面兩側進一步撐起,增大帳篷的使用空間,防止篷面成三角狀而導致只有中間空間可用。較佳的,U型桿與安裝板的鉸接處高度逐漸升高。通過采用上述方案,由于U型桿鉸接位置沿傾斜的連線設置,所以U型桿相互之間轉動互不干涉,而且當帳篷本體折疊時,U型桿可以一層層搭起來,減少了折疊空間,利于折疊帳篷。較佳的,安裝板包括兩塊豎直設置的三角板,兩塊三角板平行設置且沿斜面設有三根平行設置的轉軸,轉軸分別貫穿U型桿端部且兩端支撐在三角板上。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兩塊三角板保證了帳篷本體與拖車連接的穩固,通過轉軸貫穿U型桿端部,從而使U型桿以轉軸為中心轉動;而轉軸相互平行,保證了U型桿轉動方向一致,從而使配置側面的重力可以完整沿連接面傳導,將整個篷面完整的張開。較佳的,U型桿包括頂桿以及兩根與安裝板樞紐連接的側桿,側桿與頂桿連接處形成有圓角結構。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圓角結構保護篷面不受U型桿拐角處傷害,防止因反復張開導致篷面別U型桿拐角處劃破。較佳的,側桿與頂桿之間設有加強桿,加強桿兩端分別固接在側桿以及頂桿上。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加強桿加強U型桿的強度,防止U型桿受蓬面的壓力而彎曲,保證U型桿將篷面支撐。較佳的,篷面上縫合有環形固定帶,環形固定帶中心形成有供側桿或頂桿穿過的穿孔。通過采用上述方案,環形固定帶使篷面與側桿以及篷面與頂桿徑向固定,又由于側桿與頂桿組成了成U字形的U型桿,從而使篷面與U型桿固定。較佳的,連接面和配重側面連接有使帳篷密閉的底面,底面、連接面和配重側面的均相互縫合。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底面、連接面和配重側面組成一個封閉的帳篷,保證篷面與外界隔離,從而保護蓬面內的人不受蚊蟲的騷擾;底面呈階梯狀是因為連接面最下端位于推車頂面上,而配重側面最下端位于地面上,所以封閉連接面與配重篷面的底面成階梯狀。較佳的,配重側面縫合有限位環,限位環設有地釘,地釘貫穿限位環并與地面固接。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地釘將環形角繩與地面固定,從而將配重側面一端固定在地面上,進而使整個篷面固定在地面上,防止因大風等天氣原因導致配重側面被吹動并打傷居住人。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配重側面不但保持帳篷的展開狀態,而且增大了帳篷的使用空間,無需另設保持帳篷展開狀體的U型桿;三個U型桿沿三角板斜面設置,從而高低錯落,保證折疊時,U型桿層層疊起。附圖說明圖1是折疊式拖車帳篷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U型桿折疊示意圖;圖3是安裝板結構示意圖;圖4是頂桿與側桿連接示意圖;圖5是U型桿展開結構示意圖;圖6是最外側的增容桿與篷面連接示意圖。圖中,1、拖車車身;11、安裝板;111、承載板;112、三角板;12、轉軸;2、帳篷本體;21、U型桿;211、主支撐桿;212、增容桿;213、頂桿;214、側桿;215、加強桿;22、篷面;221、連接面;222、配重側面;223、環形固定帶;224、底面;3、限位環;4、地釘。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底面”和“頂面”、“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折疊式拖車帳篷,包括安裝在拖車車身1上的帳篷本體2;拖車車身1為一個空心矩形盒,拖車車身1頂面的兩個角上固定有兩個承載板111,承載板111與拖車車身1頂面開有相應的螺紋孔并通過螺栓固定,而且承載板111位于拖車車身1長邊的兩端。如圖2和圖3所示,承載板111上均焊接有兩塊直角三角板112,兩塊三角板112豎直設置且與拖車車身1的寬邊平行,三角板112的一個直角邊和承載板111焊接,而另一個直角邊位于拖車車身1外側,使斜邊靠近安裝承載板111的另一側;三角板112銳角處切削有圓角結構,以防止三角板112割傷手。三角板112沿其斜邊開有三個安裝孔,通過安裝孔安裝有三根U型桿21;U型桿21有一根圓桿彎曲而成,即包括頂桿213以及位于頂桿213兩側的相互對側的側桿214;側桿214端部開有與安裝孔對應的通孔,螺栓作為轉軸12依次穿過一塊三角板112的安裝孔、側桿214的通孔以及另一塊三角板112的安裝孔并用螺母固定,這樣側桿214與三角板112樞紐連接;而兩根側桿214分別與兩塊承載板111上的三角板112樞紐連接,使U型桿21與由承載板111以及三角板112組成的安裝板11轉動連接。如圖2和圖4所示,側桿214與頂桿213連接處形成有圓角結構并設有加強桿215,加強桿215兩端分別焊接在側桿214以及頂桿213上。三根U型桿21分別為主支撐桿211以及兩根增容桿212,增容桿212位于主支撐桿211兩側;帳篷本體2折疊時,主支撐桿211被增容桿212夾在中間。如圖1和圖6所示,U型桿21上安裝有篷面22;篷面22包括三者縫合成一體的底面224、連接面221以及配重側面222;連接面221和配重側面222縫合有環形固定帶223,環形固定帶223呈圓柱狀且沿軸線形成有供側桿214或頂桿213穿過的穿孔,從而使蓬面與U型桿21固定。其中,連接面221截面成圓弧狀,兩端將拖車與相鄰的U型桿21以及相鄰兩根U型桿21連接在一起;配重側面222截面也成圓弧狀,配重側面222一端與最外側的增容桿212通過環形固定帶223固接,另一端垂落在地面上并縫合有限位環3,地釘4貫穿限位環3并打入地面中;底面224呈階梯狀,將位于推車頂面上的連接面221最下端與位于地面上的配重側面222最下端連接成一體,所以封閉連接面221與配重篷面22的底面224成階梯狀。如圖5所示,帳篷本體2展開時,由于連接面221與U型桿21的固定位置,使支撐蓬桿豎直設置,而位于支撐蓬桿兩側的增容桿212傾斜設置,且最外側的增容桿212翻轉2拖車車身外。這樣只要轉動疊在最上方增容桿212,并通過連接面221帶動所有U型桿21轉動,即可展開帳篷本體2,并用地釘4釘住限位環3,完成固定。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