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用鋁合金模板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建筑鋁合金封口模板。
背景技術:
建筑用鋁合金模板主要用作墻體模板、水平樓板、柱子和梁等各種模板,適用于新建商用和民用建筑,特別是超高層建筑。鋁合金模板作為新一代的建筑模板,具有拆裝靈活、剛度高、使用壽命長,同時還具有重量輕、回收價值高的優點。但是,目前市面上應用的鋁合金模板在封口位置處需要安裝陽角條,這樣再用混凝土進行澆筑時就會產生漏漿,影響混凝土澆筑的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建筑鋁合金封口模板。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新型建筑鋁合金封口模板,包括第一平板、兩個側板、三個豎向支撐筋板和第二平板,兩個所述側板與所述第一平板、第二平板共同圍成收容空間,三個所述豎向支撐筋板均位于所述收容空間內,且三個所述豎向支撐筋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平板和所述第二平板設置,由兩個所述側板與所述第一平板的交界線分別向外延伸設置兩個延伸板,兩個所述延伸板對稱分布在第一平板中心線兩側。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平板、第二平板、兩個側板、三個支撐筋板、延伸板為一體成型。因傳統的鋁合金封口模板,需要三塊板同時使用才能達到目的,因模板和模板之間存在一定的縫隙,在使用混凝土澆筑的時候會出現漏漿的現象,影響混凝土澆筑的質量,而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建筑鋁合金封口模板采用一體成型設置,避免了模板與模板配合使用時縫隙的存在,即避免漏漿現象的發生,提高了澆筑的質量。
進一步地,所述側板和所述第一平板相交處的夾角為90-180℃。
進一步地,所述側板的上端和三個所述支撐筋板的上端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即所述側板和所述支撐筋板是等高的。
進一步地,三個所述豎向支撐筋板中的一個貫穿所述第一平板的中心線設置,三個所述豎向支撐筋板的另外兩個等間距分布在所述第一平板中心線的兩側。這樣可以保證作用在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上的壓力能夠均勻傳遞。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建筑鋁合金封口模板,所述第一平板、所述側板、所述支撐筋板、所述延伸板和所述第二平板一體成型,避免了傳統的鋁合金封口模板,在使用時模板和模板之間存在縫隙的現象,即避免了使用混凝土澆筑的時候出現漏漿的現象,提高了混凝土澆筑的質量。
此外,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建筑鋁合金封口模板中的三個所述豎向支撐筋板的一個沿所述第一平板的中心線固定,三個所述豎向支撐筋板的另外兩個對稱分布在第一平板中心線的兩側,保證了作用在第一平板或第二平板上的壓力能夠均勻傳遞,延長了所述鋁合金封口模板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新型建筑鋁合金封口模板的橫截面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新型建筑鋁合金封口模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平板;2、側板;3、支撐筋板;4、第二平板;5、延伸板
a為所述側板和所述第一平板相交處的夾角。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于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新型建筑鋁合金封口模板,包括第一平板1、兩個側板2、三個豎向支撐筋板3和第二平板4,兩個所述側板2與所述第一平板1、第二平板4共同圍成收容空間,三個所述豎向支撐筋板3均位于所述收容空間內,且三個所述豎向支撐筋板3垂直于所述第一平板1和所述第二平板4設置,由兩個所述側板2與所述第一平板1的交界線分別向外延伸設置兩個延伸板5,兩個所述延伸板5對稱分布在第一平板1中心線兩側。所述第一平板1、第二平板4、兩個側板2、三個支撐筋板3、延伸板5為一體成型。因傳統的鋁合金封口模板,模板和模板之間存在一定的縫隙,在使用混凝土澆筑的時候會出現漏漿的現象,影響混凝土澆筑的質量,而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建筑鋁合金封口模板采用一體成型設置,避免了模板與模板配合使用時縫隙的存在,即避免漏漿現象的發生,提高了澆筑的質量。
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側板2和所述第一平板4相交處的夾角a可以為90℃、120℃或180℃。所述側板2的上端和所述支撐筋板3的上端均在同一水平面上。即所述側板2和所述支撐筋板3是等高的。
為保證作用在第一平板1和第二平板4上的壓力能夠均勻傳遞,三個所述豎向支撐筋板3中的一個貫穿所述第一平板1的中心線設置,三個所述豎向支撐筋板3的另外兩個等間距分布在所述第一平板1中心線的兩側。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