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預制混凝土框架柱裝配式連接的節點。
背景技術:
預制混凝土框架結構是將混凝土框架分解為若干個梁柱運輸單元,通過現場連接形成整體框架的結構形式。因其能實現產品標準化、制作工業化、施工快速化的特點,符合我國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目標,從而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關于其節點的連接方式和計算方法也成為最具活力的研究方向。
目前,預制混凝土框架結構柱的現場連接位置多設置在樓層標高處的梁柱節點區域,并采用整體式后澆的方法施工,存在以下缺點:①框架梁柱節點處內力較大,受力復雜,設計上較難實現“強節點弱構件”的設計原則;②節點區域鋼筋眾多,現場澆筑施工難度大;③現場澆筑后要等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才能進行下一道施工工序,技術間歇時間長,影響施工工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現目前節點區裝配和現澆過程復雜的問題。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用于預制混凝土框架柱裝配式連接的節點,包括上混凝土柱、下混凝土柱、鋼接頭Ⅰ、鋼接頭Ⅱ和拼接鋼板。
所述上混凝土柱的下端連接有鋼接頭Ⅰ。所述下混凝土柱的上端連接有鋼接頭Ⅱ。所述鋼接頭Ⅱ包括蓋板、鋼箱、底板和耳板。
所述蓋板為中心開有通孔的鋼板。所述鋼箱是由四塊鋼板圍成的兩端敞口的腔體。所述底板和耳板均為矩形平板,其中耳板的板面上開有一排螺栓孔。
所述鋼箱的一敞口端與蓋板側面連接。所述底板焊接在鋼箱內部,且靠近鋼箱的另一敞口端。所述鋼箱的四周均焊接有一塊耳板。所述耳板豎直布置,且板面與其所在的鋼箱側面垂直。將所述鋼接頭Ⅱ靠近底板的敞口端加工成坡口狀即制得鋼接頭Ⅰ。
所述上混凝土柱和下混凝土柱相對拼接,它們各自的鋼接頭相對接觸并進行圍焊,在坡口處形成一條焊縫。所述拼接鋼板與相對應的耳板貼合,并通過高強螺栓緊固。所述拼接鋼板的內側開有供焊縫通過的缺口。
進一步,所述蓋板的另一側面連接若干套筒。所述套筒的軸線垂直于蓋板的板面。若干縱筋對應插入套筒內,這些縱筋上還綁扎有若干箍筋。
進一步,所述上混凝土柱和下混凝土柱在工廠預制完成,經預拼裝檢驗合格后分別作為運輸單元進行運輸。
進一步,在這兩個鋼接頭的裝配處,采用混凝土或防火砂漿對鋼接頭進行包裹。
進一步,混凝土柱的鋼接頭的裝配位置設置于樓層中部,距離樓層面1~1.5m。
進一步,所述上混凝土柱的上端還連接有鋼接頭Ⅱ,這個鋼接頭Ⅱ與上層的混凝土柱拼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將預制混凝土框架柱現場拼接位置設置在樓層中部附近,使得裝配節點受力較小,易于實現“等同現澆”效果。
2.裝配節點位置避開了混凝土梁的鋼筋,使得構造簡單,傳力可靠。
3.預制混凝土框架結構柱的現場連接采用焊接連接,施工質量更加容易保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上、下混凝土柱的連接示意圖。
圖2為上混凝土柱的示意圖。
圖3為下混凝土柱的示意圖。
圖4為鋼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鋼接頭的剖視圖。
圖中:上混凝土柱1、下混凝土柱2、鋼接頭Ⅰ3、鋼接頭Ⅱ30、蓋板301、鋼箱302、底板303、耳板304、拼接鋼板4、焊縫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應該理解為本實用新型上述主題范圍僅限于下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上述技術思想的情況下,根據本領域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做出各種替換和變更,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參見圖1,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預制混凝土框架柱裝配式連接的節點,包括上混凝土柱1、下混凝土柱2、鋼接頭Ⅰ3、鋼接頭Ⅱ30和拼接鋼板4。
所述上混凝土柱1的下端連接有鋼接頭Ⅰ3,如圖2所示,其中上混凝土柱的主體部分與常規的混凝土柱類似,而且下端的鋼接頭Ⅰ3實際可以看成是上混凝土柱1下端外露的鋼骨架,它們是做成一體結構的。所述下混凝土柱2的上端連接有鋼接頭Ⅱ30,如圖3所示,結構原理與上混凝土柱1相同。其實上混凝土柱1倒置就可以看作是下混凝土2了。不同之處在于上方的鋼接頭Ⅰ3的端部要做成坡口狀,以便于焊接。所述上混凝土柱1(含鋼接頭Ⅰ3)和下混凝土柱2(含鋼接頭Ⅱ30)均在工廠內預制完成,在運輸至施工現場進行拼裝。
所述鋼接頭Ⅱ30包括蓋板301、鋼箱302、底板303和耳板304,如圖4和圖5所示。所述蓋板301為中心開有通孔的矩形鋼板。所述鋼箱302是由四塊鋼板圍成的兩端敞口的腔體。所述底板303和耳板304均為矩形平板,其中耳板304的板面上開有一排螺栓孔,該螺栓孔用于固定拼接鋼板4。
所述鋼箱302的一敞口端與蓋板301側面連接。所述底板303焊接在鋼箱302內部,且靠近鋼箱302的另一敞口端。所述鋼箱302的四周均焊接有一塊耳板304。所述耳板304豎直布置,且板面與其所在的鋼箱側面垂直。所述鋼接頭Ⅰ3的結構與鋼接頭Ⅱ30大致相同,僅其端部加工成了坡口。
其中所述蓋板301的另一側面連接若干套筒。所述套筒的軸線垂直于蓋板301的板面。若干縱筋對應插入套筒內,這些縱筋上還綁扎有若干箍筋。套筒、縱筋和箍筋包覆在混凝土內。
所述上混凝土柱1和下混凝土柱2相對拼接,它們各自的鋼接頭相對接觸并進行圍焊,在坡口處形成一條焊縫5。所述拼接鋼板4與相對應的耳板304貼合,并通過高強螺栓緊固。所述拼接鋼板4的內側開有供焊縫5通過的缺口。
另外,上、下混凝土柱的拼接位置在預制時已設定好,大致設置在樓層中部,距離樓板面1.2m左右。同時當上混凝土柱1的高度不足時,還可將上混凝土柱1的上端做成鋼接頭Ⅱ30,這個鋼接頭Ⅱ30繼續與上層的混凝土柱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