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車輛存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輛存取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立體車庫的地坑縱列前后兩排或多排升降橫移類機械式停車設備是通過前排地坑車位上方的固定式過道板升降至地面層平層位置、后排車位通過此過道板實現存、取車輛。當存取其他車輛需要其它載車板做水平方向橫移時、此過道板下降一定距離后停止、避讓水平方向橫移的載車板、置于水平橫移車臺板的下方、地坑停車位的上方。當該地坑停車位需要存、取車輛時、該固定式過道板與地坑車臺板同步升、降,完成存取車輛。這種固定過道板后排對應的前排每個車位需要一個過道板、數量多、成本高、同時占用地坑空間、當地坑臺板升至地面平層時、該固定式過道板還需占用地面層和上層臺板之間的停車空間。總的來說,目前的地坑縱列、固定式過道板存取車輛的停車設備存在的問題是過道板數量多、成本高,設備占用空間大、安裝難度大,且設備整體繁瑣、不美觀,而且,常使用電纜,容易引起電纜彎曲、扭曲、打結等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平移動式存取車輛過道板,以解決現有技術容易引起電纜彎曲、扭曲、打結的技術問題,并且設備簡單,容易安裝,能較好地縮小占用空間,縮減成本。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水平移動式存取車輛過道板,包括矩形的焊接臺板框架,焊接臺板框架與鋪設在其上表面的花紋板構成停車平臺,焊接臺板框架的下方還設有提供動力的傳動機構,焊接臺板框架的左端或右端設有主動輪組,主動輪組連接有與其配合的從動輪組,從動輪組的從動輪軸上設有位于焊接臺板框架前端和后端中間位置的滾輪;焊接臺板框架下方設有碰塊、集電器和供電滑觸線;集電器與供電滑觸線滑動接觸并電連接于傳動機構中的電機。
進一步的,滾輪總共設有四個,每兩個間隔設置為一組,每一組分別設置于焊接臺板框架前端和后端,這樣的設置是為了提升焊接臺板框架的穩定性,受力更加均衡。
進一步的,焊接臺板框架下方還設有軌道梁,供電滑觸線安裝于軌道梁上,軌道梁和焊接臺板框架配合,可使得本實用新型整體的受力更加均衡,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穩定性。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之后,只能做水平移動,即滾輪在電機的驅動下作水平移動,并且,改由集電器與供電滑觸線滑動接觸供電,不再使用隨電纜,避免了電纜出現彎曲、扭曲、打結等現象,從而起到保護電纜作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俯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動輪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傳動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4是集電器與供電滑觸線滑動接觸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下面結合圖1~圖4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
一種水平移動式存取車輛過道板,包括矩形的焊接臺板框架1,焊接臺板框架1分為前端、后端、左端和右端,前端、后端為寬度較小的兩條邊,相反,左端和右端為長度更長的兩條邊;焊接臺板框架1與鋪設在其上表面的花紋板構成停車平臺2,焊接臺板框架1的下方還設有提供動力的傳動機構4,焊接臺板框架1的左端或右端設有主動輪組5,主動輪組5連接有與其配合的從動輪組6,從動輪組6的從動輪軸上設有位于焊接臺板框架1前端和后端中間位置的滾輪3;焊接臺板框架1下方設有碰塊9、支架,支架上設有滑動接觸的集電器7和供電滑觸線8;集電器7與供電滑觸線8滑動接觸并電連接于傳動機構4上的電機41,集電器7與供電滑觸線8滑動接觸以給電機41供電;滾輪3總共設有四個,每兩個間隔設置為一組,每一組分別設置于焊接臺板框架1前端和后端;焊接臺板框架1下方還設有軌道梁,供電滑觸線8安裝于軌道梁上;主動輪組5、四個滾輪3和從動輪組6關于焊接臺板框架1左右兩端的中線對稱。
主動輪組5包括主動輪軸51,主動輪軸51上設有主動輪52和鏈輪53,主動輪軸51通過主動軸承54安裝于焊接臺板框架1的左端或右端。
傳動機構4包括電機41和傳動管42,電機41的輸出軸上設有第一鏈輪43,第一鏈輪43通過鏈條連接有設置于傳動管42上的第二鏈輪44。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改進點在于以上各個部件組合的安裝結構,其中的主動輪組5、從動輪組6以及傳動機構4均是常規結構,本領域技術人員很容易就能根據以上方案進行實施,因此,此處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