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簡易立體車庫。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越來越大,在城市停車成了一種困難,因場地的限制,立體式車庫成了一種有效利用場地的新設施;目前的立體車庫都存在一種造價高昂,結構復雜,容易出現(xiàn)故障等問題,極大的限制了立體式車庫的發(fā)展。尤其針對目前急缺停車位的小區(qū)而言,因原始規(guī)劃的局限性,大量的缺乏的停車位,發(fā)展立體車庫成了一種急需,但高昂的立體車庫造價和維護成本極大的限制的發(fā)展。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做出改進,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簡易立體車庫,結構簡單,運行快速,制作成本和維護運行成本低廉。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簡易立體車庫,包括一框架,所述框架上沿豎直方向設置有多層平臺,所述平臺上均設置有托盤,所述平臺的兩側均設置有讓托盤沿平臺前后移動的水平傳動鏈,所述框架前端兩側均設置有讓托盤上下移動的豎直傳動鏈,所述托盤上設置有防前傾機構,所述托盤底部設置有可伸縮的爬坡機構,還包括監(jiān)測傳感器和控制系統(tǒng),該些監(jiān)測傳感器用于監(jiān)測托盤的位置與承載情況,所述控制系統(tǒng)接收監(jiān)測傳感器的信號并控制水平傳動鏈和豎直傳動鏈的運轉。
進一步的,所述托盤包括一呈L形的托板,所述托板由豎板和平板構成,所述豎板兩側頂部均設置有用于勾住豎直傳動鏈的掛鉤,所述平板兩側均設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內(nèi)設置有可沿套筒移動卻不脫離套筒的拉桿,所述拉桿后端部位于套筒外,所述套筒后端底部設置有用于卡住水平傳動鏈的掛齒,所述拉桿后端部底部設置有用于卡住水平傳動鏈的鉤齒。
進一步的,所述防前傾機構分別設置在套筒上部后端,所述防前傾機構包括一呈直角狀的彎桿,該彎桿的一端鉸接在套筒上,另一端鉸接有滾筒,該彎桿鉸接端的側壁上設置有螺旋槽道,該處的套筒上設置有滑槽,滑槽內(nèi)設置有立桿,所述立桿的頂部設置有推桿,所述推桿的另一端嵌入在螺旋槽道內(nèi)并驅(qū)使彎桿轉動,所述拉桿的上部設置有Z形沉槽,所述立桿的底部設置有呈Z形的推塊,以使拉桿在套筒內(nèi)前后移動時,拉桿上的沉槽推動立桿在滑槽內(nèi)來回移動;以使拉桿全部縮進套筒內(nèi)時,滾筒放倒卡住框架,拉桿伸出套筒時,滾筒豎直立起。
進一步的,所述拉桿橫截面為方形。
進一步的,所述水平傳動鏈包括鏈條、設置在鏈條兩端的驅(qū)動輪和從動輪,所述水平傳動鏈安裝在一支撐板上,所述支撐板兩端分別鉸接有搖桿,所述搖桿的另一端鉸接在平臺的內(nèi)側壁上,所述搖桿兩側的內(nèi)側壁上均設置有限制搖桿擺動角度的限位塊,位于內(nèi)側的限位塊上還固設有彈性裝置,所述彈性裝置的另一端分別頂?shù)衷趽u桿中部,并保持搖桿向外運動的趨勢;以使當托板即將脫離其所在平臺時,拉桿全部縮進套筒內(nèi),拉桿鉤齒剛好嵌入水平傳動鏈外端部鏈條半個鏈齒的距離;托板全部進入平臺時,套筒掛齒剛好嵌入水平傳動鏈內(nèi)端部鏈條半個鏈齒的距離。當水平傳動鏈往外輸送托板時,在鏈條傳動的慣性和底部彈性裝置的共同作用下,水平傳動鏈整體會往內(nèi)移動半個鏈齒的距離(該移動距離剛好將套筒底部掛齒全部掛入鏈條,進而能帶動托板移動);當水平傳動鏈往內(nèi)輸送托板時,在鏈條傳動的慣性和底部彈性裝置的共同作用下,水平傳動鏈整體會往外移動半個鏈齒的距離(該移動距離剛好將拉桿底部鉤齒全部掛入鏈條,進而將拉動拉桿)。
進一步的,所述套筒外側壁設置有凸部,所述凸部上設置有若干個滾輪,所述平臺兩側均設置有呈F形的壓板,以使托板進入平臺后,套筒上凸部剛好卡入壓板的卡槽內(nèi),避免托板后傾。
進一步的,所述爬坡機構包括分別設置在平板底部兩側的斜板,所述平板底部兩端分別設置有導槽,所述斜板的上端連接有橫板,所述橫板的另一端兩側分別通過一凸桿在導槽內(nèi)移動,所述平板底部中間設置有兩個拉緊彈簧,該拉緊彈簧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在一側的橫板上,使斜板始終保持向內(nèi)運動的趨勢,所述橫板的一端還設置有撥桿,該撥桿與斜板之間的夾角為鈍角,以使該平板下落在一等腰梯形狀的凸臺上時,該凸臺通過撥桿推動斜板向外運動,直至該斜板移動到平板側部作為爬坡板;所述斜板縮進時,其位于鉤齒內(nèi)側。
進一步的,所述彈性裝置為彈簧鋼板或高強度彈簧。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車庫大量采用各種純機械式結構,實現(xiàn)了托盤的水平和豎直方向的移動,簡化了整體結構,大大的降低了制作成本以及后期運行維護成本。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托盤的構造示意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托盤的構造示意側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水平傳動鏈的構造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爬坡機構的構造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拉桿的構造示意圖。
圖中:1-框架,11-平臺,12-豎直傳動鏈,2-托板,21-豎板,22-平板,23-掛鉤,24-凸部,25-壓板,26-掛齒,3-拉桿,31-沉槽,32-鉤齒,4-防前傾機構,41-彎桿,42-螺旋槽道,43-滾筒,44-立桿,45-推塊,5-爬坡機構,51-導槽,52-斜板,53-橫板,54-撥桿,55-拉緊彈簧,6-凸臺,7-水平傳動鏈,71-支撐板,72-搖桿,73-限位塊,74-彈簧鋼板。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如圖1~6所示,一種簡易立體車庫,包括一框架1,所述框架1上沿豎直方向設置有多層平臺11,所述平臺11上均設置有托盤,所述平臺11的兩側均設置有讓托盤沿平臺前后移動的水平傳動鏈7,所述框架1前端兩側均設置有讓托盤上下移動的豎直傳動鏈12,所述托盤上設置有防前傾機構4,所述托盤底部設置有可伸縮的爬坡機構5,還包括監(jiān)測傳感器和控制系統(tǒng),該些監(jiān)測傳感器用于監(jiān)測托盤的位置與承載情況,所述控制系統(tǒng)接收監(jiān)測傳感器的信號并控制水平傳動鏈和豎直傳動鏈的運轉。
本實施例中,所述托盤包括一呈L形的托板2,所述托板2由豎板21和平板22構成,所述豎板21兩側頂部均設置有用于勾住豎直傳動鏈的掛鉤23,所述平板22兩側均設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內(nèi)設置有可沿套筒移動卻不脫離套筒的拉桿3,所述拉桿3后端部位于套筒外,所述套筒后端底部設置有用于卡住水平傳動鏈的掛齒26,所述拉桿后端部底部設置有用于卡住水平傳動鏈的鉤齒32。
本實施例中,所述防前傾機構4分別設置在套筒上部后端,所述防前傾機構包括一呈直角狀的彎桿41,該彎桿41的一端鉸接在套筒上,另一端鉸接有滾筒43,該彎桿41鉸接端的側壁上設置有螺旋槽道42,該處的套筒上設置有滑槽,滑槽內(nèi)設置有立桿44,所述立桿44的頂部設置有推桿,所述推桿的另一端嵌入在螺旋槽道42內(nèi)并驅(qū)使彎桿41轉動,所述拉桿3的上部設置有Z形沉槽31,所述立桿44的底部設置有呈Z形的推塊45,以使拉桿3在套筒內(nèi)前后移動時,拉桿3上的沉槽31推動立桿44在滑槽內(nèi)來回移動;以使拉桿3全部縮進套筒內(nèi)時,滾筒43放倒卡住框架1,拉桿3伸出套筒時,滾筒43豎直立起。
本實施例中,所述拉桿3橫截面為方形。
本實施例中,所述水平傳動鏈7包括鏈條、設置在鏈條兩端的驅(qū)動輪和從動輪,所述水平傳動鏈7安裝在一支撐板71上,所述支撐板71兩端分別鉸接有搖桿72,所述搖桿72的另一端鉸接在平臺11的內(nèi)側壁上,所述搖桿72兩側的內(nèi)側壁上均設置有限制搖桿擺動角度的限位塊73,位于內(nèi)側的限位塊73上還固設有彈性裝置,所述彈性裝置的另一端分別頂?shù)衷趽u桿72中部,并保持搖桿72向外運動的趨勢;以使當托板2即將脫離其所在平臺時,拉桿3全部縮進套筒內(nèi),拉桿鉤齒32剛好嵌入水平傳動鏈外端部鏈條半個鏈齒的距離;托板全部進入平臺時,套筒掛齒26剛好嵌入水平傳動鏈內(nèi)端部鏈條半個鏈齒的距離。當水平傳動鏈往外輸送托板時,在鏈條傳動的慣性和底部彈性裝置的共同作用下,水平傳動鏈整體會往內(nèi)移動半個鏈齒的距離(該移動距離剛好將套筒底部掛齒全部掛入鏈條,進而能帶動托板移動);當水平傳動鏈往內(nèi)輸送托板時,在鏈條傳動的慣性和底部彈性裝置的共同作用下,水平傳動鏈整體會往外移動半個鏈齒的距離(該移動距離剛好將拉桿底部鉤齒全部掛入鏈條,進而將拉動拉桿)。
本實施例中,所述套筒外側壁設置有凸部24,所述凸部24上設置有若干個滾輪,所述平臺兩側均設置有呈F形的壓板25,以使托板2進入平臺11后,套筒上凸部24剛好卡入壓板25的卡槽內(nèi),避免托板后傾。
本實施例中,所述托板2的平板底部設置有爬坡機構5,所述爬坡機構5包括分別設置在平板底部兩側的斜板52,所述平板底部兩端分別設置有導槽51,所述斜板52的上端連接有橫板53,所述橫板53的另一端兩側分別通過一凸桿在導槽51內(nèi)移動,所述平板22底部中間設置有兩個拉緊彈簧55,該拉緊彈簧55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在一側的橫板53上,使斜板52始終保持向內(nèi)運動的趨勢,所述橫板53的一端還設置有撥桿54,該撥桿54與斜板52之間的夾角為鈍角,以使該平板下落在一等腰梯形狀的凸臺6上時,該凸臺6通過撥桿54推動斜板52向外運動,直至該斜板移動到平板側部作為爬坡板;所述斜板縮進時,其位于鉤齒內(nèi)側。
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裝置為彈簧鋼板74。
上述的簡易立體車庫的使用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1)托盤選擇:通過監(jiān)測傳感器檢測框架上托盤的承載情況,優(yōu)先選擇位于低處的空載托盤;
(2)控制系統(tǒng)接收到監(jiān)測傳感器的信號后,控制該層平臺的水平傳動鏈轉動,通過掛齒將放置在其上的托板向外推出,當掛齒前行至嵌入水平傳動鏈外端部鏈條半個鏈齒的距離時,此時,拉桿伸出套筒,拉桿的鉤齒被拉入水平傳動鏈內(nèi)端部鏈條半個鏈齒的距離,在水平傳動鏈以及其底部彈性裝置的共同作用下,拉桿的鉤齒被完全帶入水平傳動鏈并被鏈條推動向外嵌入套筒內(nèi),當拉桿全部嵌入套筒內(nèi)時,托板的掛鉤掛在豎直傳動鏈上,此時,掛齒完全脫離水平傳動鏈,拉桿鉤齒剛好嵌入水平傳動鏈外端部鏈條半個鏈齒的距離;
(2)當拉桿逐漸伸入套筒時,拉桿上部后端的擋片推動立桿底部推塊,當拉桿全部進入套筒時,拉桿帶動彎桿轉動,使彎桿上滾筒放倒并卡住框架前端面;
(3)當監(jiān)測傳感器監(jiān)測到托盤掛入豎直傳動鏈后,控制系統(tǒng)控制豎直傳動鏈轉動,將托板下降至地面的凸臺上,托板底部的斜板隨著托板的下降向外移動,當托板下降至最低點時,斜板移動至托板最外側成為托板的爬坡板;
(4)當監(jiān)測傳感器監(jiān)測到汽車進入托板后,控制系統(tǒng)控制豎直傳動鏈反轉,將托板提升,其底部的斜板也隨之縮回復位;
(5)當托板上升至預定高度時,此時,拉桿鉤齒剛好嵌入水平傳動鏈外端部鏈條半個鏈齒的距離,控制水平傳動鏈反轉,在水平傳動鏈和其底部彈性裝置的共同作用下,拉桿的鉤齒被完全帶入水平傳動鏈并被鏈條推動向內(nèi)移動,當拉桿拉出時,拉桿上部前端的擋片推動立桿底部推塊,當拉桿拉伸出至最大長度時,拉桿帶動彎桿反轉,使彎桿上滾筒立起;
(6)水平傳動鏈繼續(xù)轉動,拉桿拖動托板向內(nèi)運動,套筒旁側的凸部剛好卡入壓板的卡槽內(nèi),套筒掛齒被完全帶入水平傳動鏈,此時,豎直傳動鏈下降一段距離,使托板掛鉤方便脫離豎直傳動鏈,直至托板進入框架平臺內(nèi),完成整個工作流程。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