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面鋼模中的防漲模支撐機構。
背景技術:
:
現有的雙面鋼模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剛模體1和二折桿連接件3,兩剛模體1通過若干個二折桿連接件3相連,且兩剛模體之間形成有膨脹間隙100。在施工距離相近的兩根框架柱時,將雙面鋼模置于待施工的兩框架柱之間的木愣上,撐開二折桿連接件3,并使得二折桿連接件3呈水平狀支撐于兩剛模體1之間,在澆筑兩所述框架柱的過程中,兩框架柱由于在混凝土側壓力作用下產生膨脹變形而使得兩鋼模體1相向運動,從而使得二折桿連接件3發生變形,最終發生漲模的現象,對工程的施工質量及安全帶來一定隱患。
因此,確有必要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以解決現有技術之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提供一種雙面鋼模中的防漲模支撐機構。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有:一種雙面鋼模中的防漲模支撐機構,該支撐機構設置在雙面鋼模中兩剛模體之間,包括旋轉百葉片、鋼板、轉軸桿以及鋼立柱,兩所述鋼立柱相互平行地固定于所述兩剛模體之間,兩鋼板固定于兩鋼立柱之間,轉軸桿的兩端分別轉動連接在兩鋼板上,旋轉百葉片固定連接在轉軸桿上,且旋轉百葉片垂直于所述兩剛模體。
進一步地,所述轉軸桿上設有限位盤,該限位盤上設有第一限位孔,鋼板上設有第二限位孔,第一、二限位孔內穿接有定位銷釘。
進一步地,所述限位盤上設有限位銷,所述限位銷抵靠在鋼板上。
進一步地,所述鋼立柱上固定連接有吊環。
本實用新型防漲模支撐機構設置在雙面鋼模中兩剛模體之間,在施工距離相近的兩根框架柱時,在混凝土側壓力作用下兩框架柱產生膨脹變形而使得兩鋼模體緊緊抵觸在旋轉百葉片上,從而有效的防止澆注混凝土時發生漲模的現象,由此產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便于制作,支撐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 1 為現有技術中雙面鋼模的結構圖。
圖 2 為本實用新型支撐機構在剛模體上的結構圖。
圖 3 為本實用新型支撐機構的結構圖。
圖 4 為本實用新型中限位盤在轉軸桿上的結構圖。
圖 5 為本實用新型中限位盤與鋼板之間的配合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雙面鋼模中的防漲模支撐機構,該支撐機構設置在雙面鋼模中兩剛模體1之間,包括旋轉百葉片2、鋼板41、轉軸桿42以及鋼立柱43,兩根鋼立柱43相互平行地設置在兩鋼模體1之間的二折桿連接件3上,兩根鋼板41分別固定連接在鋼立柱43的上下兩端,轉軸桿42的兩端分別轉動連接在兩鋼板41上,旋轉百葉片2固定連接在轉軸桿42上。
在施工距離相近的兩根框架柱時,用汽車吊吊住本實用新型支撐機構中的鋼立柱43,在吊裝的過程中二折桿連接件3在鋼模體1重力的作用下成倒V字型。通過汽車吊將兩鋼模體1放置于兩根待施工的框架柱之間的木愣上,并使得二折桿連接件3呈水平狀撐開。借助外界輔助工具(如鋼管)推動旋轉百葉片2旋轉,使得旋轉百葉片2垂直于鋼模體1。在澆筑兩所述框架柱的過程中,兩框架柱由于在混凝土側壓力作用下產生膨脹變形而使得兩鋼模體1緊緊抵觸在旋轉百葉片2上,從而有效的防止澆注混凝土時發生漲模的現象。
如圖4和圖5,在轉動旋轉百葉片2過程中,為保證旋轉百葉片2能夠一次垂直于鋼模體1,在轉軸桿42上設有限位盤44,在限位盤44上設有限位銷46。當旋轉百葉片2垂直于鋼模體1時,限位銷46抵靠在鋼板41上。
為將旋轉百葉片2保持在垂直于鋼模體1的狀態,在限位盤44上設有第一限位孔,鋼板41上設有第二限位孔,當旋轉百葉片2垂直于鋼模體1時,第一限位孔與第二限位孔相貫通,然后在第一、二限位孔內穿接定位銷釘45。
為便于汽車吊吊裝,在鋼立柱43上固定連接有吊環47。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