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模板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工程用斷梁面模板結構。
背景技術:
建筑模板是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專家指出,在現澆混凝土結構工程中,模板工程一般占混凝土結構工程造價的20%~30%,占工程用工量的30%~40%,占工期的50%左右。模板技術直接影響工程建設的質量、造價和效益,因此它是推動我國建筑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內容。
在污水處理廠的施工過程中,也產生了諸多問題:鋼模板較笨重,使用成本、維護成本及生產耗能高,不適合高層建筑施工,同時現有澆注混凝土中多有添加劑,梁板支模作為加固校正的模板,對其要求非常高。為此,有必要設計一種結構簡單、強度高的工程用斷梁面模板結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強度高的工程用斷梁面模板結構。
為了解決以上提出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工程用斷梁面模板結構,包括圓木支撐、第一底縱方、第一底橫方、第二底橫方、橫方、立方、對拉螺栓、澆板模板和木模板,所述第一底橫方設于圓木支撐上,所述第一底橫方上設有多個第一底縱方,所述第二底橫方安裝于多個第一底縱方上,所述第二底橫方上安裝有兩個相對的立方,每個立方的內側以及第二底橫方的表面均設有木模板,每個立方的頂部外側均設有澆板模板,每個立方的外側面設有多個橫方,兩個立方之間通過對拉螺栓固定。
進一步地,在所述圓木支撐和第一底橫方之間設有兩個相互交叉的第一加強筋。
進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底橫方的兩端與每個立方上的橫方之間均設有第二加強筋。
進一步地,每個立方的外側設有由上至下的四個橫方,所述澆板模板設于最頂部的橫方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底橫方上設有三個間隔排列的第一底縱方。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采用由多組底縱方、橫底方、立方等組成的斷梁面模板,提高了模板的強度,并且結構簡單,安裝和拆卸更加方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工程用斷梁面模板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圓木支撐,2、第一加強筋,3、第一底縱方,4、第一底橫方,5、第二底橫方,6、第二加強筋,7、橫方,8、立方,9、對拉螺栓,10、澆板模板,11、木模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工程用斷梁面模板結構,包括圓木支撐1、第一底縱方3、第一底橫方4、第二底橫方5、橫方7、立方8、對拉螺栓9、澆板模板10和木模板11,所述第一底橫方4設于圓木支撐1上,所述第一底橫方4上設有多個第一底縱方3,所述第二底橫方5安裝于多個第一底縱方3上,所述第二底橫方5上安裝有兩個相對的立方8,每個立方8的內側以及第二底橫方5的表面均設有木模板11,每個立方8的頂部外側均設有澆板模板10,每個立方8的外側面設有多個橫方7,兩個立方8之間通過對拉螺栓9固定。
為了進一步增加強度,本實用新型在所述圓木支撐1和第一底橫方4之間設有兩個相互交叉的第一加強筋2。
為了進一步增加強度,本實用新型在所述第二底橫方5的兩端與每個立方8上的橫方7之間均設有第二加強筋6。
每個立方8的外側設有由上至下的四個橫方7,所述澆板模板10設于最頂部的橫方7上,而第二加強筋6的一端連接在自下而上的第二個橫方7上,對拉螺栓9連接在自下而上的兩個第三個橫方7之間,這樣更加有利于立方8的受力均勻,提高氣穩定性。
為了增加強度,本實用新型在所述第一底橫方4上設有三個間隔排列的第一底縱方3。相鄰的兩個第一底縱方3之間的距離均相等。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原理在于,采用由圓木支撐1、第一底縱方3、第一底橫方4、第二底橫方5、橫方7、立方8、對拉螺栓9、澆板模板10和木模板11組成的斷梁面模板,提高了模板的強度,并且結構簡單,安裝和拆卸更加方便。
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