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原料配制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廢漿自動配制裝置。
背景技術:
為了解決商品混凝土攪拌站的廢水廢渣問題,國內一些建筑建材研究單位以及混凝土攪拌站的技術人員研究了許多廢水廢渣回收的解決辦法,設計了一些沙石分離機,將沙石混合物從泥漿中分離出,泥漿再流入泥漿池,泥漿再通過泥漿泵抽取到攪拌樓回收利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攪拌站廢棄物排放污染環境的問題。但是由于實際生產使用的廢料漿濃度波動大,導致廢料漿的使用量不固定,同時給混凝土帶來了質量波動大,存在質量隱患。因此在廢漿進入攪拌樓參與攪拌前,必須先設置一個廢漿罐,在此罐里將廢漿的濃度調節到恒定,以便定量向攪拌樓加入廢漿。在廢漿調節濃度的過程中,如果廢漿的濃度大了,需要往里面補加清水,如果漿濃度小了,又需要往罐里加入廢漿,這樣經過反反復復地調節才能達到規定的濃度。目前的廢漿添加系統主要采用液位計法或浮球法兩種,液位計法能夠準確控制上漿量,但是它往往采用較為復雜的電子系統來向廢漿罐供漿,電子系統不僅成本較高,而且對工作環境的溫度要求較為嚴格,容易損壞,穩定性較差。而現有的浮球法自動上漿裝置由于浮球在隨著漿液上升的過程中,浮球在罐內的活動空間也很大,浮球在上升過程中會出現不規則的翻滾,導致與浮球相連的關節球出現卡塞的現象,而使得與關節球另一球面連接的絕緣桿發生扭轉,造成導電觸片與電磁閥接觸不良而影響整個上漿裝置正常工作。因此,研制一種價格低廉、結構簡單、性能穩定可靠、上漿量控制精準的廢漿自動添加裝置,來實現穩定的自動上漿功能是客觀需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價格低廉、結構簡單、性能穩定可靠、上漿量控制精準的廢漿自動配制裝置,來實現穩定的自動上漿功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廢漿自動配制裝置,包括廢漿罐、電磁閥、進漿管、輸漿管、泥漿泵和自動上漿裝置,進漿管的前端連接泥漿泵的出口,后端經電磁閥連接廢漿罐,輸漿管連接泥漿泵的進口,自動上漿裝置包括設置于廢漿罐內的浮球、設置于廢漿罐側壁的關節球空腔以及豎直設置于廢漿罐內壁的兩條平行的滑軌,關節球空腔與廢漿罐側壁設置有開槽,關節球空腔內設置有關節球,開槽內設置有可以沿開槽上下滑動的第一連接桿,第一連接桿的一端連接關節球,另一端連接浮球,關節球另一側球面連接絕緣桿,絕緣桿的另一端設置有導電觸片,導電觸片與電磁閥間歇性點接觸;
浮球的另一側球面上設置有水平的第二連接桿,第二連接桿的另一端連接有與廢漿罐內壁弧度一致的滑塊,滑塊活動安裝在兩滑軌組成的滑槽內并可以沿滑槽上下滑動。
本實用新型在廢漿罐內設置浮球,并在罐壁上設置關節球空腔,將關節球與浮球通過第一連接桿連接,關節球的另一端球面設置有依次連接的絕緣桿和導電觸片,當浮球降低到最低端時,絕緣桿上升到最上端,導電觸片接觸電磁閥相互導通。當浮球上升到最高端時,絕緣桿下降,導電觸片與電磁閥分離而斷開。這樣就可以通過導電觸片與電磁閥接觸或斷開來實現上自動漿量的精準控制。同時,本裝置還在廢漿罐的另一側壁上豎直設置兩條相互平行的滑軌,兩滑軌之間設置有滑槽,并在浮球的另一側球面上設置第二連接桿,第二連接桿的另一端連接滑塊,將滑塊置于滑槽內,并可以沿滑槽上下自由滑行。由于有滑塊的導向作用,使得浮球只會隨著液面上升平穩,而不會出現大幅度地翻滾,從而保證了導電觸片與電磁閥接觸平穩良好,使整個自動上漿裝置工作性能穩定。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價格低廉、結構簡單、性能穩定可靠、上漿量控制精準的機械式自動上漿裝置。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剖面圖;
圖中:1-輸漿管,2-泥漿泵,3-進漿管,4-廢漿罐,51-浮球,52-第一連接桿,53-絕緣桿,54-導電觸片,55-關節球空腔,56-關節球,57-滑軌,58-滑塊,59-第二連接桿,6-電磁閥,71-攪拌電機,72-攪拌軸,73-攪拌槳葉,8-觀察窗,9-廢漿檢測出口,10-出漿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這些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廢漿自動配制裝置,包括廢漿罐4、電磁閥6、進漿管3、輸漿管1、泥漿泵2和自動上漿裝置,進漿管3的前端連接泥漿泵2的出口,后端經電磁閥6連接廢漿罐4,輸漿管1連接泥漿泵2的進口,自動上漿裝置包括設置于廢漿罐4內的浮球51、設置于廢漿罐4側壁的關節球空腔55以及豎直設置于廢漿罐4內壁的兩條平行的滑軌57,關節球空腔55與廢漿罐4側壁設置有開槽,關節球空腔55內設置有關節球56,開槽內設置有可以沿開槽上下滑動的第一連接桿52,第一連接桿52的一端連接關節球56,另一端連接浮球51,關節球56另一側球面連接絕緣桿53,絕緣桿53的另一端設置有導電觸片54,導電觸片54與電磁閥6間歇性點接觸;
浮球51的另一側球面上設置有水平的第二連接桿59,第二連接桿59的另一端連接有與廢漿罐4內壁弧度一致的滑塊58,滑塊58活動安裝在兩滑軌57組成的滑槽內并可以沿滑槽上下滑動。
進一步地,由于關節球56工作在較為潮濕的環境中,為了防止關節球56生銹,使關節球56能在關節球空腔55內靈活轉動,關節球56為耐磨防水耐腐蝕的陶瓷球或鍍有防腐層的金屬球。
進一步地,輸漿管1經三口管接頭分接為左輸漿口和右輸漿口。以便于連接到不同的廢漿池。
進一步地,為了保證廢漿罐4內的廢漿混合均勻,還設置有攪拌裝置,攪拌裝置包括設置在罐頂的攪拌電機71,攪拌電機71連接豎直向下并延伸到廢漿罐4內的攪拌軸72,攪拌軸72的末端設置有攪拌槳葉73。
進一步地,為了方便操作人員觀察廢漿罐4的情況,廢漿罐4上部的側壁設置觀察窗8。
進一步地,廢漿罐4的底部設置有廢漿檢測出口9。通過廢漿檢測出口9可以檢測罐內的廢漿的濃度。
進一步地,廢漿罐4的底部還設置有出漿口10。以便于將濃度調節恒定的廢漿抽取到攪拌樓內參與攪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工作的,事先設定好欲向廢漿罐4內添加的廢漿量,剛開始浮球51降低到最低端時,絕緣桿53上升到最上端,導電觸片54接觸電磁閥6相互導通。泥漿泵2不斷地將廢漿抽取到罐內,浮球51也隨著液面不斷地上升,當上升到預設的高度時,絕緣桿53下降,導電觸片54與電磁閥6分離而斷開。此時,泥漿泵2也停止了工作,這樣就可以通過導電觸片54與電磁閥6接觸或斷開來實現上漿量的自動精準控制。同時,本裝置還在廢漿罐4的另一側壁上豎直設置兩條相互平行的滑軌57,兩滑軌57之間設置有滑槽,并在浮球51的另一側球面上設置第二連接桿59,第二連接桿59的另一端連接滑塊58,將滑塊58置于滑槽內,并可以沿滑槽上下自由滑行。由于有滑塊58的導向作用,使得浮球51只會隨著液面平穩上升,而不會出現大幅度地翻滾,從而保持導電觸片54與電磁閥6接觸平穩良好,使整個自動上漿裝置工作性能穩定。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價格低廉、結構簡單、性能穩定可靠、上漿量控制精準的廢漿自動添加裝置。
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義,這里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術語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義。還應該理解的是,諸如通用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該被理解為具有與現有技術的上下文中的意義一致的意義,并且除非像這里一樣定義,不會用理想化或過于正式的含義來解釋。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施例中的裝置中的部件可以按照實施例描述分布于實施例的裝置中,也可以進行相應變化位于不同于本實施例的一個或多個裝置中。上述實施例的部件可以合并為一個部件,也可以進一步拆分成多個子部件。
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而非限制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盡管參照上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該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換,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