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的模架安裝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現澆鋼筋混凝土墻體大鋼模輔助定位及脫模。
背景技術: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現澆鋼筋混凝土墻體通常采用定型大鋼模,此類模板一般板面大,單板最大面積可達20m2、體量較重,單板最大重量可達3噸,安、拆時均需采用大型起吊設備進行;安裝時,一次就位較難,初步就位后,均需采用撬棍撬動或錘擊等方法二次就位;拆模時,也需采用撬棍撬動或錘擊等方法脫模,然后再安排起吊設備吊離,拆、裝時均耗時費工,易損傷大鋼模板,造成模板拼縫不嚴等問題,影響混凝土施工質量。如何提高大鋼模安、拆工效,且能有效保護大鋼模成為建筑工程施工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大鋼模輔助定位及脫模機利用杠桿原理及人體工學原理,采用便攜、可裝拆式設計,主要由手柄、挑梁、底盤、油缸、油泵等組成,最大工作負荷為3噸,整機自重僅30kg左右,裝、拆便捷,使用時單人操作即可輔助吊裝設備進行大鋼模板的裝、拆工作,整機占地小,拆卸后可裝箱儲存,有效提高大鋼模裝、拆工效,輕便、環保、經濟、易維護,可作為一種小型機具在建筑業進行推廣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鋼模輔助定位及脫模機利用杠桿原理和人體工學原理,采用便攜、可裝拆式設計,主要由手柄、底盤、挑梁、油缸、油泵組成,手柄安裝在底盤上,油泵固定安裝在手柄立柱的內側,油缸垂直安裝在底盤的一端,油泵通過油管與油缸相連接,挑梁一端同油缸活塞鉸接、另一端同手柄立柱鉸接,挑梁為可伸縮式結構,挑梁操作者和大鋼模輔助定位及脫模機自重作為配重,設計最大工作負荷為3噸,整機自重僅30kg左右。
手柄為該機主要操作構件,由立柱、扶手、柱腳組成。立柱為方鋼管,上部設可伸縮的T型鋼扶手,與立柱采用嵌套式銷栓連接,鋼扶手的位置可通過立柱上的調節栓孔上下調節,調節孔間距為75mm。
手柄立柱上端通過連接板和連接螺栓安裝一臺液壓油泵,所述液壓油泵具有泄油閥、油泵油嘴;手柄立桿中部設三個挑梁調節栓孔,與挑梁采用銷栓相連,挑梁調節栓孔孔距優選75mm;優選的,手柄立柱上還設置有固定環,用于固定油管;手柄立柱底部設U型柱腳,與底盤采用銷栓連接;柱腳上部內外側各設一個固定拉環;
優選的,液壓油泵為CP-180B型手動液壓油泵,該泵最大輸出壓力為60MPa,儲油量350ml,自重約4kg;
挑梁為該機的主要受力構件,主要由叉頭、梁體及梁腳組成;梁體下部設固定拉環,固定拉環通過油管吊索連接油管;梁體前端與叉頭采用可伸縮螺扣套接;叉頭下部設兩片叉頭連接耳,與下部油缸活塞桿端耳環采用銷軸鉸接;梁體后端與U型梁腳采用焊接連接,U型梁腳與手柄立柱采用銷栓連接,銷栓直徑為Φ10mm。
優選的,梁體為50mm×50mm×4mm的鋼方管;
優選的,叉頭采用高強鋼制成,羊角型設計;
優選的,叉頭前端為兩個叉齒,叉頭頂端設掛繩螺栓,用于叉頭掛繩頂升大鋼模;叉頭頂部前端設兩塊掛繩擋片;
優選的,叉頭前端為兩個長60mm、寬24mm、厚15mm的叉齒,上挑角為8°,使用時可放置橡膠墊;
油缸為該機的主要動力裝置,缸底端耳環及活塞桿端耳環均為襯套耳環,分別與底盤前支腳中部的缸底端連接耳及挑梁羊角叉頭底部的叉頭連接耳采用銷軸連接;油缸與油泵之間采用高壓油管連接,高壓油管分別連接油泵的油泵油嘴和油缸的壓力油嘴;油缸上部還設置有拉力油嘴。
優選的,油缸選用定制的HSGL01-50/dE型雙作用單桿活塞式液壓缸,工作壓力為16MPa,最大推力31400kN,最大拉力15010kN,自重約7kg;
底盤為該機的主要穩定構件,由前支腳、地梁、后支腳及踏板組成;前、后支腳均采用槽鋼制成,與地梁采用焊接連接,形成“工”字型,前、后支腳底部兩端均設支腳墊板;前支腳槽鋼采用槽口上放,中部設兩片缸底端連接耳,兩端采用蓋板封頭,腹板中間設漏液孔;后支腳槽鋼采用槽口下放,腹板上部與地梁平齊,上設腳踏板;
地梁中部設兩個手柄立柱調節栓孔,與手柄立柱采用銷栓相連;地梁為方鋼管制成,中部設4個彈簧固定拉環;手柄定位拉簧通過上述柱腳上部的固定拉環同地梁上的固定拉環連接;地梁后部兩側設兩個角鋼托架,上邊與地梁頂齊,與后支腳一起作為腳踏板的支架。
優選的,前、后支腳均采用300mm長的C10型槽鋼制成;
優選的,前、后支腳底部兩端均設100×50×10mm的支腳墊板26;
優選的,漏液孔為Φ10mm;
優選的,為了提高強度,可進一步在前支腳24和地粱31連接位置設置加勁板25;
優選的,地梁為50mm×50mm×4mm的方鋼管制成;角鋼托架長100mm的L30角鋼托架;
優選的,腳踏板為330mm×330mm×3.5mm的花紋鋼板。
使用時,按要求進行組裝、調試,一切就緒后,由操作者站在腳踏板上進行操作,操作者左手握手柄扶手,控制叉頭的前進和后移,右手操作油泵搖桿和油閥,控制叉頭的升、降,雙手協作進行大鋼模的精準定位及脫模等操作;使用完成后整機移出工作區,松脫栓銷等,將各構件裝箱后入庫儲運。
附圖說明
圖1大鋼模輔助定位及脫模機組裝示意圖;
圖2 扶手正視圖;
圖3 扶手側視圖;
圖4 立柱正視圖;
圖5 立柱側視圖;
圖6 挑梁俯視圖;
圖7 挑梁正視圖;
圖8 底盤正視圖;
圖9 底盤俯視圖。
1-扶手;2-扶手調節銷孔;3-油泵搖桿;4-連接板;5-連接螺栓;6-油泵;7-立柱;8-泄油閥;9-油泵油嘴;10-固定環;11-挑梁調節栓孔;12-銷栓;13-挑梁;14-掛繩螺栓;15-叉頭;16-叉頭連接耳;17-銷軸;18-活塞桿端耳環;19-拉力油嘴;20-油缸;21-壓力油嘴;22-缸底端連接耳;23-缸底端耳環;24-前支腳;25-加勁板;26-支腳墊板;27-漏液孔;28-固定拉環;29-油管吊索;30-油管;31-地梁;32-手柄立柱調節栓孔;33-手柄定位拉簧;34-腳踏板;35-托架;36-后支腳。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出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例一
鋼模輔助定位及脫模機利用杠桿原理和人體工學原理,采用便攜、可裝拆式設計,主要由手柄、底盤、挑梁、油缸、油泵組成,手柄安裝在底盤上,油泵固定安裝在立柱7的一側,油缸垂直安裝在底盤的一端,挑梁一端同油缸活塞鉸接、另一端同立柱7鉸接,挑梁為可伸縮式結構,挑梁操作者和大鋼模輔助定位及脫模機自重作為配重,設計最大工作負荷為3噸,整機自重僅30kg左右。
手柄為該機主要操作構件,由立柱7、扶手1、柱腳組成。立柱7為45mm×45mm×3.5mm的方鋼管,上部設可伸縮的T型鋼扶手1,與立柱7采用嵌套式銷栓連接,扶手1的位置可以上下調節,立柱7上的扶手調節孔2間距為75mm;立柱7上端通過連接板4和連接螺栓5安裝一臺CP-180B型手動液壓油泵6,該泵最大輸出壓力為60MPa,儲油量350ml,自重約4kg,所述手動液壓油泵6具有扶手搖桿3、泄油閥8、油泵油嘴9;立柱7中部設3個挑梁調節栓孔11,與挑梁13采用銷栓12相連,挑梁調節栓孔11孔距75mm;立柱7上還設置有固定環10,用于固定油管30;立柱7底部設U型柱腳,與底盤采用銷栓12-1連接;柱腳上部內外側各設一個固定拉環,手柄定位拉簧33通過上述柱腳上部的固定拉環同地梁31上的固定拉環28-1連接。
挑梁13為該機的主要受力構件,主要由叉頭15、梁體及梁腳組成。梁體為50mm×50mm×4mm的鋼方管,梁體下部設固定拉環28,固定拉環28通過油管吊索29連接油管30;梁體前端與叉頭采用可伸縮螺扣套接,叉頭15采用高強鋼制成,羊角型設計;叉頭頂端設掛繩螺栓14,用于叉頭掛繩頂升大鋼模;叉頭頂部前端設兩塊掛繩擋片,叉頭前端為兩個長60mm、寬24mm、厚15mm的叉齒,上挑角為8°,使用時需放置橡膠墊;叉頭下部設兩片叉頭連接耳16,與下部油缸活塞桿端耳環18采用銷軸鉸接;梁體后端與U型梁腳采用焊接連接,U型梁腳與立柱7采用Φ10銷栓12連接。
油缸20為該機的主要動力裝置,選用定制的HSGL01-50/dE型雙作用單桿活塞式液壓缸,工作壓力為16MPa,最大推力31400kN,最大拉力15010kN,自重約7kg;缸底端耳環23及活塞桿端耳環18均為襯套耳環,分別與底盤前支腳中部的缸底端連接耳22及挑梁羊角叉頭底部的叉頭連接耳16采用Φ30銷軸連接;油缸20與油泵6之間采用高壓油管30連接,高壓油管30分別連接油泵6的油泵油嘴9和油缸20的壓力油嘴21;油缸20上部還設置有拉力油嘴19。底盤為該機的主要穩定構件,由前支腳24、地梁31、后支腳36及踏板34組成。前、后支腳均采用300mm長的C10型槽鋼制成,與地梁31采用焊接連接,形成“工”字型,前、后支腳底部兩端均設100×50×10mm的支腳墊板26;前支腳槽鋼采用槽口上放,中部設兩片缸底端連接耳22,兩端采用蓋板封頭,腹板中間設Φ10漏液孔27;為了提高強度,可進一步在前支腳24和地粱31連接位置設置加勁板25;后支腳槽鋼采用槽口下放,腹板上部與地梁平齊,上設腳踏板34;地梁中部設兩個Φ10手柄調節栓孔32,與立柱7采用銷栓相連,銷孔孔距75mm;地梁為50mm×50mm×4mm的方鋼管制成,中部設4個彈簧固定拉環28-1;地梁后部兩側設兩個長100mm的L30角鋼托架35,上邊與地梁頂齊,與后支腳36一起作為腳踏板的支架;腳踏板為330mm×330mm×3.5mm的花紋鋼板。
具體實施例二
采用具體實施例一的大鋼模輔助定位及脫模機作為建筑施工中大鋼模安裝時的輔助定位及模板拆除時的輔助脫模設備,其具體操作工藝如下:
工藝流程:設備組裝、調試及就位→ 輔助定位、脫模 → 拆卸、存箱、入庫。
①設備組裝、調試及就位:按使用說明書要求進行大鋼模輔助定位及脫模機的組裝,按先下后上、先主后次的順序進行組裝:底盤安放→立柱及定位拉簧安裝→油缸安裝→挑梁安裝→扶手安裝→油泵及油管安裝→加注液壓油及潤滑油→整機調試;整機調試應在大鋼模待安裝區或待脫模區帶荷進行,選擇輔助定位或輔助脫模時最不利工況進行調試,調試時應檢查銷軸連接是否牢固、油管及連接是否完好、油壓是否正常、構件潤滑是否良好、專用工具是否配套等;整機調試完成后,保持油缸活塞桿處于最低位。
②輔助定位:大鋼模由起吊設備吊裝初步就位后,撤除吊索,進行下一塊大鋼模板的吊裝。大鋼模輔助定位及脫模機操作者及輔助人員檢查大鋼模的就位情況;在叉頭上放置一塊橡膠墊塊,用叉頭放在大鋼模一側的吊耳下,或用吊索連接叉頭和大鋼模一側吊耳(鄰近已就位大鋼模),并保持吊索豎直;操作者搖動油泵搖桿,緩緩將大鋼模一端吊離樓(地)面,輔助人員調節模板前后位置,并可在大鋼模底部加塞墊板,確保模板安裝高程及螺栓孔與相鄰已定位好的大鋼模匹配;如板面較大,可采用兩臺機協同定位;輔助人員將相鄰兩塊大鋼模用螺栓連接完成、大鋼模支架及穿墻螺栓加固后,由操作者旋轉油泵泄油閥,油缸活塞桿復位,卸下吊索,將大鋼模輔助定位及脫模機人工提至模板另一端,按上述方法掛繩調節大鋼模的位置及安裝高度,加設好墊板,并利用大鋼模支架及穿墻螺栓進行定位加固,撤出吊索及大鋼模輔助定位及脫模機,等待下一塊大鋼模吊裝就位。
③輔助脫模:混凝土滿足規范規定的拆除齡期后,采用大鋼模輔助定位及脫模機及起吊設備進行大鋼模的拆除;先拆除穿墻螺栓及模板間連接螺栓,然后松動大鋼模支架進行初步脫模,清理工作面,給大鋼模輔助定位及脫模機騰出操作空間;大鋼模輔助定位及脫模機就位,按②步驟掛好吊索,操作者搖動油泵搖桿,緩緩給油泵加力,輔助人員用手輕搖或鐵錘輕敲模板,協同將模板移離墻面,等候起吊設備將大鋼模吊離;如板面較大,可采用雙機協同配合脫模。
④拆卸、裝箱、入庫:大鋼模輔助定位及脫模機使用完成后,按先上后下、先次后主的順序(即安裝的逆序)將各構件拆卸,清理構件表面污垢,按使用說明書清點后與專用工具一起裝入機箱內,如長時間不用,由使用者退入倉庫儲存。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