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立體車庫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平面移動立體車庫的新型搬運小車。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我國進入了汽車擁有率迅速上升的時期,以往那種單層平面停車場越來越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將車輛停入多停車位、少占空間、使用操作簡單的機械式立體停車庫是解決目前寸土寸金的大都市內停車難問題的有效辦法。
車輛進入立體車庫后需要轉運到相應泊車位上,通常要經過層間升降、同層尋位移動、對位導入三個基本步驟:所謂的層間升降就是要將車輛升降到有空車位的停放層;所謂的同層尋位移動就是在有空車位的停放層中將車輛移動到空車位的對應位置處;對位導入就是將車輛沿著泊位上設置的導軌對位導入到空車位里面。
進行同層尋位移動步驟時,載有車輛的轉運小車抬升至空位層后需要行駛到此空位層銜接導軌上;進行對位導入步驟時,轉運小車需要移動到不動的泊車位導軌上。由于銜接鋼軌的接頭部分是斷開有間隙的,所以在進行這兩個步驟時都會遇到轉運小車在跨越兩段導軌發生顛簸或出現滾輪卡死在間隙中無法行走的情況,嚴重影響停車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平面移動立體車庫的新型搬運小車,能夠平穩跨越同層間兩導軌的銜接接頭處。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平面移動立體車庫的新型搬運小車的車身上設置滾輪,滾輪與其下方的軌道構成滾動配合,第一、二兩個滾輪輪芯等高、平行的前后臨近布置構成一個滾輪組,搬運小車車身兩側的前后端部位各設置一個滾輪組。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存在以下技術效果:搬運小車在行進時,其上滾輪組在駛過軌道接頭過程中,滾輪組中一個滾輪位于軌道接頭處的軌縫上方時,另一個滾輪必定還與軌道之一接觸,所以不會出現滾輪沖擊軌道接頭的的現象,確保了小車行駛的平穩性,滾輪和軌道的使用壽命都大大提高,且客觀地改善了環境噪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平面移動立體車庫的新型搬運小車,搬運小車10車身上設置滾輪,滾輪與其下方的軌道構成滾動配合,第一、二兩個滾輪21、22輪芯等高、平行的前后臨近布置構成一個滾輪組20,搬運小車10車身兩側的前后端部位各設置一個滾輪組20。即搬運小車10四個角部均設置有滾輪組20,每個滾輪組20至少包括兩個滾輪,考慮到滾輪組20的承重能力可以適量增加滾輪組20中的滾輪數量。在小車行駛過程中,不會出現滾輪“踏空”現象,保證了小車運行的平穩性。
進一步的,構成滾輪組20的其中至少一個滾輪與動力單元相連成為主動輪,即構成滾輪組20的至少一個滾輪提供動力。優選的,動力單元為電機30,電機30經由傳動機構與第一、二滾輪21、22相連,第一、二滾輪21、22均為主動輪。由于在滾輪組20中的一個滾輪位于軌道接縫上方時,會出現該滾輪與軌道的短暫分離現象而失去行駛動力,所以由滾輪組20中的還與軌道接觸的另一個滾輪提供行駛動力,確保了小車的正常行駛。
優選的,電機30的轉軸上連接第一鏈輪41,與第一滾輪21同軸連接有第二鏈輪42,傳動鏈43與第一鏈輪41、第二鏈輪42配合構成鏈傳動機構40。
優選的,第一滾輪21、第二鏈輪42的轉軸上還同軸連接第一齒輪51,與第二滾輪22同軸連接的第二齒輪52與第一齒輪51之間有過渡齒輪53,第一齒輪51、過渡齒輪53、第二齒輪52相互嚙合構成齒輪傳動機構。上述傳動機構中可以方便地將動力傳輸到滾輪組20上同時保證同一滾輪組20中的滾輪的滾動方向相同。
電機30轉動提供動力,傳動鏈43與第一鏈輪41、第二鏈輪42配合構成的鏈傳動機構40帶動第一齒輪51和第一滾輪21轉動,第一齒輪51又帶動過渡齒輪53轉動,過渡齒輪53傳動第二齒輪52轉動,由于第二滾輪22和第二齒輪52同軸連接,所以第二滾輪22在第二齒輪52的帶動下與第一滾輪41同向同步轉動。優選的傳動鏈43為并聯雙鏈結構,這樣更加牢固,防止因扭距不夠有脫鏈的狀況發生,構成滾輪組20的每一個滾輪外部套上防滑防震的橡膠套。
進一步的,用于連接所述的第二鏈輪42的輪軸421的一端固連第一齒輪51、第一滾輪21,另一端由第一聯軸器61與轉軸60的一端連接,轉軸60的另一端由第二聯軸器62與齒輪傳動機構相連,轉軸60兩端的齒輪傳動機構和滾輪組20的結構與連接形式相同,這樣轉軸60兩端的滾輪組20都成為主動輪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