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種方便使用的混凝土發泡模具。
背景技術:
混凝土發泡模具是混凝土發泡過程中經常使用的用具之一,但是,為了便于脫模,這種模具在使用前必須先在其內表面涂一層油性涂料,而且模具每使用一次都需要人工涂刷一次,從而導致生產效率低下,增加工人的勞動力。另外,目前常用的模具通常為木質纖維板模具,長期處于潮濕環境下很容易變形,從而使得發泡混凝土表面不平整,給后期切割帶來損失。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授權公告號為CN 201220404630.1的中國專利提供了一種混凝土發泡模具,包括鋼制模具體,其特征在于:模具體內表面附有一層塑料薄膜。通過使用塑料薄膜,可以使混凝土很方便地從模具上脫離下來。此外,使用鋼制模具體,避免了模具體變形造成的損失。但是,在該方案中,塑料薄膜的邊緣不高于模具體的內板,如果邊緣沒有固定好,就會導致發泡混凝土進入薄膜和模具體之間,從而就有可能使薄膜被混凝土塊損壞。并且在鋪制塑料薄膜時,很容易造成塑料薄膜松動,產生褶皺,從而使得發泡混凝土因表面不平整而成為不合格的產品,給生產廠商帶來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種方便使用的混凝土發泡模具,以方便工作人員在模具體內表面平順地鋪上新的塑料薄膜,讓發泡混凝土表面盡量平整,減少不合格產品的出現,從而降低損失。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方便使用的混凝土發泡模具,包括由側壁和底板組成的模具體,以及附著在模具體上的塑料薄膜,所述模具體為鋼制模具體,所述側壁包括外板、內板和頂板,外板、內板和頂板形成空腔,所述底板為實心結構,所述內板上設有若干個吸附氣孔,所述外板上也設有若干個固定氣孔,吸附氣孔直徑均為1到5毫米,所述塑料薄膜覆蓋所有固定氣孔與吸附氣孔,所述側壁上設有抽氣口,所述抽氣口上設有閥門。
技術方案的技術原理是:將破損的塑料薄膜取下來后,再在模具體上鋪上新的薄膜,保證薄膜能夠覆蓋模具體上所有的吸附氣孔和固定氣孔。再將抽氣泵與模具上的抽氣口連接,打開抽氣口上的閥門,并開啟抽氣泵對模具側壁的空腔進行抽氣,從而使塑料薄膜緊貼在模具體上。最后關閉抽氣口閥門。
本方案能產生的技術效果是:通過對側壁空腔進行抽氣,使得空腔與大氣存在一定的壓強差,并通過壓強差,將塑料薄膜壓緊在模具體上。通過分布在內板上的小孔,能夠將塑料薄膜緊緊地吸附在模具體內,從而減少薄膜由于松動產生的褶皺,使得獲得發泡混凝土表面平整,減少不合格產品的出現,從而減少損失。此外,通過外板上的小孔,還能將塑料薄膜僅僅吸附在模具體上,不容易使空氣進入,造成薄膜的脫落。
以下是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
優選方案一:基于基礎方案,所述吸附氣孔均勻分布在整個所述內板上,所述固定氣孔也均勻分布在所述側壁外板上。由于是均勻地分布在內板和外板上,因此塑料薄膜能夠更平順地覆蓋在模具體上。
優選方案二:基于基礎方案或優選方案一,所述吸附氣孔直徑為2毫米。將吸附氣孔設為2毫米,可以防止由于孔太大造成塑料薄膜被吸入孔中太多,從而造成混凝土上產生凸起的情況。此外,還可以防止由于孔太小,很容易被堵塞的情況。
優選方案三:基于基礎方案或優選方案一,所述側壁的中空結構內部沿豎直方向設有數個X形支架。通過在側壁中空結構中設置X形支架,可以加強側壁的強度,防止側壁變形。
優選方案四:基于基礎方案或優選方案一,所述塑料薄膜的邊緣粘接在模具體上,從而保證氣體不會進到塑料薄膜與模具體之間,防止因空氣進入造成薄膜的脫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圖1的A-A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模具體1、側壁2、外板21、內板22、頂板23、底板3、塑料薄膜4、吸附氣孔5、抽氣口6、閥門7、X形支架8、固定氣孔9。
實施例基本如附圖1和附圖2所示:本方案提供一種方便使用的混凝土發泡模具,包括由側壁2和底板3組成的鋼制模具體1,以及覆蓋在模具體1上的塑料薄膜4。該模具體1的側壁2由外板21、內板22和頂板23組成,并且與實心的底板3形成中空結構,該中空結構中固定連接著數個X形支架8,用來加強側壁2的強度,防止側壁2變形。在側壁2外板21上均勻分布著多個固定氣孔9,并且內板22上也均勻分布著若干個吸附氣孔5,吸附清空5的直徑為2毫米。此外,在側壁2外板21上設有抽氣口6,抽氣口6上設有閥門7。
使用時,在模具體1上鋪上新的塑料薄膜4,并且保證薄膜能夠覆蓋模具上的所有吸附氣孔5和固定氣孔9,并且將塑料薄膜4的邊緣粘接在模具體1上。再將抽氣口6與抽氣泵連接,打開閥門7,同時啟動抽氣泵,將空腔中的空氣抽出。在壓強的作用下,塑料薄膜4就被平順地吸附在了模具體1的表面上。最后再關閉閥門7,并斷開抽氣泵。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和/或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