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停車庫輔助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停車庫的多功能停車位。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現有的能源緊缺、環境污染等問題也日益嚴重,因為,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
近幾年,電動汽車作為一種發展前景廣闊的綠色交通工具,今后的普及速度會非常迅猛,未來的市場前景也是巨大的。目前,我國政府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的應用與發展,充電裝置作為發展電動汽車所必須的重要配套基礎設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現有的為電動汽車充電的充電樁有的是立在地面上,有的是懸掛在墻壁上。對于使用空間有限的停車庫來說,獨立的立在地面上會占用額外的空間,如果是懸掛在墻壁上則會受局限,附近沒有墻壁就沒懸掛,存在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停車庫的多功能停車位,使用靈活且不占用額外車庫空間。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停車庫的多功能停車位,包括車位本體,所述車位本體上固定有左擋車墩和右擋車墩,所述左擋車墩和右擋車墩之間固定有用于供電動汽車充電的充電樁,所述充電樁的外殼形狀與左擋車墩、右擋車墩外形相對應,所述充電樁內設有供電單元和供電控制單元,所述充電樁通過充電連接線連接有充電槍;所述右擋車墩包括位于底部的下車墩體和位于上部的上車墩體,所述上車墩體可拆卸地連接在下車墩體上,所述下車墩體的頂面嵌入有沿長度方向分布的容納槽,所述容納槽右端滑動連接有一與充電槍相對應的放置盒,所述放置盒左側壁上開設有一與充電連接線相對應的貫穿孔,所述充電連接線置于容納槽內,所述充電槍置于放置盒內,所述充電連接線外套設有一伸縮波紋管,所述伸縮波紋管一端固定于充電樁、另一端固定于放置盒。
在上述方案基礎上,所述容納槽的右端鉸接有一可開合的開關門。
在上述方案基礎上,:所述放置盒右側壁上固定有拉手。
在上述方案基礎上,所述上車墩體可上下轉動地鉸接于下車墩體。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停車位,電動汽車駛入車位后,如果需要充電,則將放置盒從擋車墩內抽出,將充電槍取出對接電動汽車的充電插口并充電,使用完成后,將充電槍放入放置盒內,并將放置盒推入容納槽內收藏好。將充電樁設計成與擋車墩外形相對應的結構,將充電連接線及充電槍隱藏入擋車墩內,不妨礙擋車墩的正常使用,同時不會占用額外的車庫空間,使用靈活,功能多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右擋車墩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下車墩體俯視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放置盒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為:1-車位本體,2-左擋車墩,3-右擋車墩,4-充電樁,5-充電連接線,6-充電槍,7-下車墩體,8-上車墩體,9-容納槽,10-放置盒,11-貫穿孔,12-拉手,13-伸縮波紋管,14-開關門。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參照圖1至圖4可知,停車庫的多功能停車位,包括車位本體1,所述車位本體1上固定有左擋車墩2和右擋車墩3,所述左擋車墩2和右擋車墩3之間固定有用于供電動汽車充電的充電樁4,所述充電樁4的外殼形狀與左擋車墩2、右擋車墩3外形相對應,所述充電樁4內設有供電單元和供電控制單元,所述充電樁4通過充電連接線5連接有充電槍6。關于充電樁的元部件及工作原理屬于現有技術,不再贅述。圖1中的虛線箭頭代表電動汽車進出停車位方向。
所述右擋車墩3包括位于底部的下車墩體7和位于上部的上車墩體8,所述上車墩體8可拆卸地連接在下車墩體7上,具體的,上車墩體8可上下轉動地鉸接于下車墩體7。所述下車墩體7的頂面嵌入有沿長度方向分布的容納槽9,所述容納槽9右端滑動連接有一與充電槍6相對應的放置盒10,放置盒10左側壁上開設有一與充電連接線5相對應的貫穿孔11,放置盒10右側壁上固定有拉手12,所述充電連接線5置于容納槽9內,所述充電槍6置于放置盒10內,充電連接線5可穿過貫穿孔11方便充電槍6放在放置盒10內,所述充電連接線5外套設有一伸縮波紋管13,所述伸縮波紋管13一端固定于充電樁4、另一端固定于放置盒10。容納槽9的右端鉸接有一可開合的開關門14。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停車位,電動汽車駛入車位后,如果需要充電,則將放置盒10從擋車墩內抽出,將充電槍6取出對接電動汽車的充電插口并充電,使用完成后,將充電槍6放入放置盒10內,并將放置盒10推入容納槽9內,關上開關門14即可收藏好。將充電樁4設計成與擋車墩外形相對應的結構,將充電連接線5及充電槍6隱藏入擋車墩內,不妨礙擋車墩的正常使用,同時不會占用額外的車庫空間,使用靈活,功能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