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一種底邊透氣型的裝飾板,用于房間內墻壁的裝修處,具體使用在墻壁邊緣的透氣性貼邊裝飾中。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
例如:
中國專利[發明]家庭隔音裝飾板-201310377844.3;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家庭隔音裝飾板,包括:防潮材料層、木質材料基層、隔音材料層、密度板表層和耐磨材料層,所述防潮材料層設置于木質材料基層下方,所述隔音材料層設置于木質材料基層上方,所述密度板表層設置于隔音材料層上方。
該申請中,對一種隔音板的結構進行了公開,但是該申請中的采用多種材料形成的復合層狀結構,隔音效果不明顯,不具有底板透氣效果。
又例如:
中國專利[發明]一種保溫隔音的金屬裝飾板材-201510299676.X;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保溫隔音的金屬裝飾板材,包括金屬保溫底板和隔音裝飾層,其特征在于:金屬保溫底板從左向右依次為第一鋼板、保溫泡沫層和第二鋼板,第一鋼板和第二鋼板均經過磷化處理。
該申請中,對一種隔音板的結構進行了公開,但是隔音的裝飾板結構采用金屬結構,重量較大,不便于安裝,且不具有底板透氣效果。
再例如:
中國專利[實用新型]一種隔音型裝飾板-201520543885.X;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隔音型裝飾板,包括裝飾板上層和位于裝飾板上層下方的裝飾板下層,在所述裝飾板上層和裝飾板下層之間夾置有一鋁板,在所述鋁板與裝飾板上層之間和所述鋁板與裝飾板下層之間分別設置有上消聲層和下消聲層。
該申請中,對一種隔音板的結構進行了公開,但是該隔音板采用復合結構,不便于加工制作,且不具有底板透氣效果。
以上專利申請由于它們的技術方案目的以及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均不同,為此導致它們的技術方案包括結構和方法的不同,它們也不能簡單地組合用以本專利申請,否則會導致結構設計更復雜,或者不能實施,等等。
鑒于此,如何設計出一種底邊透氣型的裝飾板,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底邊透氣型的裝飾板。
本申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一種底邊透氣型的裝飾板,包括底板、以及設置在底板上的兩個隔音區,兩個隔音區中設有兩個隔音槽,底板上部還設有裝飾層,所述底板的左右兩側上分別向上凸起形成有第一隔音區、第二隔音區,第一隔音區中設有第一隔音槽,第二隔音區中設有第二隔音槽,裝飾層沿著底板的中間位置以及兩側的第一隔音區、第二隔音區進行貼附,所述底板底部排列有底邊凸起,兩個相鄰的底邊凸起之間間隔有底槽。
所述底板包括橫向設置的平板,平板中設有平板孔,平板左側向上凸出有第一凸起與第一隔音區連接,平板右側向上凸出有第二凸起與第二隔音區連接。
所述第一凸起中設有第一通孔,第二凸起中設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孔徑小于第二通孔的孔徑。
所述底板的中間位置向下凹陷形成有凹陷槽,第一隔音區、第二隔音區沿著凹陷槽的兩側邊進行設置,凹陷槽下部中設有凹陷下孔。
所述裝飾層由裝飾紙粘附在底板的上部或表面而形成。
所述第一隔音區、第二隔音區為兩側向上凸起的兩個圓弧,第一隔音區由底板左側向上凸起的第一隔音弧形成,第二隔音區由底板右側向上凸起的第二隔音弧形成。
本申請與現有技術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顯優點和效果:
1、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連接緊密、穩定性高。
2、選材方便、便于生產制造,造價低、易于普及。
3、底板設置透氣的槽,透氣性強,隔音性強。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申請,并不構成對本申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申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申請的截面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申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具體實施例及相應的附圖對本申請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
本申請中所述的一種底邊透氣型的裝飾板100,包括底板1、以及設置在底板1上的兩個隔音區,兩個隔音區中設有兩個隔音槽,底板1上部還設有裝飾層4,所述底板1的左右兩側上分別向上凸起形成有第一隔音區2、第二隔音區3,第一隔音區2中設有第一隔音槽5,第二隔音區3中設有第二隔音槽6,裝飾層4沿著底板1的中間位置以及兩側的第一隔音區2、第二隔音區3進行貼附,所述底板1底部排列有底邊凸起15,兩個相鄰的底邊凸起15之間間隔有底槽151;至少具有底板設置透氣的槽,透氣性強,隔音性強的效果。
本申請實施例中,利用底板1設置一塊板體,在底板的兩側上設置兩個隔音區域,其中,左側的為第一隔音區2,右側的為第二隔音區3,利用左右兩側的第一隔音區2、第二隔音區3形成兩個隔音的空間。
且兩側的第一隔音區2、第二隔音區3采用空心的結構進行制作,能夠對不同頻率的聲波進行干涉,且第一隔音區2、第二隔音區3內部的第一隔音槽5、第二隔音槽6大小不同,干涉聲波的效果也不同,具有較高的隔音效果。
其中,第一隔音區2、第二隔音區3采用塑料或下位的PVC材料進行制作,具有將強的彈性與強度,使用壽命持久。
通過在底板1下部設置圓弧形的小凸起,相鄰的凸起之間形成等間距的八字形的空槽,利用空槽可以對裝飾板100的底部進行安裝,且便于裝飾板100底部進行透氣。
參見圖1~圖2中所示,一種底邊透氣型的裝飾板100,包括底板1、以及設置在底板1上的兩個隔音區,兩個隔音區中設有兩個隔音槽,利用兩側的隔音區進行隔音,通過隔音區中的隔音槽對聲波進行干涉,進而實現隔音效果。
底板1上部還設有裝飾層4,在底板1固定粘附或者貼附裝飾紙41,進而實現對裝飾板100表面的裝飾效果。
所述底板1的左右兩側上分別向上凸起形成有第一隔音區2、第二隔音區3。
底板1左側上部的第一隔音區2中鏤空有第一隔音槽5,底板2右側上部的第二隔音區3中鏤空有第二隔音槽6。沿著底板1的兩側對聲音進行緩沖與降噪,且兩側的隔音性不在同一范圍內,進而對聲波的干涉范圍較大,隔音效果較強。
裝飾層4沿著底板1的中間位置以及兩側的第一隔音區2、第二隔音區3進行貼附。
在底板1上不部的第一隔音區2以及第二隔音區3上固定黏貼或粘貼上裝飾紙41,進而實現對底板1上部的裝飾。
本申請實施例中,
所述第一隔音區2的高度H小于第二隔音區3的高度L。
通過兩側的高度不同,進而形成大小與形狀不同規格的隔音區,提高對聲波的干涉或阻隔范圍,提高隔音效果。
本申請實施例中,
所述底板1包括橫向設置的平板11,利用橫向設置的平板11對兩側的第一隔音區2以及第二隔音區3進行安裝。
平板11中設有平板孔111,在平板11的內部也設置不同大小的空心形成的平板孔111,通過平板孔111對經過平板孔111的聲波也進行降噪處理,提高隔音效果。
平板11左側向上凸出有第一凸起12與第一隔音區2連接,
平板11右側向上凸出有第二凸起13與第二隔音區3連接。
利用平板11左右兩側的第一凸起12與第一隔音區2的左側進行固定連接,第二凸起13與第二隔音區3的右側進行固定連接。
平板11上部的左右兩側形成固定連接,從而形成穩定的支撐與連接結構,保證整體不會發生分離。
本申請實施例中,
所述
第一凸起12中設置鏤空的第一通孔121,第二凸起13中設置鏤空的第二通孔131,第一通孔121與第二通孔131的大小與形狀不同,進而對不同波長的聲波進行干涉,提高隔音范圍。
采用孔徑不同的方式對通孔進行設置,進而實現對聲波的干涉。
其中,一種孔徑設置的方式是,第一通孔121的孔徑小于第二通孔131的孔徑。
本申請實施例中,
所述底板1的中間位置向下凹陷形成有凹陷槽14,利用下凹形成的凹陷槽14,或者利用開口向上的圓弧形成凹陷槽14,通過凹陷槽14對兩側的第一隔音區2、第二隔音區3的振動進行緩沖。
特別是第一隔音區2、第二隔音區3的隔音范圍較大時,為避免第一隔音區2、第二隔音區3伴隨聲波發生共振,通過中間位置連接的凹陷槽14對兩側的振動進行緩沖。
第一隔音區2、第二隔音區3沿著凹陷槽14的兩側邊進行固定設置,在凹陷槽14下部中也鏤空有一個孔,即名稱為凹陷下孔141。
通過凹陷下孔141對經過凹陷槽14中間位置的聲波也進行干涉即降噪處理。
本申請實施例中,
所述底板1底部排列有底邊凸起15,底邊凸起15沿著底板1的底面進行排列,形成規則的波紋狀結構,在兩個相鄰的底邊凸起15之間間隔有底槽151中設置膠水,可以對底板1進行黏貼或安裝。
或者采用釘子穿插底板1的方式,將底板1直接固定在墻面上時,可以利用凸起15以及凸起15間形成的底槽151進行通風處理。
本申請實施例中,
所述裝飾層4由裝飾紙41粘附在底板1的上部或表面而形成。
通過紙張形成的裝飾層41,可以在紙張上設置不同的圖案以完成對底板1的裝修效果。
本申請實施例中,
所述第一隔音區2、第二隔音區3為兩側向上凸起的兩個圓弧,采用圓弧形結構,便于制作,且穩定性較強。
第一隔音區2由底板1左側向上凸起的第一隔音弧21形成,由第一隔音弧21形成左側的第一隔音區2,對左側的聲波進行干涉。
第二隔音區3由底板1右側向上凸起的第二隔音弧31形成,由第二隔音弧31形成右側的第二隔音區3,對右側的聲波進行干涉。
本申請實施例中,
所述第一隔音槽5與第二隔音槽6均由兩個半圓形的空心槽形成,即第一隔音槽5由第一半圓槽51形成,第二隔音槽6由第二半圓槽61形成,設置兩個圓槽進行對左右兩側的結構進行設置。
且采用第一半圓槽51的半徑小于第二半圓槽61的半徑,對不同波長的聲波進行干涉。
本申請實施例中,
所述底板1的右端向上凸出有側邊塊16與第二隔音槽6右側固定,通過側邊塊16對底板1右側邊進行固定與連接,加強第二隔音槽6右側的連接效果。
側邊塊16的內部設有矩形結構的側邊孔161。
通過矩形的側邊孔161對聲波進行干涉的同時,利用矩形的支撐結構增強側邊塊16的外部與墻壁端角處的連接。
在本申請板的厚度、長度、壁厚、筋的,根數,排列方式,板型的變化,波段的數量,各零部件尺寸細微的變化,基于說明書圖紙的變化,或底部增加波浪紋或者凸起或凹槽,均在保護范圍內。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實施例而已,而且,本申請中零部件所取的名稱也可以不同,并不限制本申請中的名稱。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申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申請的構思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申請的權利要求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