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張拉臺座,特別涉及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U型梁的張拉臺座。
背景技術:
U型梁是一種下承式的受力梁,與箱型梁、T型梁相比,具有外形美觀、建筑高度低、斷面利用率高、節省建筑材料等優點。國外20世紀50年代開始使用,主要運用于公路和鐵路工程,隨后被運用于地鐵軌道交通工程。而國內運用較晚,只是上世紀70、80年代少量運用于公路工程中,到了本世紀初才開始在地鐵軌道交通工程中進行試驗研究,1999年最早在廣州地鐵進行了一片梁的試驗。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迅速發展,U型梁被廣泛采用,已成功運用于上海、廣州、南京等城市軌道交通工程中。
U型梁的主要特點是開口壁薄、抗扭能力較差。施工技術難度大,預埋件較多,施工精度要求高,張拉噸位較大,預應力張拉控制要求嚴格,必須保證預應力鋼絞線張拉應力均勻。這樣,就要求所設計的張拉臺座必須堅固結實,經濟適用。目前,針對梁板等大噸位的張拉臺座,通常都采用常規的樁基支撐重力式張拉臺座,這種臺座的缺點是施工工序復雜,并且有傾覆危險。并且由于預應力的張力施加方式等原因,大砘位的張力臺座的結構設計和制造尤其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軌道交通大噸位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U型梁的張拉臺座,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軌道交通大噸位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U型梁的張拉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條形基礎,設置在所述底板上,用于支撐軌道交通大噸位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U型梁;傳力梁,設置在所述底板的兩側;活動端鋼橫梁,設置在所述傳力梁的一端;固定端鋼橫梁,設置在所述傳略梁的另一端;千斤頂,設置在活動端鋼橫梁和傳力梁之間。
進一步,本實用新型的張拉臺座,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所述傳力梁內部具有第一受拉主筋和第二受拉主筋,所述第一第一受拉主筋和第二受拉主筋沿傳力梁的長軸方向設置。
進一步,本實用新型的張拉臺座,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所述傳力梁頂部設有受壓鋼筋,所述受壓鋼筋沿傳力梁的長軸方向設置。
進一步,本實用新型的張拉臺座,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所述條形基礎內部具有豎直設置的多根條形基礎箍筋,以及設置在頂部的多根基礎頂部受壓鋼筋,基礎頂部受壓鋼筋沿條形基礎的長軸方向設置。
進一步,本實用新型的張拉臺座,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所述底板的內部具有沿底板的長軸方向設置的多條第三受拉主筋。
進一步,本實用新型的張拉臺座,還可以具有這樣的特征:其中,所述底板的內部具有多根豎直設置的底板箍筋,與相應位置的第三受拉主筋相互綁定。
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張力臺座,張拉鋼絞的力通過設置于臺座兩端的張拉鋼橫梁傳遞給兩邊傳力梁,兩邊傳力梁以軸壓力的形式承擔。使得對U型梁的鋼絞線的拉伸力平衡,防止U型梁混凝土開裂。
底板的作用主要是調節地基不均勻沉降,端部底板亦承擔了偏心力引起的彎矩。另外,臺座1/2深度埋入土中,借助于土對其形成側向約束,以提高臺座的整體穩定性。與傳統的樁基支撐式重力式臺座相比,本實用新型張拉臺座主要承受軸壓力,材料強度能充分發揮。臺座具有結構構造簡單、受力明確、避免打樁因而施工速度快,大大節省建筑材料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軌道交通大噸位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U型梁位于其張拉臺座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右下角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張拉臺座的立面圖。
圖4是圖3左端的局部放大圖。
圖5是圖3中右端的局部放大圖。
圖6是張拉臺座的平面圖。
圖7是圖6中左端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案。
如圖1所示,大噸位先張預應力混凝土U型梁1,包括:底板101和腹板102,腹板102設置在底板的兩側。底板101內具有多根預應力鋼絞線103。在本實施方式中,底板101寬4528mm,厚400mm,腹板102平均厚度280mm,梁高2m。
本實施方式的大噸位先張預應力混凝土U型梁,跨度有兩種,分別為30m和35m。
其中,30m的U型梁底板預應力鋼絞線103根數106根,單根張拉力17.19噸,總張拉噸位達1800余噸;35m的U型梁底板預應力鋼絞線根數144根,單根張拉力17.6噸,總張拉噸位達2500余噸,為大噸位先張開口薄壁梁。張拉噸位大于1000噸即屬于大噸位。
軌道交通大噸位先張預應力混凝土U型梁的張拉臺座。該張拉臺座屬于槽型臺座,具有底板3、底板3兩邊的傳力梁2、活動端鋼橫梁11以及固定端鋼橫梁12。活動端鋼橫梁11和固定端鋼橫梁12見圖2。
如圖3、圖6和圖7所示,預應力鋼絞線一端錨固于固定端鋼橫梁12,另一端錨固于活動端鋼橫梁11,固定鋼橫梁12簡支于兩側的傳力梁2上,橫系梁6設置在張拉臺座底面,條形基礎7架在橫系梁6上。千斤頂13頂推活動端鋼橫梁11移動,將預應力鋼絞線拉長,待混凝土凝固并強度達到放張條件,放張預應力鋼絞線,實現在梁內建立預應力體系。為使傳力梁盡量保持軸心受壓,待張拉預制的U梁底板沉入張拉臺座內,放置于條形基礎7上。
張拉臺座底面總寬8.1m,其中,兩邊傳力梁寬度各1m,底板寬6.1m。兩邊傳力梁2高1.84m,底板高0.74m。置于相對較硬的地基持力層上。
張拉臺座3是由鋼筋混凝土結構建造而成,混凝土材料采用C55高強混凝土,如圖2、圖4和圖5所示,配置于張拉臺座3中的鋼筋主要分成傳力梁部分和底板部分。
布置于傳力梁部分的鋼筋包括:在傳力梁2底部的平行設置的第一受拉主筋21和第二受拉主筋22,第一受拉主筋21和第二受拉主筋22沿張拉臺座的長度方向(也是傳力梁的長度方向)設置,即垂直于圖2所示的紙面方向。
傳力梁2頂部的受壓鋼筋23,也沿張拉臺座的長度方向設置,方向同樣垂直于紙面方向。
多根傳力梁2外層箍筋25和多根傳力梁內層箍筋26、二者平行于紙面設置。
多根傳力梁腰筋27設置在傳力梁的內外兩側,沿傳力梁2的長軸方向設置,即垂直于紙面。
在傳力梁2中從上到下橫向平行設置的多條傳力梁拉筋28,與相應位置的傳力梁腰筋27相互綁定。
布置于底板部分的鋼筋包括:
沿底板的長軸方向設置的多條第三受拉主筋24,垂直于圖2狀態下的紙面設置。
多條底板箍筋29、豎直設置在底板中,與相應位置的第三受拉主筋24相互綁定。
條形基礎7內的鋼筋為多根豎直設置的條形基礎箍筋210以及多條條形基礎頂部受壓鋼筋211。條形基礎箍筋210和條形基礎7頂部受壓鋼筋211見圖1。基礎頂部受壓鋼筋沿條形基礎的長軸方向設置。
對于張拉臺座內配置的鋼筋級別:受拉主筋為直徑28mm的HRB500級鋼筋,受壓鋼筋為直徑16~20mm的HRB400級鋼筋,箍筋選用直徑12~16mm的HRB400級鋼筋。
建設本實用新型的張拉臺座并使用此張拉臺座制造軌道交通大噸位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U型梁的方法如下:
基坑開挖,深度大于底板高度,以完全建成后能夠埋入張拉底座1/2高度為標準,對坑底地基土進行碾壓,將土體壓實固結;
在地基土上鋪設一層10cm厚的沙土或碎石土,碾壓密實,再在上面澆筑20cm厚C15混凝土墊層;
綁扎張拉臺座和條形基礎內的鋼筋骨架,安裝模板并固定端頭鋼墊板,澆筑C55高強度混凝土;
常溫下灑水養護臺座混凝土,待混凝土強度達到28天抗壓強度后,安裝千斤頂以及活動鋼橫梁和固定鋼橫梁。
錨固鋼絞線于張拉鋼橫梁上面,使千斤頂頂推鋼橫梁,張拉鋼絞線;
澆筑U型梁混凝土;
蒸汽養護U型梁混凝土;
放張、切割鋼絞線;
用提梁機提取梁體至存梁區堆存。
軌道交通大噸位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U型梁采用“一串二”的張拉方式,兩片梁串聯同時生產。
與常規樁基支撐式重力式臺座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優勢在于:張拉臺座3結構更穩定,無需考慮抗傾覆性問題,因此,不需要配置大體積鋼筋混凝土底座來抵抗傾覆力矩,進而避免了打樁,節省了時間,節省了建筑材料,施工更加快速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