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模具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種利用硅藻泥制作的模具。
背景技術:
現有的模具材料為泡沫,污染環境,成本高。代木成本高,無法取出。軟陶泥加熱后無法還原。金屬模具與復合材料模具成本高。陶泥的開裂比較嚴重,需要加熱到上千度,不能還原,干后的縮水率在10%左右,并且還容易產生裂縫,目前還沒有發現應用于工業領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利用硅藻泥制作的模具。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利用硅藻泥制作的模具,其中包括硅藻泥和水,硅藻泥與水的重量比為100:35-45。
一種利用硅藻泥制作模具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硅藻泥用50目的篩子過濾,去掉太粗的顆粒;
步驟二、將硅藻泥與水按照100:35-45的重量比進行混合,靜置10分鐘,再進行揉搓,在揉搓過程中對硅藻泥進行反復捶打,同時手上再沾點水,使其表面光滑;
步驟三、首先在模具內放置無孔隔離膜,將模具包裹嚴實,避免樹脂進入出現無法取出的情況,接著將步驟二中搓好的硅藻泥放在成型的模具中,用刮子沾水刮,并保持一天,進行塑形;
步驟四、打開一部分模具,然后再放置三天,讓硅藻泥內的水分充分蒸發;
步驟五、待模具內的硅藻泥干透后,用工具輕輕取出,得到硅藻泥模具;
步驟六、將硅藻泥模具放入加熱爐中,其中加熱爐的升溫速率約為1度/分鐘,溫度升到100度,加熱0.5-1小時,使其充分干燥;
進一步優化:在步驟四中,模具在打開后,在硅藻泥表面鋪上一層濕毛巾,再蓋上塑料布,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表面與內部干燥不一致,導致開裂。
等硅藻泥模具完全干燥后,在硅藻泥模具上鉆孔,這樣不僅可以減輕硅藻泥模具的重量,而且在進行軟化取出時,可以增加硅藻泥模具與水的接觸,從而加快硅藻泥模具的軟化效果。
進一步優化:步驟七、先用120目的粗砂紙對表面用砂紙進行打磨,然后再用800目的細砂紙打磨,可以代替原子灰進行表面找平。
本發明的優點:硅藻泥模具具綠色、環保、成本低,可反復利用,可以軟化后通過破壞取出。干后的縮水率在5%左右,不會產生裂縫。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將硅藻泥用50目的篩子過濾,去掉太粗的顆粒,留下均勻細小的硅藻泥顆粒;接著將硅藻泥與水按照100:35-45的重量比進行混合,靜置10分鐘,然后進行揉搓,在揉搓過程中對硅藻泥進行反復捶打,同時手上再沾點水,使其表面光滑;接著在模具內多放置幾層無孔隔離膜,將模具包裹嚴實,避免樹脂進入出現無法取出的情況,接著將步驟二中搓好的硅藻泥放在成型的模具中,用刮子沾水刮,并保持一天,進行塑形;在完成塑形后將模具的一部分打開,模具在打開后,在硅藻泥表面鋪上一層濕毛巾,再蓋上塑料布,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表面與內部干燥不一致,導致開裂,然后再放置三天,讓硅藻泥內的水分充分蒸發,待模具內的硅藻泥干透后,用工具輕輕取出,得到硅藻泥模具;隨后將硅藻泥模具放入加熱爐中,其中加熱爐的升溫速率約為1度/分鐘,溫度升到100度,加熱0.5-1小時,使其充分干燥,最后得到可以實用的硅藻泥模具。
最后、先用120目的粗砂紙對表面用砂紙進行打磨,然后再用800目的細砂紙打磨,可以代替原子灰進行表面找平。
為了讓硅藻泥模具在使用完后,能夠快速的軟化拆解,因此在硅藻泥模具上鉆孔,這樣不僅可以減輕硅藻泥模具的重量,而且還可以向硅藻泥模具上的孔內注水,從而增加硅藻泥模具與水的接觸,進而加快硅藻泥模具的軟化效果,使得硅藻泥模具在使用完后能夠快速的拆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