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設備,特別涉及一種簡易混凝土墻面抹平機。
背景技術:
混凝土一般是指用水泥作膠凝材料,砂、石作骨料,與水(可含添加劑和摻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經攪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炷龄佋O至墻面后,由于混凝土表面在鋪設過程中容易產生凸起,且在鋪設過程中混凝土的厚度不均勻,不利于后續使用,當混凝土鋪設至墻面后需要對其進行抹平處理,以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光滑度和混凝土的鋪設均勻度。現有墻面抹平作業多數為人工操作,人員需要在搭設的架體上使用抹平板對墻體進行抹平,局部抹平后還需移動架體對另一個位置進行抹平,人員的勞動強度大;并且混凝土的鋪設厚度以及垂直度較多依賴工人的經驗,容易產生誤差從而導致抹平效果不佳。
公開于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簡易混凝土墻面抹平機,從而克服現有技術中混凝土抹平效果不佳,人員勞動強度大的缺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簡易混凝土墻面抹平機,包括,橫向軌道;縱向軌道,其上下兩端分別與一個所述橫向軌道連接,該縱向軌道能夠在所述橫向軌道內左右滑動;移動架,其包括架體以及若干個第一滑動輪,若干個所述第一滑動輪分別安裝于所述架體的兩側,所述第一滑動輪能夠在所述縱向軌道內進行往復升降;抹平裝置,其包括抹平板以及推動機構,所述推動機構安裝于所述架體上,所述抹平板安裝于所述推動機構的前端,所述推動機構能夠驅動所述抹平板前后移動;以及提升裝置,其安裝于所述縱向軌道的上端,該提升裝置能夠驅動所述移動架在所述縱向軌道內往復升降。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推動機構包括彈簧、絲杠以及轉盤,所述架體設置有與所述絲杠對應的螺紋孔,所述絲杠能夠在所述螺紋孔內轉動,所述轉盤安裝于所述絲杠的上端,所述轉盤能夠驅動所述絲杠轉動;所述彈簧的后端安裝于所述架體上,所述抹平板與所述彈簧的前端連接且與所述絲杠的前端相貼合。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抹平板的上部從下至后上傾斜,以使所述抹平板與墻面之間形成第一抹平間隙。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抹平板的下部從上至后下傾斜,以使所述抹平板與墻面之間形成第二抹平間隙。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抹平板的上端從左至右下傾斜。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抹平板的下端從左至右上傾斜。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提升裝置包括第一電機、絞輪以及牽引繩,所述絞輪以能夠轉動的方式安裝于所述縱向軌道的上端,所述牽引繩的一端與所述架體連接,所述牽引繩的另一端與所述絞輪連接,所述第一電機用于驅動所述絞輪轉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一種簡易混凝土墻面抹平機,設置有橫向軌道、縱向軌道、移動架、抹平裝置以及提升裝置,抹平裝置安裝于移動架上,提升裝置能夠驅動移動架進行往復的升降,以便于抹平裝置在墻面上往復的升降,從而能夠對墻面進行抹平作業。其無需人工往復搭架,減輕人員的勞動強度。通過橫向軌道以及縱向軌道能夠便于抹平裝置進行左右移動,從而能夠減少調整誤差,進而提高墻面的均勻度以及光滑度,其抹平效果好。
2、本發明通過將抹平板的上部從下至后上傾斜設置,以使抹平板與墻面之間形成第一抹平間隙;以及將抹平板的下部從上至后下傾斜設置,以使抹平板與墻面之間形成第二抹平間隙,第一抹平間隙以及第二抹平間隙能夠將混凝土的表面凸起進行抹平,從而能夠減少混凝土的剝離,提高墻面的光滑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簡易混凝土墻面抹平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抹平裝置與移動架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的左視圖。
主要附圖標記說明:
1-橫向軌道,2-縱向軌道,3-移動架,31-架體,32-第一滑動輪,4-抹平裝置,41-轉盤,42-絲杠,43-彈簧,44-抹平板,5-提升裝置,51-第一電機,52-絞輪,53-牽引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確表示,否則在整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術語“包括”或其變換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將被理解為包括所陳述的元件或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組成部分。
參考圖1,一種簡易混凝土墻面抹平機,包括橫向軌道1、縱向軌道2、移動架3、抹平裝置4以及提升裝置5。縱向軌道2的上下兩端分別與一個橫向軌道1連接,移動架3能夠在縱向軌道2內升降,抹平裝置4安裝于移動架3上,提升裝置5能夠驅動移動架3在縱向軌道2內往復的升降。
參考圖2,移動架3包括架體31以及若干個第一滑動輪32,若干個第一滑動輪32安裝于架體31的兩側,第一滑動輪32能夠在縱向軌道2上往復升降。若干個第一滑動輪32對稱的分布于架體31的兩側,架體31位于兩個縱向軌道2之間,架體31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一滑動輪32安裝于其中一個縱向軌道2上,第一滑動輪32在往復升降的過程中能夠帶動架體31升降。
參考圖2,抹平裝置4包括抹平板44以及推動機構,推動機構安裝于架體31上,抹平板44安裝于推動機構的前端,推動機構能夠驅動抹平板44前后移動。推動機構包括彈簧43、絲杠42以及轉盤41,架體31設置有與絲杠42對應的螺紋孔,絲杠42能夠在螺紋孔內轉動,轉盤41安裝于絲杠42的后端,轉盤41能夠驅動絲杠42轉動;彈簧43的后端安裝于架體31上,抹平板44與彈簧43的前端連接且與絲杠42的前端相貼合。當進行墻面抹平作業時,轉動轉盤41以使絲杠42向前轉動,抹平板44在絲杠42的推動力的作用下往前移動,以便于抹平板44的前端與墻面相貼合;抹平作業完成后,轉動轉盤41以使絲杠42向后轉動,抹平板44在彈簧43的回復力的作用下往后移動,以便于抹平板44與墻面相分離。
抹平板44設置有限位套筒,限位套筒活動的套設于絲杠42的前端,限位套筒的前端與抹平板44連接,限位套筒能夠將抹平板44支撐于絲杠42的前端,從而能夠防止抹平板44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掉落。
參考圖2,抹平板44的上部從下至后上傾斜,以使抹平板44與墻面之間形成第一抹平間隙,在抹平板44向上滑動時,第一抹平間隙能夠容納混凝土表面的凸起并將凸起壓平,防止抹平板44將凸起刮出混凝土的表面,從而提高墻面的光滑度。抹平板44的下部從上至后下傾斜,以使抹平板44與墻面之間形成第二抹平間隙,在抹平板44向下滑動的過程中,第二抹平間隙能夠容納混凝土表面的凸起并將凸起壓平,防止抹平板44將凸起刮出混凝土的表面,從而提高墻面的光滑度。
參考圖3,抹平板44的上端從左至右下傾斜,當抹平板44向上滑動對墻面進行抹平時,抹平板44的上端能夠將墻面中過厚的混凝土刮出,并將刮出的混凝土往傾斜的一側推動,從而能夠保證墻面的混凝土的均勻度。抹平板44的下端從左至右上傾斜當抹平板44向下滑動對墻面進行抹平時,抹平板44的下端能夠將墻面中過厚的混凝土刮出,并將刮出的混凝土往傾斜的一側推動,從而能夠保證墻面的混凝土的均勻度。
參考圖3,提升裝置5安裝于縱向軌道2的上端,提升裝置5能夠驅動移動架3在縱向軌道2內往復升降。提升裝置5包括第一電機51、絞輪52以及牽引繩53,絞輪52以能夠轉動的方式安裝于縱向軌道2的上端,牽引繩53的一端與架體31連接,牽引繩53的另一端與絞輪52連接,第一電機51用于驅動絞輪52轉動。第一電機51為正反轉電機,當正反轉電機正轉時能夠驅動絞輪52正轉,以便于收縮牽引繩53,從而架體31在牽引繩53的拉力作用下往上移動;當正反轉電機反轉時能夠驅動絞輪52反轉,以便于伸長牽引繩53,從而架體31能夠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滑動。
繼續參考圖1和圖3,縱向軌道2能夠在橫向軌道1內左右滑動,縱向軌道2的上下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二滑動輪,橫向軌道1設置有與第二滑動輪對應的滑槽,第二滑動輪能夠在滑槽內左右的滑動。第二滑動輪設置有鎖緊機構,鎖緊機構能夠將第二滑動輪固定,從而能夠便于抹平板44進行定點抹平作業,提高工作穩定性。
本發明的一種簡易混凝土墻面抹平機,其工作原理為,轉動轉盤41從而驅動抹平板44以使其前端與墻面貼合,啟動第一電機51正轉,第一電機51在轉動過程中收縮牽引繩53,以便于帶動架體31往上移動,從而抹平板44對墻面進行抹平,當抹平板44到達墻面的上端時停止第一電機51;移動縱向軌道2至相鄰的墻面區域,啟動第一電機51反轉以使牽引繩53伸長,架體31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移動,從而抹平板44對墻面進行抹平,當抹平板44到達墻面的下端時停止第一電機51,再次將縱向軌道2移動至相鄰的墻面區域。如此往復,即能夠對墻面進行抹平作業;也可以在墻面的同一個區域進行上下往復一次的抹平作業后再移動至另一區域,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墻面光滑度。本發明無需人工反復搭架,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并且墻面的均勻度以及光滑度好,抹平效果好。
前述對本發明的具體示例性實施方案的描述是為了說明和例證的目的。這些描述并非想將本發明限定為所公開的精確形式,并且很顯然,根據上述教導,可以進行很多改變和變化。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選擇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釋本發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得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并利用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的示例性實施方案以及各種不同的選擇和改變。本發明的范圍意在由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